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3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看雪》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7:1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雪》课后反思
《看雪》这课,导入效果较好。揭示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两个字,你想起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孩子们对雪的印象太深了,所以,谈得也很不错.付容说:“雪像棉花一样白,落在脸上,像冰激淋一样凉。”多好的感觉,说出了他对雪的喜爱。谈到玩雪,更是兴奋,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在雪地上画画……他们还自然地背诵起去年学过的《雪地里的小画家》。大家沉浸在美好回忆当中,这时,我话锋一转,用缓慢但是意味深长的语气说:“可是,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见到雪的。”(课文第一句话)学生静了下来。我捧着课本动情地读课文,有的孩子打开了书,边听边看,有的只是坐着听,我都没有说什么。从安静的气氛和孩子们的眼神看得出,他们沉浸在课文描绘的情境中了。读完后,我问:故事讲了什么?他们很快就能三三两两地补充着说出课文大意。这个环节,之所以成功,一个是上课伊始的导入紧扣孩子的生活,又把他们正在谈论的话题和课文开头巧妙地衔接在一起,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当讲到雪景一段时,我便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讲:“寒风呼呼地刮着,吹到脸上就像冰打一样。风停了,鹅毛般的雪纷纷扬扬地飘下来,天地间满是雪花在舞蹈。大雪整整舞了一夜。早晨,打开窗户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上、树上、房上、地上全是雪,白茫茫的一片。柳树上生满了毛茸茸的白发;松树穿了件花褂褂;杉树尖尖像灯塔。我打开门冲进雪地里,脚底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我和小伙伴们打起了雪仗,堆起了雪人。你看,那雪人多美,红高鼻,大眼睛,扁嘴巴。再看打雪仗,他们打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欢声笑语把树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讲完,学生睁眼。我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的想象像开了闸的水,倾泻而来:“我看见白茫茫的一片。大地像铺了一床洁白的地毯。”“我家门前的小树被雪压弯了腰。我心疼地跑去使劲摇,雪花落在了我的头上、衣服上,有的落进了我的脖子里,冰凉冰凉的。可树伸直了腰。我看着它笑了。”“我爬上了房顶,一不小心摔了下来,可一点儿也不疼,就像落在了棉花上一样。”“我从山上一下滑到了山下,像飞一样。好爽啊!”“我和小亮在打雪仗。他向我扔来一团雪,我一闪,马上扔去一雪球,正好打在他脸上。我俩笑弯了腰。”“我们三个堆了一个大雪人,用扣子做眼睛,用胡萝卜做鼻子,用辣椒做嘴巴,再戴上一顶尖尖的帽子,还有两串糖葫芦插在肩上,它正在叫卖呢。我们围着它唱啊、跳啊,开心极了。”“我呢,在雪地上踩了一串串深深的脚印。再听那嘎吱嘎吱的响声,就像在奏乐一样。”“哎呀!我开着小汽车在冰河上奔跑,跑得真快。”…… 接下来我还给学生讲了“瑞雪兆丰年”的知识。

    想象力就像一匹烈马,循规蹈矩的人,紧紧束缚住它,结果是平平淡淡一生.放荡的人,任其胡乱驰骋,精力浪费不少,可最终一事无成。聪明的人驯服它,让它按意志奔驰,从而使自己充满创造精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7:16:22 | 只看该作者
《看雪》教学反思

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不断地复现所学的词语,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认识生字,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让学生想象北国冬日的雪景,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深地体会台湾小朋友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或图片,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对台湾的了解。整节课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教学效果理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7:16:32 | 只看该作者
12<<看雪>>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有见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本课教学,通过读、想、说的结合,在情景中学习课文,努力实现情感的交融。

一、欣赏雪景,走进“雪”的世界

一开始上课,课件中的雪景展示,把学生由生活中的“看雪”,回到课文中的“看雪”,在现实与虚拟的空间里,留一条通道——看雪,“雪”中的个味不同。这算是营造了学生阅读期待的心理。

