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5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初三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学习辅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22:0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7-7 22:09 编辑

本单元选取了一些表现人物思想风采的文章,这里有文坛泰斗雨果对人类先贤伏尔泰的崇高礼赞,这里有文化巨人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的宣讲,这里有文学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殷殷期望,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的谆谆教导。
学习这个单元,让我们一起感动,一起激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22:07:36 | 只看该作者
5. 《敬业与乐业》
●问题齐商量
(1)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作者在文中谈论了哪几个问题?请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文章最后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3)这篇演讲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①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②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③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特别关注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强聒不舍 骈进 亵渎 一点不旁骛 佝偻
(2)补充词语注释
①征引:引用。 ②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③亵渎:轻慢;不尊重。 ④骈进:一同前进。
⑤强聒不舍:指硬是絮絮叨叨没个完。
⑥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⑦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⑧不二法门:佛教用语,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⑨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试试这样学
(1)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掩卷细想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默读课文,列阅读提纲,编拟文章结构思路图。
(3)在阅读的基础上,勾画出文中疑难或含义深刻的字、词、句,自行分析后,分别以简明扼要的语句圈点批注于文中相应的地方。
(4)深入研习文章,提出疑点,互相探讨,寻求真谛或把自己的自读所得摊出来,让同学们验证。
●小试锋芒
一、 下列每个短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刚毅不曲 强刮不舍 断章取意 坚持不泄
二、 下列格言缺一条“腿”,请给它们补上。
1.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路遥知马力, 。
3. 读书破万卷, 。
4. ,无心插柳柳成荫。
三、 阅读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个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黄包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1. 这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



2. 作者说“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谈谈你对敬业精神的理解。


3.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问题齐商量
(1)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哪些贡献?
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雨果是如何评价伏尔泰的?
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做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总之,“新纪元”的说法是对启蒙运动意义的高度评价。
(3)怎样理解“理性的最高权威”?
雨果在盛赞伏尔泰的历史功绩时,说“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那么,伏尔泰究竟要教化人类的什么良知?演讲的最后部分,雨果又说,从伏尔泰开始,“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联系全文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这里所说的“良知”与“思想”,就是“理性”。“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概念,是认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意义及局限性的关键。在启蒙运动以前,西方人还活在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的阴影之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运动虽然对其有所冲击,但还未能从根本上摧毁神权与王权的强大统治,“人的尊严”还未能真正确立起来。正是以伏尔泰为领袖的一代启蒙思想家,才颠覆了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不证自明”的“合法性”,要求把一切都放到人的“理性”面前审判。及至19世纪初,雨果这一代人仍然把“理性”奉为无上权威,所以他才在演说最后大声疾呼“理性的最高权威”。
(4)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地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
言风格。任何一种语言风格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思想和感情为基础的,浪漫主义的语言也不例外,在本文激情洋溢的语言背后,是雨果对黑暗现实与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而其语言本身,则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例如:“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伏尔泰的微笑,“蕴涵有哲理的忧伤”,又“含有黎明的曙光”。“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对于这些语言,应联系思想背景来品味,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美感和激情。
●特别关注
(1)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陨落 灵柩 睿智 恪尽职守
(2)补充词语注释
①陨落:从高空掉下。 ②睿智:英明有远见。
③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了。 ④媚上欺下:有意讨好上级,欺负弱小者。
⑤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怨恨而发怒。 ⑥恪尽职守:严格遵守自己的职责,始终不变。
●试试这样学
(1)结合已学的《世界历史》知识,了解风云激荡的18世纪的法国,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搜集关于伏尔泰的故事,查阅伏尔泰生平、创作、思想资料,了解雨果为何如此推崇此人。
(3)放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的激情。
(4)选择精彩片断朗诵,说说喜欢的原因。
●小试锋芒
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
灵柩( ) 陨落( ) 睿智( ) 恪尽职守( )
二、 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伏尔泰( )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2. 他有益于人类的生命在一百年前已经熄灭,( )他的作品是不朽的。
3. 学生( )自以为入门很容易,( )把老师一脚踢开,( ),他就什么也学不成。
三、 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问题。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是永生的。他走的时候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挑起过最荣耀的、也是最艰巨的责任,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在他弥留之际,一边有同时代人和后代的欢呼和赞美,另一边有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旧时代洋洋得意的嘘叫和仇恨。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很显然,他生来就被选定从事这件借助他在命运的法则和自然的法则中最高尚的愿望所完成的事业。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他出生的时候,路易十四还在统治,他死的时候,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所以,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1. 伏尔泰对人类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2. 雨果给予伏尔泰怎样的评价,请用文段中的词句回答。


