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2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语文《我选我》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1:3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评课笔记  听《我选我》碎想

又一次走进小王老师的课堂,收获了欣喜与心悦。一年站稳讲台,这一年,年轻的小王老师一直在进步,今天从教学设计到组织课堂都能明显感受到她的成长、成熟。

1、揭题有创意。选学生上黑板贴苹果,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勇敢地“我选我”,另外苹果不仅诱人,它的背后又埋着许多伏笔。

2、学习生字词别具匠心。首先告诉了孩子识字的过程,由自我拼读——小老师带读——集中认读——开小火车抽读,老师说:“现在管识字林的老公公说你们可以去摘苹果了。”再则指导学生识字的多样方法,有声有色地带表情朗读词语,“切”、“掌”结合字的形部记忆字,做个动作理解字的意思,“宁”给生字编字谜,“补”着重记忆偏旁……老师用苹果做奖励,还用苹果背面自我鼓励的语言作礼物,让孩子自信地大声读出来,激发了孩子的好奇与热情,学得开心、投入而有效。

3、注重朗读指导。教师小黑板出示三个重点句子,读的形式多样,抽读的涉及面也比较广,学生能通过感悟读出变化。尤其是“林老师亲切地说”这部分,体悟到“亲切”与“微笑”相辅相成。板书“王宁(    )地说”,让学生猜猜会怎么说,多元化设计把课堂推向另一个高潮。

也有几点值得商榷:

1、教学目标就是“会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识字教学后集中指导朗读的同时研读得是否太细化太深入?特别是最后“李小清是位怎样的小朋友?”“他会做哪些爱劳动,爱集体的事?”“王宁也一定会做这些事”这类的重思想性的东西未必在第一课时都挖出来。

2、为了引导学生读悟交流还是拿老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去点爆,我们可不可以放手让孩子自由地思维,自主表达提问?这三个句子都来自课文,我想让学生捧着课本美美地读,能逐步养成学生主动亲近文本的习惯。先让学生试读,然后问一问孩子为什么这么读,还有哪些小朋友也想来试一试,比一比?或许这样学生就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3、识字教学很精彩,但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让学生动笔,二年级的孩子静坐倾听一节课无疑是很恐怖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1:37:53 | 只看该作者
听《我选我》引发的思考

顾春燕

《我选我》是二上年级的一篇阅读课,讲的是班上的劳动委员李小青转学了,补选劳动委员时,王宁提出选自己,并说了选自己的原因,同学们热烈地鼓掌表示同意。今天下午的校本教研活动中,陈青青老师执教的这一课,引发了我们对于二上年级阅读课堂教学的思考,打开了我们研讨的话题。

我颇有感受的是,我们应该在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地将课后习题渗透其中。原本以为课后练习,课后练习,顾名思义,课授完后要做的练习,无足轻重,可有可无,敷衍了事。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作业中往往出现很多差错,然后老师带着不悦的心情再去补救,往往这样的补救会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作比较机械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感培养也因此大打折扣。而今天陈老师的课,让我们对课后练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课后练习,并非课授完后的练习,而是课文后面的练习。我们应该重视在教案中渗透和设计课后练习。陈老师在今天的课上主要体现为:

1、课堂渗透“读”。翻开我们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课后练习1都要求朗读、背诵课文。如此可见,教材编者对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语言的积累运用、语感的培养、情感的熏陶是非常重视的。课标的要求,教材的安排,最终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渗透。“我是谁?”、“我”选“我”做什么?结果怎样?陈老师在安排学生初读课文时就抛出:“大家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小问题……”只要引导学生用心读,这些都是一读就懂的,的确没有必要去分析来分析去。而要感受大家对对补选劳动委员是很认真的,陈老师重点抓住“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进行朗读指导:“没有了劳动委员,我们的教室会怎样呢?”孩子们纷纷表达:教室很脏没人管。值日生做完值日,没人检查……“是啊,这个劳动委员还真少不了。可是……小朋友,你们在想什么?”生纷纷质疑:“选谁呢?”啊哈,这不就是课文中的语言吗?在不知不觉中,文中的“选谁呢?”已经内化成孩子们的生活语言,这不就是老师期望的朗读效果吗?接着,陈老师顺势而下:“你们都在想‘选谁呢’,教室里……谁能读读这句话?”陈教师根据教材有计划地提出读书要求,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练习,把读书要求渗透在课堂上,并力求达成读书目标。

2、课堂渗透“字词”。课后练习中,编排了这样词式训练: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陈老师把这个练习巧妙地渗透在第一自然段学习中: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当学生说到“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时,陈老师追问“那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谁呢?”待学生回答之后,再出示:“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让孩子们来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然后,同桌自编用不同的说法说同一个意思,最后完成《课堂作业本》。陈老师的设计结合课文文本内容引领学生斟酌词句的用法,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句子,辨析句子在表达上细微差别,有助于表达能力的提高。