二、品“雪中景”,悟“雪中情”,体验文字美

将老师看到的雪景这段文字从文章中提出来,进行教学。是考虑到这段文字很美,也是触发学生产生去“看雪” 的直接动因。在教学指导中,将写雪景的句子与写活动的句子分开教学,侧重点放在第一句。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将视频中直观感受的雪景,再通过文字的感悟,去感知雪景的美。所以在指导朗读的时候,第一是看到什么,去体验“雪花、雪毯、银装、洁白”的美;第二是体验雪中的动态美。那“飘着、铺着、披着”像唱歌一样。这样的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所悟到的达到了预见的效果。而第二句的活动,则不着重点,只是让学生体验一下心情,悟着“雪中情”。如此“情”“景”相融,课堂上是书声琅琅。

二、“读问句”,理心情,感受乡情。

     本文中的四个问句,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朗读,体会出问话时的心情。在引导的时候,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将心情的变化,有试探到惊奇,由惊奇到羡慕,由羡慕到盼望。围绕“看雪” 在情感上产生波澜。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渗透,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课文中是回答问题,表示看过真的雪;在课堂上是表示肯定与赞许。二是“争着问”,对学生进行词语积累的教学,认识新的词语。在指导朗读时,注意对学生心理情境的渲染,在对比的反差中,产生学习期待。

三、读诗句,一家情,邀请“看雪”

