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课记录 《回声》评课稿
《回声》一课是用科学童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解释了回声这一自然现象。教学这一课,要让学生在识字,读文的基础上,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获得一定的自然知识,同时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欣赏课文中精美的句段,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王教师执教的二年级第三册《回声》一课的教案,具有鲜明的特色。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突出:
1、读的训练扎实有效,达到了以读促悟的目的。
以读为本,这是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新课标也特别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就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感悟、内化、延伸,
这节课王老师在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悟情、悟理)上作文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王老师根据课文的内容,教学的过程中选择了多种方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初读时,以学生的自由读为主,学第二段时采用教师范读,对青蛙的两次说话和它的回声采用男女生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教师的引读来理解。学第三段时让学生带着动作读,亲身感悟到“捡”“扔”等词语的用法。
由于教师重视了读的训练,所以学生对回声的理解水到渠成,也能根据小青蛙对回声的认识的变化,读出赞美、奇怪、欢乐等不同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气,收到了较好的朗读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贵有疑。在一节课当中,学生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就应点燃学生求索的火花,鼓励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探究,主动发展。黄老师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看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从学生最想解决的问题当中梳理这节课要达到教学目标,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又是一种良好的阅读品质,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而现在的孩子在读书过程中往往浮光掠影,不求甚解。所以王教师引导学生“不读笔墨不读书”。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书本上圈圈划划,标注重点的句段和词语。
4、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对突破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这一课中,学生对回声的理解是难点。现在大多数孩子对回声的了解只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要让学生对回声由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王老师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外,还运用图片和声音等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揭开回声的奥秘。比如对青蛙妈妈投石击水和小青蛙在桥洞下面的叫声的演示和课堂结束时对山谷、礼堂等不同场景回声的演示,都加深了学生对回声的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