3. 品味诗化语言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A. 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B. 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

C. 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7. 《傅雷家书两则》
●问题齐商量
(1)什么是坚强?傅雷先生是怎样阐释的,你的看法呢?
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儿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见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见第一封信)”。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保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寞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著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合而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之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周国平说“孤独产生于爱”,傅雷说“爱让赤子不孤独”,实在是异曲同工。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
(3)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特别关注
(1)补充词语注释
①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接受教训,重犯已有的错误。
②大惊小怪: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表现得过分慌张或诧异。
③气吞斗牛:气势大得可以吞没天空,形容气魄宏大。
④自知之明:自己了解自己的明智,形容有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
(2)看清笔画,读准字音
庸碌 谀词 扶掖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试试这样学
(1)预习时,查找傅雷的有关资料,了解这两封家书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2)假如你是父亲傅雷,你会对儿子说什么?驰骋想像,也写两封家书与原文对照,思考一下,谁是谁非,谁优谁劣。通过比较,相信你一定能在更高的层次感受傅雷先生对儿子的舐犊深情。
(3)画出文章含义深刻的语句,结合上下文,加以品味评析。
(4)课外听听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大师的作品,培养自身的艺术情趣,提高审美能力,进一步感受傅雷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颖悟。
(5)课外阅读《傅雷家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与《贝多芬》等书。做好读书笔记,增长见识。
●小试锋芒
一、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谀词( ) 廓然无累( ) 重蹈覆辙( ) 涕泗横流( )
二、 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这泪中有理解,有关怀,更有无限的感激;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这滴晶莹的泪注释着昔日对父亲的体谅,体现着今日对父亲的赞美,昭示着明日对父亲的报答。
上面的语句所用的表达方式是 和 。
三、 下列文字是关于“爱心”的议论。根据已有的句式、意蕴,仿写上句或下句。
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 ;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 ;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特别感到情感的滋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22:07:51 | 只看该作者
四、 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在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 解释下列词语。
重蹈覆辙:
惊心动魄:
2.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 概括文章的大意。


4. 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那么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请归纳出作者的观点。


8. 《致女儿的信》
●问题齐商量
(1)爱情是什么呢?作者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作者在这封信里谈论爱情,主要是谈“情”与“性”或人的“精神性”与“生物性”的关系,强调人类高尚的爱情应该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这一思想,可以说是贯穿在作者所有爱情论述中的一个主旋律(见作者著《爱情的教育》)。但是,毋庸讳言,“性”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作者曾批判“西方资产阶级”受弗洛伊德“性本能”学说的影响,夸大了本能、性欲对于人格的作用。对此,我们应客观而辩证地分析。作者之所以强调他的爱情观,既是与当时前苏联弘扬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合拍,也是和他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中学生)有关的。我们在研讨本文及爱情问题时,应该坦诚而审慎地把握“情”与“性”的分寸,不能偏执一端。
(2)怎样理解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中,上帝是世间万物(包括物质与精神)的主宰,是弱小卑微的人类的救世主,是人们心灵的最高信仰与终极皈依。“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上帝的威严渐趋幕后,人类自己开始登上历史的前台。”文中这句话,即表现了坚定乐观的人本主义信念。在故事的最后,“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于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特别关注
补充词语注释
①忐忑:心神不定。 ②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③一抔黄土:本指坟墓,后比喻极小的一堆土。 ④化为乌有:变得什么也没有了。
⑤无与伦比:没有可以和它相比的。 ⑥怒不可遏:愤怒得抑制不住。
●试试这样学
(1)对文中的精彩语句圈点批注,思考它们的深层含义。
(2)阅读课文,讨论作者的爱情观。
(3)搜集古今中外抒写爱情的诗词,以及名人对爱情的看法的篇章,引导学生借鉴他人的生活智慧。好好思考,品味爱情的含义。
●小试锋芒
一、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幼稚( ) 麦穗( ) 一一( )黄土 怒不可遏( )
二、 请用下列词语造句。
1. 化为乌有——