出示小诗歌读一读,激发学生邀请台湾小朋友来看雪的热情,升华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7:16:51 | 只看该作者
《看雪》教学反思
文/承智
[设计理念:《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
本课从内容上来看,理解似乎不难,可是台湾看不到雪,还有两崖儿童盼统一对于孩子来讲都比较陌生,教学中如果不能处理好这层心理距离,就很难把课上好。
所以,教学中设计“零距离”的情景对视,是教学关键。
本课教学,通过读、想、写的结合,在情景中学习课文,努力实现情感的交隔。]
一、欣赏雪景,走进“雪”的世界
1.板书:看雪  (今天继续学习第12课《看雪》)
2.雪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去年我们就经历过一场罕见的大雪,让我们翻阅去年的照片,感受“雪”的世界。(出示:幻灯,雪景图)
3.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描写“雪”,你会用哪些词呢?(出示:幻灯。写雪的词)
[第二课时教学中,增加去年的照片,用动画的形式出现,在视频与心灵上对学生产生一种震憾。因为二年级的孩子,他的思维是直观的,而音乐与图片的直观会引起他的兴趣。而选择的是孩子周边的熟悉的雪景,这就更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基础上,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看到的雪景,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虽然有点难度,但是孩子们还是说出了一些常用的词:雪花飘飘、大雪纷飞、一片洁白、冰天雪地……。就势我出示六个描写雪景的词语:银装素裹、白雪皑皑、洁白无暇、玉树琼树、粉妆玉砌、雪花飘飘。学生读起来有滋有味。通过画面,直观感受,再通过积词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后面的教学服务,应该说,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达到了教学设计的目的。]
4.台湾的小朋友却很能看到雪,他们只能看在橱窗里的假雪。(出示;幻灯,橱窗里的雪景图,齐读课文第一、二段)
5. 在课文中,谁与我们一样,看到过真雪?(老师、北京的小朋友)
6. 老师在哪看到的真雪?那是怎样的一场真雪?找到文章的段落,自由读一读,标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出示:课文描写雪景的那段)
[这段设计,由生活中的“看雪”,回到课文中的“看雪”,在现实与虚拟的空间里,留一条通道——看雪,“雪”中的个味不同。这算是营造了学生阅读期待的心理。学生在体验台湾的孩子们看的是“橱窗里的雪”和老师看到的“童年玩雪的情景”,情感上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而这样的落差,正是课文“情”线产生的“源”,牵好了这条线,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二、品“雪中景”,悟“雪中情”,体验文字美
1.老师看到的雪景,用了几句话来描写的?每一句写得是什么?第二句呢?
2.请同学读第一句。说说看,你看到了怎样的雪景?
——雪花、雪毯、银装,到处一片洁白,美吗?谁来读一读。指导读出静态的美。
——不仅是雪花美,也不仅是雪毯美,更不是树上的银装美,还有作者的描写:你看——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那飘着、铺着、披着就像是唱歌,像音乐一样的美。试着读读。再次指导读。读出动态的美。
——飘着雪花,那是“雪花飘飘”,铺着雪毯,那是“白雪皑皑”,披着银装,那是“玉树琼枝”,一片洁白,那是“洁白无暇”,多么美啊。谁再来美美地读读。指导读。
——北京城的雪景,有着北京特有的魅力,我们刚学过北京,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北京城,看看雪后的北京(出示:幻灯片,北京的雪)
——长城、故宫、天安门、公园、立交桥……北京的雪景真美啊。再美美地读读这一句。指导读。
3.第二句写的是雪中的活动,除了堆雪人,打雪仗,你还有那些活动?告诉老师,你在雪中去做这些游戏的时候,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来表示——快乐!
4.将这段话美美地读读。
[将这段文字从文章中提出来,进行教学。是考虑到这段文字很美,也是触发学生产生去“看雪”的直接动因。在教学指导中,将写雪景的句子与写活动的句子分开教学,侧重点放在第一句。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将视频中直观感受的雪景,再通过文字的感悟,去感知雪景的美。所以在指导朗读的时候,作了三个层次的处理。第一个层次是看到什么,去体验“雪花、雪毯、银装、洁白”的美;第二个层次是体验雪中的动态美。那“飘着、铺着、披着”像唱歌一样。第三个层次是体验文中的句子与课前积累的词语以应的美,如“雪花飘飘、白雪皑皑、玉树琼枝、洁白无暇”。这样的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所悟到的达到了预见的效果。而第二句的活动,则不着重点,只是让学生体验一下心情,悟着“雪中情”。如此“情”“景”相融,课堂上是书声琅琅。]
二、“读问句”,理心情,感受乡情。
1.因为很难看到雪,所以孩子们有许多的问题要问,请在课文中找出孩子们问的问题。
2.自由地读读这四句,看看谁能读出孩子们当时发问的心情?
3.读第一问:“您看见过真的雪吗?”如果读得好,老师就微笑着点点头。
——孩子们知道不知道老师看见过雪?那孩子问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试探语气)谁来读一读。
——(教师微笑着点点头。)询问:这里老师微笑着点点头是什么意思?(肯定读得好,赞许的意思)那课文中“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又是什么意思?(是对孩子们问话的回答,表示看过的意思)你能把它用语言表达出来吗?(是的。我看见过真的雪。)
——再读这句,读出试探的语气。
4.读第二句:“你是在哪儿见过的?”
——惊奇的表情说明什么?这里除了惊喜,不家羡慕。谁来读一读。
5.老师是在哪儿见过的?孩子们接着问的问题是什么?“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问这句话的什么,同学们在想的是什么?读出这样的语气。
——出示地图:北京与台湾。相聚不是很远,如果直航,很方便,个把小时就到。可是,近在咫尺,台湾只能看到“橱窗里的人造雪”而北京却能看到“那么美的真雪”,如果你是台湾小朋友,你的里会怎样想?
6.所以,孩子们这样问“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台湾看看真的雪呢?”
——指导读。问:你的心里想的是什么?
——指导读。问:你的心里想的是什么?
……
7.大家都是一样的想法,大家都盼望着去北京看真的雪。你从课文中哪个词看出大家急迫的心情?
——“争着问”,一起读句子。
——积词:争着问,又叫“争先恐后”,拿着积词卡,跟着老师书写。
——再读这个句子。
[本文中的四个问句,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朗读,体会出问话时的心情。在引导的时候,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将心情的变化,有试探到惊奇,由惊奇到羡慕,由羡慕到盼望。围绕“看雪”在情感上产生波澜。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渗透,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课文中是回答问题,表示看过真的雪;在课堂上是表示肯定与赞许。二是“争着问”,对学生进行词语积累的教学,认识新的词语。这节课教写“争先恐后”,是坚持每节课都有指导写字的过程,指导书写的时候,这四个字都是上下位置的字,因此在特点上相似,指导起来学生收获的快。在指导朗读时,注意对学生心理情境的渲染,在对比的反差中,产生学习期待。]
三、读诗句,一家情,邀请“看雪”
1. 出示台湾岛图,出示诗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2.其实如果从台湾有到铜陵的直航,直线距离比到北京近。你有兴趣邀请台湾小朋友来铜陵看雪吗?
亲爱的台湾小朋友;
我们这儿下雪可美了。这儿有                       
                                                
