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0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后记《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7:5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陶罐和铁罐》课后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价值,以何种形式来贯穿全文呢?经过深深思索与课堂实验,经过全校教师的同研,我们找到了以“提示语”贯穿对话的朗读,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为了让课堂更加明晰、教学思路更加精细,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深深的思考。通过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感悟与想法。

感悟一:放手有益。

    每次拿过课文,我都会着急的去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仔细想想,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认真听取了岳校长的意思,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随便谈,随便说,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没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学生的表达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与我的预设也完全一样。仔细想想,原来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

感悟二:走进文本,走进学生,达到师生、文本对话之效。

    记得李家栋老师说过: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因此,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课堂伊始,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走进课文,因此不知其功效。当我投入的与学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探究其价值时,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本,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感悟三:抛开设计,以生为本。

    通过这节课,让我深深领悟到:课堂是随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教学。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深的明白:知识的储备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这节课,我也深深的反思过,对于我个人来说缺乏一定的锻炼,听的少,练的少,因此也有些不成熟的地方,通过这次教学,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7:56:39 | 只看该作者
《陶罐和铁罐》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在本课中,“奚落”一词贯穿全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奚落”一词做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读中悟“奚落”,在悟中感“奚落”,在感中说“奚落”。最终达到读,感,悟的有机结合。
一、   读中悟“奚落”
《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
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如:在教学陶罐与铁罐的第一次对话时,我先请学生自读对话,并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指名读,因为有读出理解的要求,所以学生在读的时候,便极力通过语调的高低起伏来表现铁罐的傲慢。接着,我继续深入:大家觉得读的好吗,还缺点什么?细心的学生说,他的表情没有表现出傲慢。在此基础上,我请学生带上表情来读,于是,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一下子抓住了所有同学的眼球。在这次对话教学中,我还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感受标点符号在表现人物内心时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你敢碰我吗?陶罐子!”“你不敢碰我,陶罐子。”通过这样的朗读对比,不必讲解太多,学生已经对铁罐的傲慢无礼了然于心。这时候,我不失时机的追问,现在来说说“奚落”的意思吧。学生很自然的说出:“奚落是指看不起别人。”虽然有所理解,但还不够深入,仍需进一步的挖掘。
二、   悟中感“奚落”
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也渐减走进文本之中。伴随着陶罐和铁罐的心情变化而变化。因为学生对铁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认识,所以在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对话教学中,除了朗读之外,更重要的是抓住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深入感受铁罐岁陶罐的奚落和陶罐的友好、谦虚、宽容。如:在第三次对话中,我着重抓住了陶罐没有说完的半句话,“再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陶罐会说什么。孩子们仿佛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畅游在想象的快乐之中,让课堂充满了奇思妙想。“相提并论”一词是第三次对话中的重要词语,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感悟,更深入地理解了“奚落”一词。第四次对话中,“陶罐沉默了”,句子本身好理解,但是,陶罐“沉默”的背后是什么?此时,随着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这个问题也迎刃而解。这时候,我再一次问学生:什么是“奚落”?学生很完整地说出:“奚落就是用尖刻的话语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在悟中感“奚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感中说“奚落”
学生在感悟文章,认识两个人物后,对他们的性格,对他们的品质,对他们看待问题不同的态度,都有了或深或浅的想法,请他们说说对陶罐和铁罐想说的话,这是一个人文性的综合练习,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心声。。
陶罐,我想对你说:“你真了不起,既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也看自己的优点,你还能看见别人的优点,我要向你学习。”
陶罐,我想对你说:“你真谦虚,对待朋友的态度那么好,我也想和你交朋友。”
陶罐,我想对你说:“面对铁罐的傲慢,你还那么心平气和的说话,你可真有风度啊!”
      铁罐,我想对你说:“你不要太骄傲了,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
铁罐,我想对你说:“陶罐对你那么好,你还那么傲慢,你一定交不到朋友的。”……
这样丰富精彩的说话练习是学生基本对文本的深入认识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所有的感触。这样的语言文字综合性练习是新课程课堂所需要的。
再好的课堂也难免有遗憾,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将陶罐和铁罐的思想品质不偏不倚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而又不使得课堂教学显得过于繁杂。这是在今后对这篇课文的解读中继续要做的工作。
有效教学是最大的“以人为本”,是最好的“人文关怀”语文课堂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必须面对的、无法逃避和躲藏的真实生活,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师生生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的场所,也是教师自身不断发展、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就让我们为了自己,为了孩子来认真解读文本,把握语文的命脉,寻找有效的策略,共同追求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7:57:00 | 只看该作者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在各位领导的帮助下,在各位同事的支持下,我终于在11月28日上午顺利完成了《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的教学。课上完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讲完了,终于讲完了。轻松过后也不免遗憾,本来可以做的更好,现在,我把讲完这节课的反思记录下来,以督促自己日后的教学工作。