2. 无与伦比——

3. 怒不可遏——

三、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A. 深远 B. 深厚 C. 深长 D. 深重
1. 形容谋虑周到,可以用 。 2. 形容根基坚实,可以用 。
3. 形容困难重重,可以用 。 4. 形容意味隽永,耐人寻味,可以用 。
四、 再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在故事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的眼神里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东西?

2. 画出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并写出故事背后的寓意。


3. 故事的构思颇具匠心,请说出一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22:08:05 | 只看该作者
一、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培养主题演讲的能力。
2. 培养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素质。
3. 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 培养写作演讲稿的能力。
二、活动过程。
1. 以“什么是真正的爱”为题,收集有关的名言名句、有关的事例,筛选、整理,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依据。
2. 在规定的话题内,确定演讲稿的观点及支撑观点的材料,运用材料证明观点。
3. 在主题规定范围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演讲稿写作。
4. 有准备地脱稿演讲。
5. 演讲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一、基础知识。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亵渎( )( ) 强聒不舍( ) 旁骛( )
睿智( ) 恪尽职守( ) 扶掖( )
2. 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1)愤怒得抑制不住。( )
(2)没有可以和它相比的。( )
(3)形容怒气或气势很盛,直冲天空。( )
(4)鼻涕眼泪满脸乱流,形容哭得极其悲伤。( )
3. 名言警句填空。
(1)仁者见仁, 。
(2)国家兴亡, 。
(3)人生自古谁无死, 。
(4)黑发不知勤学早, 。
(5)花有重开时, 。
4. 在横线上填写两个句子,使它们与前面画波浪线部分构成一组排比句。
马拉松比赛的发令枪响了,男女老少一齐向前跑去。没有人畏惧路途遥远,没有人计较金牌名次。 , 。大家只有一个信念,锻炼身体,重在参与!
二、阅读理解。
(一)
这是睿智的微笑。这微笑,我再说一遍,就是伏尔泰。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涵有哲理的忧伤。对于强者,他是嘲笑者;对于弱者,他是安抚者。他使压迫者不安,使被压迫者安心。以嘲笑对付权贵;以怜悯安抚百姓。啊!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它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它把迷信的内部照得透亮,这样的丑恶看看是有好处的,它让丑恶显示出来。它有光,有催生的能力。新的社会,平等、让步的欲望和这叫做宽容的博爱的开始,相互的善意,给人以相称的权利,承认理智是最高的准则,取消偏见和成见,心灵的安详,宽厚和宽恕的精神,和谐,和平,这些都是从这伟大的微笑中出来的。
1. 伏尔泰的微笑包含哪些内容?


2. 从伏尔泰的微笑中,你读出人物身上具有哪些高尚的人格特征?