                                                
真诚地欢迎你们来铜陵看雪。
安徽省铜陵市映湖小学
                  
3. 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用识字三的诗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提升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而借用给台湾小朋友写信,邀请他们来铜陵作客,一方面是加深海峡两岸的骨肉情感,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安排邀请来看雪,而不是作客,是想将课开始的时候欣赏的铜陵雪景,引导学生描述出来,同时渴望学生能够运用书上的词语和提供的雪景词。从实际效果来看,同学们有序地介绍铜陵的雪景能力还比较差,但是一些同学已经能够用学到的描写雪景的词语。设计还是达到了目的。在有序的表达上,如果在邀请信的设计中,将地点明确,可能会更好。如:这儿的广场上有                   ;这儿的马路上有       ;这儿的校园里有                         。我想,也许孩子们说得说会更丰富。背诵的环节其实比较简单,大部分同学选择的都是“童年玩雪的趣事”,因为前面指导的时候比较细,所以会背的同学很多。]
因为学校的电子白板没有弄好,所以这节课是借的一年级的教室,重新回到一年级呆过的教室,学生的兴趣还是很浓的。这节课中,很多发言的同学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这说明孩子如果调控的好,他们还是有学习的兴趣的。这需要我再次地审视自己的教学。
从阅读期待的课题来说,这节课在阅读期待方面所做的努力还不够,语文的思维方面落实的还不扎实,如何形成教学的常态,形成语文的创造与思维,是下一步需要讨论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7:17:10 | 只看该作者
《看雪》反思  
和往常一样,我正在给孩子们上语文课。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看雪》。为了提高孩子们的朗读水平,我在他们自由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又让他们同桌互相读,听,纠正读得不对的地方。这篇课文的第九段写了下雪后的景色,语言很美。我就说:“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课文的第九段读给大家听听呢?”许多孩子积极举手,非常愿意读给大家听。由于课文刚读没几遍,我就请了一位朗读水平比较好的学生先读给大家听,也不出我所料,这孩子读得还真不错。听她读得这么好,下面的孩子有的又举起了手,也希望能读给大家听,为了让孩子们读得更好,我就说:“好,看谁能比 XX同学读得更好。”
  这样我又请了一个孩子读,这孩子确实也读得很好而且还比前一位学生读得响亮,我就说:“你读得真好!”这孩子听了甜甜地笑着坐下了。不经意间,我发现了一个不曾让我留意过的举动,就是第一次我请的那位朗读水平较好,成绩也较好的孩子,一脸气愤,还用鄙夷的眼光瞟了一眼刚读完的那位同学。我的心不禁一怔:这么一句表扬同学的话,就真的挫伤了这孩子的心吗?一时间,我对看到的这一幕不知如何应对,也就没有处理,继续上课。

  课后,我还在想这一问题。也许我的评价真的有不妥的地方。但是细细想想如果孩子不能接受别人超过自己,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生气、妒忌的话,这样恐怕在以后的竞争社会中,就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心态。我想新课标倡导人文关怀,但是并非不让学生不受任何磨练和挫折。应该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对孩子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

  由此,我也想到现在的很多公开课上,我们只听见一片表扬声。这样的孩子可以说是在掌声和鲜花中成长的。我就在担心孩子们这样一直生活在褒奖中,一但遇到挫折,他们能承受吗?而事实上,一个人在生活中又怎么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呢?这又不由我想起最近发生的一件真实而又令人痛惜的事情:一个读大学一年级的花季女孩,她品学兼优,是学生会干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鲜花和掌声中。有一天,学校组织无偿献血,热心的她欣然前往。

