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98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孔子拜师》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0:0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孔子拜师》听课反思

今天,我开始讲第17课《孔子拜师》。忽然记起了前一段时间,卫翠珍老师讲的这一课,因此我仔细回忆了一下,接下来我来谈谈卫老师讲的这一课。

卫老师讲的这一课正如一株茉莉花,看起来平淡无奇,品起来却芬芳四溢,令人回味无穷。

一、“子曰”切入,闪亮登场。

一堂精彩的课,往往有一个精彩的开始。一个精彩的开始,也就预示着精彩的过程和精彩的结局。“孔子”已经成为一张名片——文化的名片,“孔子拜师”这一课,卫老师师从孔子的名言开始的。这样,卫老师的课堂就开始了“中华古文化之旅”。

二、对联结课,精彩谢幕

精彩的开始,必有一个精彩的结局。卫老师是用一幅对联作为板书,对老子和孔子的品质做以总结,再次让孩子品味“中华古文化”的特殊魅力。

三、创设情境,妙解词语

在平时的教学中,词语的理解往往陷入程式化的“说说词语的意思”“用词语说话”之中,不免枯燥、呆板。而卫老师在创设了一个贴切的情境,一个生动的语境,让学生总结词语。

四、读中理解,渗透品质

抓住孔子和老子的对话,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让点点知识如涓涓细流被学生接受,吸收,运用。

通过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分别品味孔子和老子的话,朗朗的读书声将孔子尊敬师长,谦虚好学,老子爱护晚辈,真诚无私的品行诠释得淋漓尽致。

最后卫老师请了两名同学上台表演朗读,再现“迎候 拜师”情境,使阅读教学更有情趣、更贴近孩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0:06:33 | 只看该作者
《孔子拜师》评课
《孔子拜师》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整节课听下来,乐燕娜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能循学而导,学习目标基本达到。课堂上,老师尊重学生,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教态自然亲切,板书直观生动。

一、理清课文顺序,整体把握课文

新课标对中段学生阅读方面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根据课题质疑的方法,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这样,学生在理清课文思路的基础上,能够较容易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重视朗读训练,感悟积累语言

字、词、句的理解提倡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篇课文中,有些特别好的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正是这些词语体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所以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也是这堂课的重点。在研读课文时,通过想象说话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既对词义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又对孔子的优秀品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非常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此外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带动朗读的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三、重人文关怀,提升对话内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能较好地依据教学内容,从孔子身上寻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能抓住关键词中进行体会: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这并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这样引领学生品味、汲取孔子身上伟大的人格内涵。如:让学生描述孔子求学的艰辛历程,从而获得感悟等。

四、商榷之处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堂课乐燕娜老师虽然竭力想以一条线来贯穿,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联系,因此讲解显得有些不够深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0:07:28 | 只看该作者
朴实   素雅   清新

——《孔子拜师》评课

在“思源杯” 有效教学大赛中,我有幸欣赏到一些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其中,谢小丹老师执教《孔子拜师》一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孔子拜师》是一篇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的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整节课听下来,领导欣慰,连连赞叹;科组成员相视一笑,频频称道。谢老师的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课堂语言幽默风趣。其教学思路清晰,能循学而导。课堂上,老师尊重学生,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教态自然亲切。她的课,正如她本人——朴实、素雅、清新,品起来芬芳四溢,令人回味无穷。

一、设计问题引路,指导学习方法

好的问题的确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问题设计不在多,而在于精。谢老师一开始就设计两个问题引路:1、孔子是怎样去拜师的?2、拜师后,孔子是怎样学,老子是怎样教的?这样,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引导了方向;这样,教师教路清晰,学生学路明确。

二、重视朗读训练,感悟积累语言

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在第二自然段中,有些特别好的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正是这些词语表现了孔子拜师的艰辛,所以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也是语文课的重点。在研读课文时,谢老师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来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最后出示“孔子艰难求学路”视频,让学生在观图、听音中深化理解孔子求学拜师的急切。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很好的效果。总之谢老师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读出孔子的彬彬有礼,读出老子的惊奇与纳闷。让点点知识如涓涓细流被学生接受、吸收、运用。