3. 品析下列语句。
(1)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涵有哲理的忧伤。


(2)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的黎明的曙光。


(二)
大海的深处是平静的。
花朵的一生是无声的。
巍峨的山峦是缄默的。
大自然中许多蔚为壮观的生命往往以沉默示人,而人的生命是否亦当如此?
有这么两个人去应考厨师。甲一出言便说了个天花乱坠,从传统的中国名菜到洋派的西式糕点,每道菜的用料着色到火候调味,似乎无一不能,无一不精。乙则静候一旁,一语不发。待问及他时,他只说:“如果可能,给我30分钟时间,我做一桌菜出来看看便是。”
不用说:“讷于言”的乙被录取了。
机智和美妙的语言有时只不过是一种瞬时的智慧和淋漓的表达,但智慧和表达本身并不证明结果。朴实的行动才是开在成功路上的鲜花。
认识一个人,不要光听他怎么去说,而应当看他怎么去做,因为有一种语言叫言不由衷。就像认识一棵树,不需急着去看春天里开的花,因为有一种事实叫做华而不实。你可以等到秋天,那时你去看树上的果实。果实是花的语言,也是树的注释。
芸芸众生,那个与你仅有一面之交便一览无余的人,你会觉得他索然无味,因为他说得太多;而那个一直一声不吭只以沉默示人的人,你可能不仅对他印象深刻,而且对他有了探询的欲望。因了那不语带给女人的典雅矜持,也因了那不语带给男人的深邃练达。你要记住,生活中有些东西藏在心里便是一种真实、一种深刻,说出来,反而淡了。比如一生一世的爱情。
很小的时候,母亲跟我说:你看大街上两个吵嘴的人,那个声嘶力竭叫得很凶的人,往往是理屈词穷的,因为真理不在他一边,他要先声夺人来掩饰自己的心虚。而那个沉默者心里一团正气,自然可以不动声色,因为沉默是最大的蔑视呀
一个浅显的道理是:乌鸦和知了无疑是最善叫的,但它们都不算人类的宠物。
火山爆发那一声震天的巨响,那力拔山兮的气概,令人叹为观止。但这一奇观不会随时可见,为那一瞬间的壮观,它在地层深处沉寂和积聚了千年万年!
有两种方法能使世界变大:登上山峰远眺,闭上眼睛沉思。它们与语言无关。由此看来,世界不是语言描绘得大的。想必人也盖同此理。
智者无言。
1. 解释下面两个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释词)。
言不由衷:
华而不实:
2. “大海的深处是平静的。花朵的一生是无声的。巍峨的山峦是缄默的。”句中加点词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这个意思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概括就是(品读词语) 。
3. 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最主要的特点是(理解表达方式) 。
4. 文章说“有两种方法能使世界变大:登上山峰远眺,闭上眼睛沉思”,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理解句义)。


5. 甲、乙两个厨师应聘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可用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来揭示,这个句子是: (理解内容和照应)。
6. 本文以“智者无言”四字作结,其作用是什么?(理解结尾艺术)




(三)
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放弃娇嫩白净的肤色;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弃咖啡和可乐;要想永远有掌声,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
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下爱情。
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
苦苦地挽留夕阳,是傻子;久久地感伤春光,是蠢人。什么也不放弃的人,往往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舍不得家庭的温馨,就会羁绊启程的脚步;迷恋手中的鲜花,很快就耽误了你美好的青春。
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大事业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都知道放弃,如何放弃,放弃些什么。
放弃,你就可以轻装前进。放弃,你就可以摆脱烦恼,摆脱纠缠,整个身心沉浸到轻松悠闲的宁静中去。
放弃还会改善你的形象,使你显得豁达豪爽。放弃会使你赢得众人的信赖,从而掌握主动。放弃会让你变得更精明、更能干、更有力量。
学会放弃吧,朋友。放弃失恋带来的痛楚,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放弃耗费精力的争吵,放弃没完没了的解释,放弃对权力的角逐,放弃对金钱的贪欲,放弃对虚名的争夺……凡是次要的、枝节的、多余的,该放弃的都放弃。
1. 文章第一段运用一组排比句,意在说明
的道理,其目的是为了 。
2. 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3. 请你给第五段补充一个例证。



4. 第二段连用三个“不得不”,有什么表达效果?


5. 本文列举了很多应当放弃的东西,你认为生活中能放弃的东西还有哪些?写出两三个来。


三、写作。
“约束”与“自由”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人要通过自我约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这好比一杯水,只有把水倒在杯子里,我们才能喝;如果没有杯子盛,水就会流得到处都是,我们就没有办法喝。在这里,“杯子”就是一种约束。请你就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 论述内容必须体现“自由”与“约束”的辩证关系。
2. 题目自拟。
3. 全文不得少于600字。



一、孔子的《论语》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书。有的短短一句话,不满十个字,够你思考一辈子。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于《论语•卫灵公》。孔子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件事缺乏长远周到的考虑,事情就会变得困难,致使忧患出现在你眼前。在生活中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请说说你对此语的理解。




二、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所谓快乐,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而有些人则认为享用美酒佳肴是快乐,恣情纵欲是快乐。如何理解“人生的目的是快乐”?请说说你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23: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