一、目标达成

我个人认为,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基本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如在理解轻蔑一词时,我们结合课文插图,有学生说它的意思,有学生表演轻蔑的样子,我趁势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神态来朗读铁罐的话,学生兴致很高纷纷练习。几个环节下来,通过加表情读、加动作读、小组分角色读等等形式,学生读得充分,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一节课上下来看到学生情绪高涨,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我觉得自己在课前多付出一些也是值得的。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留下了一些遗憾

在指导个性化朗读时,我过于急促,覆盖面较小,没能最大限度的使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来。如果我在授课时更多的想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我预设的教案,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充分的朗读体会,效果会比这节课上要好很多。

正是由于我的急促,也导致了课堂教学稍显前紧后松,前面需稳扎稳打的环节进行的稍快了,而预设的略处理的后半部分又显得不够干脆利落。我想,这一点也将成为我宝贵的经验财富,指导我今后的课程教学。

在这次活动中,李老师、何校长、李校长和解主任、王主任以及渝东街小学的领导老师们都给我太多的指导和鼓励,尤其是李老师更是倾注了太多的心血。这让我深深的感到了一种压力,可我也知道,这是我的幸运。我将铭记这份关爱,将感激化为努力工作的动力,踏踏实实的走好今后的每一步,争取做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7:57:19 | 只看该作者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华山路小学   程莉莉

上岗一年,对你来说等于什么?也许在这一年中,你学会了怎样深入理解教材;也许你明确了什么是新课程理念;更也许你有些懂得了什么是语文,语文到底教什么,和怎样去教……可是,对我来说这一年时间却是等于零。

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次与伏牛路小学的语文研讨活动,真的很幸运,它让零变成了一捧土,一滩水,一种生物开始在头脑中,在思想中发芽、生长。仿佛黑暗中的一盏灯火,让我开始些许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的反思有些感性,这是我自己对自己的一个交待,这样应该也未尝不可,所以先这么酸一把吧!

11月7日这节交流课上完了,我并不懂得怎样去站在专业的角度上去反思、去评判哪里好或不好,那就谨代表我自己下个结论吧!我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首先心态很好,恬静平和,而且也在下意识地努力去让自己看起来亲切温和,也许效果并不怎么理想,呵呵,还是没能逃脱开这一年多来那固有的已成型的模式和腔调啊!11月5日听课给我触动最大的就是李娜娜老师了(新上岗教师观摩活动做课教师),她的声音那么甜美温柔,从她身上散发出来的那股清新的气息,那份亲和力和感染力,让我也为之沉醉。从今以后,她就是我的红太阳!这节课上,我在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尽力地去评价;在尽我所能地去调控课堂,与学生应对;总之,是竭尽所能地去理解指导老师的话并让它们在课堂上有所体现。回顾整节课,这已经是在课堂上那种情况下,我能达到的最好的水平了。