三、大爱无痕,润物细无声

《新课程标准》指出: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课的教学中,谢老师能充分依据教学内容,从孔子、老子身上寻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谢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向学生明确提出:我们要学习孔子、老子的什么精神,但在让学生描述孔子求学的艰辛历程中,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中,在让学生看图辨认老子与孔子后说出依据中,在让学生扮演孔子与老子时的精彩点评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此举在于引导学生对自身人生价值的思考,让课堂富有趣味性、生命性、人文性。于无形之中向学生渗透了这种意识 ,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四、特色板书,意犹未尽

谢老师的板书设计让人耳目一新,慢慢品味,一个字——妙!板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体现孔子求学艰辛的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处于正中;一部分是体现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的对联——上联(孔子拜师学无止境)下联(老子授徒毫无保留)横额(流传千古),处于两旁。当谢老师完成最后的横匾板书时,我想到了“锦上添花”想到了“画龙点睛”,还想到了给予听课学生和老师流传千古的不仅仅是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吧,还应该有谢老师这一节值得品味的课!意犹未尽,还想再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0:08:09 | 只看该作者
《孔子拜师》评课稿
-----窑山小学 叶小玲
这次,巫老师执教的《孔子拜师》是一篇存在较强的人文精神的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有名思惟家、教导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不厌其烦、爱惜晚辈的操行,课文还浸透了“学无尽头”的精神。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懂得孔子拜师的进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整节课听下来,巫老师教学思路清楚,能循学而导,学习目的基础到达。课堂上,老师尊敬学生,可以以学生为主体,教态天然亲热,板书直观活泼。

下面,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课文的特色,对这节课提出一些个人的见地和大家独特探讨。

一、 理清课文顺序,整体把握课文

新课标对中段学生浏览方面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体会文章表白的思维情感。在教学中,巫老师启示学生用总结演绎的方式,理出课文的叙述次序: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当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佩。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思路的基本上,可能较轻易地整体掌握课文内容。

二、看重默读训练,感悟积聚语言

在这篇课文中,有些特殊好的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恰是这些词语体现了文字的魅力。所以让学生懂得并运用这些词语也是语文课的重点。在研读课文时,巫老师能通过掌握一段话中的重点词语来指点学生学习体会。如第二段捉住“风餐露宿、昼夜兼程”来领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逊好学,为求学不怕刻苦的精力。在领会之后,再次引诱学生读出本人的体会。这样,既合乎三年级器重词句练习的请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诵的训练,收到较好的后果。总之巫老师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让点点常识如涓涓细流被学生接收、接收、应用。

三、 重人文关心,晋升对话内涵

《新课程尺度》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同一。”“培育学生高贵的道德情操跟健康的审美情趣,构成准确的价值观和踊跃的人生立场,是语文教养的主要内容。”本课的教学中,巫老师能充足根据教学内容,从孔子、老子身上追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孔子以一个活生生的长者智者形象浮现于课堂,引领学生咀嚼、吸取他们身上巨大的人格内涵。如:让学生与孔子、老子转换角色,演绎文本;让学生描写孔子求学的艰苦过程,从而领导学生对本身人生价值的思考,让课堂富有趣味性、性命性、人文性。

当然,教学是一门一直探索的艺术,在摸索的过程中,未免会有一些遗憾。在这节课中,我以为1、在文演绎中,可激励学生自由练读分清角色,自在组合充分表演。2、在教学中,必需迷信地对小组进行优化组合,造就良好的习惯。在小组探讨交换中,老师应认真组织,及时指导,这样才干做到切实有效。

以上仅仅是自己多少点不成熟的见解,不妥之处恳请各位多多指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0:08:35 | 只看该作者
《孔子拜师》评课
这次,康老师执教的《孔子拜师》是一篇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的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整节课听下来,康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能循学而导,学习目标基本达到。课堂上,老师尊重学生,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教态自然亲切,板书直观生动。