值得商榷的是:陈老师在句式训练中环节的安排上来了个“飞越”:学生还没尝试把现成的句子改成另一种说法,老师就让他们创作:同桌自编用不同的说法说同一个意思。其实这是超越文本要求的,今天学生刚刚接触这样的句式改变,如果能顺利完成互换,已经很不错了,所以陈老师的做法拔高了要求。即便是让学有余力的孩子有发挥的余地,我们也应该先让他们互换,或老师说一句,孩子练一句,或先结合《课堂练习》训练。所以,学生的创作出现了“我的开心果是妈妈。”这样的笑话也是情理之中。既然出现这样的问题,陈老师也应该及时抓住课堂生成,把“我是妈妈的开心果。”这个句子拿出来让孩子们共同来换个说法,而不能一笑置之,这正是考验老师课堂机智的地方。

纯属本人一面之词,希望能看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1:38:22 | 只看该作者
通过听 范 老师的课文教学,我知道了,教师就是作为一个导演或者说是主持,通过自己的语言,把文章的段落讲给学生听,教师把一堂课设计成了一个大型的填空活动。每一个填空活动,都会让6个以上的学生参与其中,参与前,老师都会把题目重复一遍,让学生填空。这样学生的学习难度不高,同时体会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逐段理解掌握之后,再让学生整篇的阅读,有角色扮演的文章,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像需要背诵的文章,就让学生尝试着背诵,这样,孩子们的学习达到了把点穿成线,成为一件美丽的衣裳的效果。  

现在通过听了 范 老师那么多的课。我大概总结了识字课的课堂模式:1看题目设疑(首次解题)2带着问题读文,在文中识字。(给五分钟,充分的读,要求就是读正确,读通顺,不丢字,不加字。)3课文中的生字你认识吗?设疑激趣,(横着三行,3人读,再请3个同学竖着读,开火车读,抢读。)4回到课文你还能读正确吗?同桌每人一段互相读。5一组展示读(1、2段)要求:我要请听得认真的接着读。(3、4段)下组。6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自读、同桌互相读,请三个同学读,再请三个同学读,四个同学读,第一组开火车读。打乱顺序一起读。7 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同桌说说,个别生汇报记字方法。) 8 读词(生字组成的词语)9指导写字 看谁观察的最仔细(结构、宽窄、关键笔画)。以上内容在30分钟内完成,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充分的练习写字。  

刚才粗略的算了一下,整堂课,学生个人回答问题为50个,也就是说,这一节课每个学生都能回答两个以上的问题。这就是高效率的参与了,再加上那些集体读,小组说的环节,可以说,学生没有时间干自己的事情,时刻要跟着老师。30分钟完成50人的个人展示,其中还要刨除自由读书的5分钟、教师的点评、小组互说、大家齐说、抢说、同桌互读等环节,可见学生的展示时间多半就是15分钟左右,也就是说一分钟内要让3到4个学生发言。这就要看教师的高效率提问了!我要加油!!要努力,要在一分钟内,让三到四个学生发言。  

再看阅读课的模式:  

1 复习生词 。2齐读课题,四人每人一段。3 提问:我是谁?他选自己做什么?4分段讲读课文。1)谁来读读第一段?2)师把两段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了一遍(劳动委员转走了,要选一位新的劳动委员,你来读。)学生立即领会,开始读第二自然段。3)学生读完后,教师再次用自己的语言串讲故事,突出重点语句的朗读和意思。(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想什么呢?)学生很自觉的用课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回答(选谁呢?)教师重复学生的话,表现出认真思考的样子,是啊!选谁呢?选谁当劳动委员最合适呢?(只有教师进入课文的情境,学生才可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进入情境。)突然,王宁站起来说:(老师在非常安静的情境下,将话锋一转,随着“王宁站起来说”的语言,老师请的手势已经指向了一个学生,学生心领神会的站起来说道:“我选我!”趁热打铁,教师不厌其烦的的重复着“王宁说:”用手势提醒学生发言,1、2、3个王宁随着老师的手势一个个的站起来表了决心,一个比一个声音洪亮。最后,教师打了一个全班齐说的手势,“王宁说:”全班学生充满自信的说出了“我选我!”再次点明课题,这篇课文就是用王宁的回答来作为课题的。  

3)同学们听王宁说我选我,为什么愣住了?(因为没有人选自己的。)一般我们都选别人,可王宁呢,选自己,他为什么选自己呢?选自己的理由是什么呢?你是王宁,你为什么选自己呀?(教师将学生带入了情境,让学生变成了王宁,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很自然的读出了课文中王宁的话。)一个学生说完了,老师再次乘胜追击,王宁,你为什么选自己呀?王宁,你为什么选自己呀?你呢?你呢?你是王宁,你来说!王宁,你为什么选自己呀?教师的语言既做到了简洁,又做到了恰到好处的提示,就这样,6个王宁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文情境。在学生把语句读通顺后,教师觉得还要在感情上给孩子一个指导,于是设计了在说前面加形容词的填空读书的训练,帮助学生借助提示语体会感情。  