但凝聚着多位老师智慧和心血的一节课,被我上得如此泛泛,心中又觉得很是愧疚。李老师对我理解教材的帮助非常大,每次我不能领悟,进入谜团时总能让我拨开云雾见太阳。而我们组的郭老师、赵老师、还有许婕,当然还有张校长和费主任,一遍遍地听我试讲,给我评课、指点,那份辛苦与操劳自不必说。越扯越远了,自己都想调侃一句:又不是在开什么庆功大会,让你发表演讲类!当然,绝无此意,这些话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说了几大段,还没进入正题,说实话,让我反思,我还真反不出来几点有价值的东西,说的有道理的也一定是借鉴!就此打住,开始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童话故事,可以通过体会两只性格迥异的罐子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针对本单元的主题看问题要全面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 激发兴趣

二、   品词析句 感情朗读

三、   对比结局 研究感悟

四、   深化感悟 揭示寓意

我先从本课中挑选出比较关键的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词语进行复习检查。接着向同学们提问“陶罐和铁罐这两个朋友,你喜欢他们吗?”

这个问题是一个可以有多元回应的问题,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两个最能表现陶罐和铁罐性格特点的词语“谦虚”“傲慢”让学生深入文本,展开教学。

这篇课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现二者不同的性格特征,第二部分是讲多年以后二者不同的结局。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朗读体会人物的对话上。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比较到位。在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时也注重运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奚落”一词是引导学生联系下文进行理解;“懦弱”是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领悟;“轻蔑”则是借助文中的插图来体会;“相提并论”是放在语境中引导学生领会。另外这节课还注重了对学生写作方法方面的渗透,在分角色朗读完第一部分的对话后,引导学生观察句子,体会这篇文章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及神态、动作的描写把两个主人公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们以后写作文时也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

第二部分简略处理后,即引导学生站在铁罐的角度,说说想对自己、对陶罐或人们说的话。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感悟,自己的理解,从而揭示文本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然而今天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分析其原因一是在品词析句,理解感悟时因教师语言引导不到位,致使学生理解不够深入;二是在学生写话之前,教师创设情境时语言渲染没有引导到位,提出要求不够明确,没有表述清楚。另外也与平时学生没有接触这方面的能力训练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各项能力的训练上我有所欠缺,包括学生的朗读水平,针对某一问题流畅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理解的能力,快速浏览文本的能力,认真倾听别人的朗读并且恰当的予以评价的能力等等。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学习,注重在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在教这篇课文时,考虑到课文的内容中四次对话的层次性,我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怎样既可以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不会使教学过程显得杂乱无章呢?在教学中,我慢慢地感受到这其实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学生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就已经能够认识到我所考虑的这个问题了。

作为上岗一年的新教师,通过这次教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一是在与学生的应对上,在学生表达完自己的理解后,不能马上做出反应,因势而导,这种课堂上的应变能力有待加强;二是在学生读书后的评价上有些欠缺。虽然几次试讲中这一直是我努力改进,思考着想要突破的问题,但一直成效不大,无法迅速地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定位,马上加以肯定并发挥评价语言的导向性的作用。

这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的认识,真希望自己的理解力再强一些,记忆力再好一些,那样的话,应该会收获更多的教学方面的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7:57:43 | 只看该作者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一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在备课时,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认识到应该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在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同学们欣赏课件,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紧接着提出问题“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通过讨论,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方式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通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这样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
  今天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7:58:19 | 只看该作者
《陶罐和铁罐》听课反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学校领导能为我们安排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感谢罗老师与赵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课堂 ,每次听罗老师的课及讲座,我总是心潮起伏,激动不已,整个身心不由自主随着罗老师入情入境。她犹如一位向导,更是一位朋友,伴着孩子们经历了一次次深刻的心灵之旅。

下面我来谈听赵老师上《陶罐与铁罐》的感想: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处世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在这堂课中,赵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注意做好“四字文章”,即立足“趣”字,倾注“情”字,落实“读”字,深化“理”字,整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兴趣盎然。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视角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从教材特点、学段目标的角度评价这堂课。
     所谓寓言,就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巧妙地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是语文教材中非常特殊的文体,针对这种文体特点,赵老师将情趣带入课堂,课前和学生聊童话故事中最喜欢的人物,然后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畅游童话王国,童真童趣迎面而来。此外,这节课也紧紧围绕寓言“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的特点,抓住“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来展开教学,层层建构阅读话题,从而步步逼近中心意图。
       再来对照三年级也就是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来看这节课,其中有这样一条:“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节课中,对于整体感知的处理是完全符合的。老师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初步有个总体感知。接着,老师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感受,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就会把学生引入当时的情境,在情感上才会引起共鸣。

