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7-7 22:07:36
|
只看该作者
5. 《敬业与乐业》
●问题齐商量
(1)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作者在文中谈论了哪几个问题?请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文章最后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3)这篇演讲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①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②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③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特别关注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强聒不舍 骈进 亵渎 一点不旁骛 佝偻
(2)补充词语注释
①征引:引用。 ②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③亵渎:轻慢;不尊重。 ④骈进:一同前进。
⑤强聒不舍:指硬是絮絮叨叨没个完。
⑥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⑦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⑧不二法门:佛教用语,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⑨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试试这样学
(1)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掩卷细想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默读课文,列阅读提纲,编拟文章结构思路图。
(3)在阅读的基础上,勾画出文中疑难或含义深刻的字、词、句,自行分析后,分别以简明扼要的语句圈点批注于文中相应的地方。
(4)深入研习文章,提出疑点,互相探讨,寻求真谛或把自己的自读所得摊出来,让同学们验证。
●小试锋芒
一、 下列每个短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刚毅不曲 强刮不舍 断章取意 坚持不泄
二、 下列格言缺一条“腿”,请给它们补上。
1.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路遥知马力, 。
3. 读书破万卷, 。
4. ,无心插柳柳成荫。
三、 阅读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个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黄包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1. 这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
2. 作者说“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谈谈你对敬业精神的理解。
3.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问题齐商量
(1)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哪些贡献?
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雨果是如何评价伏尔泰的?
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做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总之,“新纪元”的说法是对启蒙运动意义的高度评价。
(3)怎样理解“理性的最高权威”?
雨果在盛赞伏尔泰的历史功绩时,说“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那么,伏尔泰究竟要教化人类的什么良知?演讲的最后部分,雨果又说,从伏尔泰开始,“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联系全文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这里所说的“良知”与“思想”,就是“理性”。“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概念,是认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意义及局限性的关键。在启蒙运动以前,西方人还活在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的阴影之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运动虽然对其有所冲击,但还未能从根本上摧毁神权与王权的强大统治,“人的尊严”还未能真正确立起来。正是以伏尔泰为领袖的一代启蒙思想家,才颠覆了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不证自明”的“合法性”,要求把一切都放到人的“理性”面前审判。及至19世纪初,雨果这一代人仍然把“理性”奉为无上权威,所以他才在演说最后大声疾呼“理性的最高权威”。
(4)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地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
言风格。任何一种语言风格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思想和感情为基础的,浪漫主义的语言也不例外,在本文激情洋溢的语言背后,是雨果对黑暗现实与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而其语言本身,则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例如:“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伏尔泰的微笑,“蕴涵有哲理的忧伤”,又“含有黎明的曙光”。“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对于这些语言,应联系思想背景来品味,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美感和激情。
●特别关注
(1)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陨落 灵柩 睿智 恪尽职守
(2)补充词语注释
①陨落:从高空掉下。 ②睿智:英明有远见。
③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了。 ④媚上欺下:有意讨好上级,欺负弱小者。
⑤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怨恨而发怒。 ⑥恪尽职守:严格遵守自己的职责,始终不变。
●试试这样学
(1)结合已学的《世界历史》知识,了解风云激荡的18世纪的法国,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搜集关于伏尔泰的故事,查阅伏尔泰生平、创作、思想资料,了解雨果为何如此推崇此人。
(3)放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的激情。
(4)选择精彩片断朗诵,说说喜欢的原因。
●小试锋芒
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
灵柩( ) 陨落( ) 睿智( ) 恪尽职守( )
二、 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伏尔泰( )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2. 他有益于人类的生命在一百年前已经熄灭,( )他的作品是不朽的。
3. 学生( )自以为入门很容易,( )把老师一脚踢开,( ),他就什么也学不成。
三、 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问题。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是永生的。他走的时候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挑起过最荣耀的、也是最艰巨的责任,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在他弥留之际,一边有同时代人和后代的欢呼和赞美,另一边有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旧时代洋洋得意的嘘叫和仇恨。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很显然,他生来就被选定从事这件借助他在命运的法则和自然的法则中最高尚的愿望所完成的事业。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他出生的时候,路易十四还在统治,他死的时候,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所以,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1. 伏尔泰对人类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2. 雨果给予伏尔泰怎样的评价,请用文段中的词句回答。
3. 品味诗化语言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A. 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B. 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
C. 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7. 《傅雷家书两则》
●问题齐商量
(1)什么是坚强?傅雷先生是怎样阐释的,你的看法呢?
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儿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见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见第一封信)”。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保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寞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著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合而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之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周国平说“孤独产生于爱”,傅雷说“爱让赤子不孤独”,实在是异曲同工。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
(3)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特别关注
(1)补充词语注释
①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接受教训,重犯已有的错误。
②大惊小怪: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表现得过分慌张或诧异。
③气吞斗牛:气势大得可以吞没天空,形容气魄宏大。
④自知之明:自己了解自己的明智,形容有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
(2)看清笔画,读准字音
庸碌 谀词 扶掖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试试这样学
(1)预习时,查找傅雷的有关资料,了解这两封家书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2)假如你是父亲傅雷,你会对儿子说什么?驰骋想像,也写两封家书与原文对照,思考一下,谁是谁非,谁优谁劣。通过比较,相信你一定能在更高的层次感受傅雷先生对儿子的舐犊深情。
(3)画出文章含义深刻的语句,结合上下文,加以品味评析。
(4)课外听听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大师的作品,培养自身的艺术情趣,提高审美能力,进一步感受傅雷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颖悟。
(5)课外阅读《傅雷家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与《贝多芬》等书。做好读书笔记,增长见识。
●小试锋芒
一、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谀词( ) 廓然无累( ) 重蹈覆辙( ) 涕泗横流( )
二、 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这泪中有理解,有关怀,更有无限的感激;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这滴晶莹的泪注释着昔日对父亲的体谅,体现着今日对父亲的赞美,昭示着明日对父亲的报答。
上面的语句所用的表达方式是 和 。
三、 下列文字是关于“爱心”的议论。根据已有的句式、意蕴,仿写上句或下句。
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 ;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 ;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特别感到情感的滋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