  然而,检验结果却是血液不合格,血液呈阳性。一下子,她觉得世界失去了美丽的色彩,变成了灰色;她觉得同学都不再喜欢她了,见了她都远远地躲着她了。于是她变了,她总是独来独往,学校组织的活动她也不再参加了。学校老师也发现了她不对劲,也对她进行了疏导,然而并没有收到良好效果。就在学校放假的日子里,她跳海自杀了。生命是如此珍贵,而这位女孩在遇到这么一点小小的挫折后,却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对待,实在令人痛心。而且这样的事例,近年来也频频发生,许多年纪较小还尚不能完全明白生命意义的孩子,却选择了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对待遇到的挫折。

  所以,我想我应该给全班所有的孩子上一堂特殊的课,要让他们知道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挫折对每个人来说也是难免的。而且要正确地对待竞争,在竞争中你不可能各方面都是第一,永远是第一的。遇到别人比你好,你应该先高兴地接受这一事实,再想想他为什么会比你好,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力争取,但必须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样你才能更出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7:17:37 | 只看该作者
《看雪》教学反思
《看雪》这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
本课从内容上来看,理解似乎不难,可是台湾看不到雪,还有两崖儿童盼统一对于孩子来讲都比较陌生。本课教学,通过读、想、写的结合来学习课文。
    一、欣赏雪景,走进“雪”的世界
    1.板书:看雪  (今天继续学习第12课《看雪》)
    2.雪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因为我们这儿每年都下大雪,让我们翻阅往年的照片,感受“雪”的世界。
    3.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描写“雪”,你会用哪些词呢?生说:雪花飘飘、大雪纷飞、一片洁白、冰天雪地……。就势我出示六个描写雪景的词语:银装素裹、白雪皑皑、洁白无暇、玉树琼树、粉妆玉砌、雪花飘  飘。学生读起来有滋有味。通过画面,直观感受,再通过积词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后面的教学服务,应该说,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达到了教学设计的目的。]
    4.台湾的小朋友却很能看到雪,他们只能看在橱窗里的假雪。( 齐读课文第一、二段)
    5.在课文中,谁与我们一样,看到过真雪?(老师、北京的小朋友)
    6.老师在哪看到的真雪?那是怎样的一场真雪?找到文章的段落,自由读一读,标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出示:课文描写雪景的那段)
      [这段设计,由生活中的“看雪”,回到课文中的“看雪”,在现实与虚拟的空间里,留一条通道——看雪。这算是营造了学生阅读期待的心理。学生在体验台湾的孩子们看的是“橱窗里的雪”和老师看到的“童年玩雪的情景”,情感上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而这样的落差,正是课文“情”线产生的“源”,牵好了这条线,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二、品“雪中景”,体验文字美
    1.老师看到的雪景,用了几句话来描写的?每一句写得是什么?第二句呢?
    2.请同学读第一句。说说看,你看到了怎样的雪景?
    ——雪花、雪毯、银装,到处一片洁白,美吗?谁来读一读。
    ——不仅是雪花美,也不仅是雪毯美,更不是树上的银装美,还有作者的描写:你看——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那飘着、铺着、披着就像是唱歌,像音乐一样的美。试着读读。再次指导读。
    ——飘着雪花,那是“雪花飘飘”,铺着雪毯,那是“白雪皑皑”,披着银装,那是“玉树琼枝”,一片洁白,那是“洁白无暇”,多么美啊。谁再来美美地读读。指导读。
    3.第二句写的是雪中的活动,除了堆雪人,打雪仗,你还有那些活动?告诉老师,你在雪中去做这些游戏的时候,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来表示——快乐!
    4.将这段话美美地读读。
    二、“读问句”,感受乡情。
    1.因为很难看到雪,所以孩子们有许多的问题要问,请在课文中找出孩子们问的问题。
    2.自由地读读这四句,看看谁能读出孩子们当时发问的心情?
    3.读第一问:“您看见过真的雪吗?”孩子们知道不知道老师看见过雪?那孩子问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试探语气)谁来读一读。
    ——(教师微笑着点点头。)询问:这里老师微笑着点点头是什么意思?(肯定读得好,赞许的意思)那课文中“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又是什么意思?(是对孩子们问话的回答,表示看过的意思)你能把它用语言表达出来吗?(是的。我看见过真的雪。)
    ——再读这句,读出试探的语气。
    4.读第二句:“你是在哪儿见过的?”
    ——惊奇的表情说明什么?这里除了惊喜,还有羡慕。谁来读一读。
    5.老师是在哪儿见过的?孩子们接着问的问题是什么?“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问这句话的什么,同学们在想的是什么?读出这样的语气。
    ——出示地图:北京与台湾。相聚不是很远,如果直航,很方便,个把小时就到。可是,近在咫尺,台湾只能看到“橱窗里的人造雪”而北京却能看到“那么美的真雪”,如果你是台湾小朋友,你的里会怎样想?
    6.所以,孩子们这样问“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台湾看看真的雪呢?”
    ——指导读。
    7.大家都是一样的想法,大家都盼望着去北京看真的雪。你从课文中哪个词看出大家急迫的心情?
    ——“争着问”,一起读句子。
    [本文中的四个问句,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朗读,体会出问话时的心情。在引导的时候,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将心情的变化,有试探到惊奇,由惊奇到羡慕,由羡慕到盼望。围绕“看雪”在情感上产生波澜。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渗透,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课文中是回答问题,表示看过真的雪;在课堂上是表示肯定与赞许。二是“争着问”,对学生进行词语积累的教学,认识新的词语。]
    三、读诗句,邀请“看雪”
    1. 出示台湾岛图,出示诗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2、你有兴趣邀请台湾小朋友来我们这儿看雪吗?那就给他们写一封信吧!
    3. 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用识字三的诗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提升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7:18:08 | 只看该作者
《看雪》教学反思
《看雪》一文讲的是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见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