此外,课标中还有一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根据这一标准,这堂课中对“奚落”这个词语的理解令我印象深刻。首先在询问学生难读的字中正音,接着当学生提出“奚落”这词不理解时,老师引领大家看书上的学习提示,让学生了解到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意,然后当学生理解了铁罐对陶罐的傲慢、轻蔑、恼怒时,老师再回过头来对孩子们说:“此刻,相信你对“奚落”一定有了更为丰富的理解。”就这样,领着学生在文本情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这样的处理可谓匠心独到,完全符合中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从“简单语文”的教学理念角度评价这堂课。
     如果让语文教师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自己心目中的语文课,答案肯定多种多样。我觉得应该“课如茉莉”,看起来平淡无奇,品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则是清香袅袅。今天这节课,正是“简单语文”的生动演绎。导入课题、自主识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重点突破,环环相扣,线索明朗,轻松自然。但“简单”是一个相对概念,有简单就一定有复杂,只有“复杂”作为前提,这样的“简单”才会有保障,才不会沦落为“简单化”,正所谓“简约而不简单”。怎么不简单呢?

     第一,通过建构阅读话题使课堂立体起来。所谓 “阅读话题”,就是为引领学生解读文本中心意图而设置的交流主题。阅读是依托于阅读话题来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与文本信息进行重组、创造的过程,在话题的建构中引领学生一步步逼近文本的价值内涵。只有建构有价值的阅读话题,搭建和谐的“对话”平台,才能发挥感悟的创造性,构建起开阔的精神世界。以本节课来论,导入时,让学生回答“这两个罐子使用起来谁不怕碰撞?为什么?”从而了解了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特点,形成“触动性话题”;初读时,通过“用上文中的词句来说说这个童话故事主要在讲什么?”形成“感知性话题”;细读时,通过“铁罐究竟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又是如何对待铁罐的?”形成“探究性话题”。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阅读话题也随之有了“温度、宽度、广度、深度”,具有了思维激发力、文本穿透力、研读支撑力。
    第二,通过主题教学使课堂丰满起来。所谓“主题教学”,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实现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样,就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内容统整起来。这堂课的精读部分,就利用了“神情”进行主题教学。如在学习铁罐的话时,紧紧抓住“傲慢”、“轻蔑”、“恼怒”的神情提示语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又引导学生读文本想象,又请学生想一个比恼怒更进一层的词语,不断丰盈铁罐的形象。接着迁移此法感悟“请你选一个填到句中想象着画面读一读”,这时两者完全不同的形象特征就展露无疑,为辨析价值取向、解读文本含义打下了基础。
     三、从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角度评价这堂课。

我们说读书读书,要以读为主,“书声琅琅”已经成为语文课成败的生死标签。教师范读、自由读、同桌对读、分角色读等等,花样百出,好不热闹!赵老师以“神情”为朗读教学的落脚点,感悟形象。课堂上朗读气氛热烈,特别是学生对铁罐的话饶有兴趣,教师引领学生在驾驭整体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此时的铁罐会有一些怎么样的动作,加上动作读一读,看图片说说铁罐的表情等,充分挖掘“神情”背后的“心理活动”。 使学生有了多元感悟的读,读厚了文本、读深了文本。

杨再隋教授曾说:“返于自然,归于纯净。”赵老师的简单语文让我们体会到了其中的滋味,让我们走进了幸福、诗意的语文世界。
      以上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感想,也许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当之处尽请赵老师和在座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7:58:53 | 只看该作者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华景小学  刘丽丽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所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在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同学们欣赏小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紧接着提出问题“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通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我特别强化了“演一演”的教学环节。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学生的表演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我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成了学生的舞台。

这种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30 02: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