“王宁       的说:……”(学生分别填出了:高兴的、认真的、欢快的、大声的、着急的等词,教师让他们带着这样的语气读这句话,对学生的语气进行了及时的点评。当然,也有学生说了不太恰当的词语,如温柔的、亲切的等,教师进行了恰当的引导:如,亲切这个词用在老师或长辈的身上比较好。王宁非常想当卫生委员,他很急切不会温柔,而会~(大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进行了改正。在6、7个学生填完空读完后,让全班同学带着你的理解自己读读这句话。  

4)在学生读完后,教师说: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说到此,教师带头鼓掌,学生也跟着老师鼓起掌来,同时说出了后半句话。在情境中,学生明白了句子的意思。)  

5)课文中的故事讲完了,教师继续创设情境续编故事。如果我是王宁,你想对我说什么?(提完问,教师立即做了一个举手的手势,用动作提醒学生要举手发言。)6名学生分别发言,教师以王宁的身份分别向发言的同学表示了感谢。  

5有感情自读全篇。你想不想向王宁学习呀?(想)快读读全篇课文吧!(学生自己开始有感情的读课文了。)  

6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中,谁是主要人物?(王宁)还有谁说话了?(林老师)3或4个人一组,一人读老师,一人王宁,一人读叙述,第四个人评价。谁读得好,一会儿和老师一起分角色读。  

学生小组读完后,教师和学生配合读。  

其他学生跃跃欲试,也想读,教师说,我有一个好办法,你可以回家,爸爸妈妈加上你正好三个人分角色读。打开练习册,画作业,给五分钟的时间,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在整个阅读课上学生单独发言35人次,复习字词的环节还不算在内,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都达到了每人回答1~2个问题的程度。我想,这应该就是阅读教学课堂的参与率吧!  

通过听课,我总结出的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为:  

1 复习生词 。2个别生每人一段读通顺。3 提问: 4分段讲读课文。5有感情自读全篇。6分角色朗读。(小组练习,一组展示)7布置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1:39:0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评的是《我选我》,这篇课文目的是让学生有承认自己的勇气,并且知道班干部是为班级服务的。记得我学的时候,觉得这个学生真厉害,怎么还能选自己呢?这是不可能的呢。可是现在的学生不是这样的,他们在自我意识上是十分强烈的。每次选班干部,他们都有很多人自已选自己的,这当然无可厚非了。可是学生们当班干部的目的并不明确。针对这一点,我在导入时的问题是让学生说一说想不想当班干部,为什么要当班干部。果然学生说得五花八门,但也有学生说是为了班级的荣誉感。可是没有人能知道班干部应该是为班级服务的。我从此导入新课,请大家来学习课文,我觉得我没有按照参考上的要求,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做了调整,自己对自己非常的满意。对于生字的教学,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用笔在生字条中圈出已经认识的字,并把不认识的字在课文中画出来。在课上检查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能够标志出来已经认识的生字,并且很多。可是也有的学生在课下只有一个两个的字已经认识了,其他的字都要等课上来学。学生的程度差别如此之大,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学前教育和已有的知识,也因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不一样。应该有一些学生对这些生字是不认识的,可是在上学来之前他们想法认识了。我想本册的生字量这么大,我应该在课下识字上再下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1:39:37 | 只看该作者
评二年级葛明丽语文课《我选我》

瓦房店市复州湾镇极地小学 孙强

一个让我困惑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中,为什么上课勇跃举手发言的同学很少,为什么孩子们回答问题、朗读课文的声音很小,为什么有些孩子注意力总是不集中?很多老师跟我说这是孩子的习惯问题。那么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怎么样引导他们转变课堂习惯,激活课堂呢?听完《我选我》这一课,我仿佛恍然大悟——巧设情境,就是激活课堂的关键。

一、投一石,激起千层浪。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葛老师根据课文的内容,精心设计了红心字卡,并在卡片的背面写上激励他们的悄悄话。漂亮的红心字卡,神秘的“悄悄话”顿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全班孩子的小手举得老高,争着抢着要回答。得到字卡的同学,都用从未有过的响亮的声音,自豪的读着后面的话语“我真棒”“我是你们的榜样”……

二、赞一句,内化拓展知识。

每一篇课文的“资料城”中都含有着丰富的拓展知识,学生往往是大声地读着,但是读完之后,这些篇章知识似乎变成了过眼烟云,学生真正能记住的也就廖廖无几了,如何让这些眼前的内容内化到学生的心里呢?葛老师首先读之前明确要求:一边读一边想你能用资料城里的有关知识赞扬一下王宁吗?接下来的交流,让课堂再一次活跃起来。

三、编一编,撞出思维火花。

二年级的小学生最喜欢编写小故事了,因此在作文打写中,我还设计了一个巩固识字与故事创作相结合的打写题目:你能用“宁静、集合、办公室、愣住了、掌声、补衣服、一切”其中的词语(至少三个)编一个小故事吗?孩子们一看到是编写故事,兴奋的不得了,一会就提交了很有个性的文章,再看一下他们按要求用词的数量和故事的完整性,使我再一次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们,你们真是太棒了!”

一堂课听下来,使我对“教师主导”这个定位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9 02: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