    当讲到雪景一段时,我便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讲:“寒风呼呼地刮着,吹到脸上就像冰打一样。风停了,鹅毛般的雪纷纷扬扬地飘下来,天地间满是雪花在舞蹈。大雪整整舞了一夜。早晨,打开窗户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上、树上、房上、地上全是雪,白茫茫的一片。柳树上生满了毛茸茸的白发;松树穿了件花褂褂;杉树尖尖像灯塔。我打开门冲进雪地里,脚底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我和小伙伴们打起了雪仗,堆起了雪人。你看,那雪人多美,红高鼻,大眼睛,扁嘴巴。再看打雪仗,他们打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欢声笑语把树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讲完,学生睁眼。我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的想象像开了闸的水,倾泻而来:“我看见白茫茫的一片。大地像铺了一床洁白的地毯。”“我家门前的小树被雪压弯了腰。我心疼地跑去使劲摇,雪花落在了我的头上、衣服上,有的落进了我的脖子里,冰凉冰凉的。可树伸直了腰。我看着它笑了。”“我爬上了房顶,一不小心摔了下来,可一点儿也不疼,就像落在了棉花上一样。”“我从山上一下滑到了山下,像飞一样。好爽啊!”“我和小亮在打雪仗。他向我扔来一团雪,我一闪,马上扔去一雪球,正好打在他脸上。我俩笑弯了腰。”“我们三个堆了一个大雪人,用扣子做眼睛,用胡萝卜做鼻子,用辣椒做嘴巴,再戴上一顶尖尖的帽子,还有两串糖葫芦插在肩上,它正在叫卖呢。我们围着它唱啊、跳啊,开心极了。”“我呢,在雪地上踩了一串串深深的脚印。再听那嘎吱嘎吱的响声,就像在奏乐一样。”“哎呀!我开着小汽车在冰河上奔跑,跑得真快。”……        接下来我还给学生讲了“瑞雪兆丰年”的知识。

    想象力就像一匹烈马,循规蹈矩的人,紧紧束缚住它。结果是平平淡淡一生,放荡的人,任其胡乱驰骋。精力浪费不少,可最终一事无成。聪明的人驯服它,让它按意志奔驰,从而使自己充满创造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9 10: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