|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9 07:50:00
|
只看该作者
三、隐性目标与显性目标之抉择
数学教学目标有隐性目标和显性目标之分。过去的教学更多地是关注显性目标,而忽视了隐性目标。现在我们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三维目标的落实,也就是关注了隐性目标。特别是,数学教材中安排了“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这一领域的内容对落实隐性目标很有意义。比如,四年级(上册)“一亿有多大”,通过“数一数”(先数出100本练习本,看需要多少时间,再列表推算出数1亿本练习本所需的时间)、“排一排”(量出1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的长度,推算出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的长度)、“称一称”(数出100粒米称出重量,再推算出1亿粒米的重量)等活动,帮助学生体会1亿有多大。教师认真准备了卷尺、天平、米、练习本等材料,引导学生在小组里开展活动,教学效果很好。特别是“称一称”的活动,学生通过操作和计算,惊奇地发现:全国13亿人,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节省下的粮食竟然可供1个人吃大约二百多年。课上到这里,教师毋需再多说什么,学生肯定感受到了思想上的强烈震撼:要节约每一粒粮食。
可是就同样的教学内容,我们了解到另一位教师迥然不同的上法。教师只是带领学生读一读教材上的相关内容,利用教材给出的数据在表格中照样推算一下,就算完成了这一实践活动的教学。因为这节课上,没有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这一教学内容不作为考试的要求。
如果这样教学,许多有价值的教学目标都会被我们在不经意中淡化或弱化。虽然我们对于这样的内容花了很多力气和心思,也不一定对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起多少作用,但是舍弃那些最易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点燃学生想象之火、照亮学生思维之光的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我们于心何忍?难道我们还要满足于以牺牲大量的时间、消耗太多的精力为手段去挣得高分数的功利主义行为吗?
四、面向全体与尊重差异之抉择
面向全体是教育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但是在现今的班级授课制模式下,具有不同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知识基础的学生必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当有的学生还在为某一问题苦思冥想时,有的学生早已报出答案。有的学生课前预习就已经基本解决了新知,有的学生却需要教师绞尽脑汁地启发、引导。照顾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意味着有一部分优秀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到挤压。反之,则会使后进生面对更大窘境。这样,在教学时间分配、教学进度安排上,教师面临着两难的抉择。
对上述问题,我以为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是没有办法彻底解决的。我们的文化传统更强调学习活动的社会性质,客观的现实条件也不允许我们进行个别化教学。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特别是透彻地把握某一年龄段学生群体所共有的特征,先解决好面向全体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去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乃至课堂教学之外发展学生个性的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价值定位受到多种因素的困扰。有的是因为教师对课改理念的理解程度不同,有的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相对欠缺,有的是受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教师应该辩证地看待教育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理性地反思教学目标的定位,通过自己的探索,实现教学目标定位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人性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