下面,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课文的特点,对这节课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理清课文顺序,整体把握课文

新课标对中段学生阅读方面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康老师启发学生用总结归纳的方法,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思路的基础上,能够较容易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重视朗读训练,感悟积累语言

在这篇课文中,有些特别好的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正是这些词语体现了文字的魅力。所以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也是语文课的重点。在研读课文时,康老师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的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如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来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总之康老师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让点点知识如涓涓细流被学生接受、吸收、运用。



三、   重人文关怀,提升对话内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课的教学中,康老师能充分依据教学内容,从孔子、老子身上寻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孔子以一个活生生的长者智者形象呈现于课堂,引领学生品味、汲取他们身上伟大的人格内涵。如:让学生与孔子、老子转换角色,演绎文本;让学生描述孔子求学的艰辛历程,从而引导学生对自身人生价值的思考,让课堂富有趣味性、生命性、人文性。



    当然,教学是一门不断探索的艺术,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遗憾。在这节课中,我认为1、在文演绎中,可鼓励学生自由练读分清角色,自由组合充分表演。2、在教学中,必须科学地对小组进行优化组合,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教师应认真组织,及时指导,这样才能做到切实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0:08:49 | 只看该作者
《孔子拜师》评课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0:08:58 | 只看该作者
有人喜欢“课如玫瑰”,激情飞扬,有人欣赏“课如荷花”,清澈明净,而我更偏好“课如茉莉”,令人回味无穷。冯老师执教的《孔子拜师》一课,正如一株茉莉花,看起来平淡无奇,品起来却芬芳四溢,令人回味无穷。

冯老师的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课堂语言幽默风趣,尤其是冯老师机智的课堂应变能力,使得整节课显得紧凑、自然。品冯老师的课,可以概括为三点:

整堂课教学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研读课文鞭辟入里,使得学生学习本篇课文思路清晰。本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介绍孔子老子生平导入————找出文中矛盾之处作为分析本文中心思想的切入口————追问学生,启发学生思考—角色转换,进入情境教学————及时抓住课堂意外,实现课堂生成————最后以情动人,启发学生结合自身,向古人学习。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自然地投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学习氛围浓厚。

  教师课堂上范读,将课文内容展现得生动形象。教学中,冯老师特设师范读的教学环节。当学生朗读完描写孔子赶路求学艰辛的句子后,师请全班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倾听老师朗读,展开想象。这一环节,让我颇受感动。孔子老子毕竟是远离我们几千年的古人,他们内心的感受,我们无法联系生活实际去联想,而老师的朗读能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催化剂,因为老师的朗读时有感情,有温度的,能把作品中最直接最生动的东西传递给孩子。当孩子们闭上眼睛安静地沉浸在老师的朗读中,是最接近文本的。

教师诗意的语言,将这节课展现得灵动丰满。无论是教学过渡语还是课堂评价语,老师总能够用诗意的语言来描述,使得本堂课“语文味”十足。当学生联想到孔子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难堪会笑时,教师适时反问:“你觉得有什么可笑吗?破旧的鞋子,苍老的脸庞,憔悴的身影恰恰就是他一路艰辛的明证啊!嘲笑他的这些小朋友应该感到惭愧!”我想,脸红的那些孩子,应该是懂得了孔子求学的艰辛了。

情境设置,角色转换,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当孔子不远千里找到老子,老师对孔子说:“你这么辛苦,还是回去吧。“你是孔子,你会怎么说呢?当学生体会了孔子的艰辛,你又想对孔子说些什么呢?学生在不停地角色转换中体会。从不同角度体会,效果甚佳。

冯老师营造的轻松的课堂环境,诗意的教学语言,使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展开充分的想象,朗朗读书声将孔子拜师的执着心境和大教育家孔子的品性诠释得淋漓尽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6: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