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8-10-30 11:19:00
|
只看该作者
师:好,,同样一篇关于话题作文的材料,这四篇文章一篇是以散文形式来写感动,一篇是以书信形式来写感动,一篇是以记叙文的形式来写感动,还有一篇是以议论抒情为主写感动的,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大屏幕,念一下屏幕的内容。
生:一起朗读幻灯上显示的资料。
师:事实上我们还可以用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戏剧等形式来写感动这个话题,
现在我们想想,一个话题作文,引出这么多内容,这么多形式。
5.提问:话题作文同以前我们见到的作文形式比起来。你认为特征是什么?
生:写好内容很多,范围很广,学生散文好,你可以写散文,写不了散文,可以写记叙文,总之能发挥你的特长。
生:话题作文中提示的材料夹杂在文章中,语言更好,这样才更有色彩。
师:非常好,提示材料的语言,不是夹杂文体中而是夹杂在文章中,
生:我认为话题作文可选的题材多,这样能让我们写出真实情感。
师:非常好,没错,话题作文表面上被所确定的话题而限制,但由于提示材料的开放性和要求中的文体不限,就使得我们在写作范围、具体体裁、主题、立意、写作手法上有了更大的空间,也就是话题作文可写的东西太多了选,因此我们学生面对这样一个创作空间必须要进行一项工作――选择,选择什么呢?记得我们曾经听过这么一个故事,现在请孙中杰再讲一次这个故事。
孙中杰:英国报纸上做了这样一道题,如果法国的艺术殿堂卢浮宫突然失火,里边有许多艺术珍品,而现在你时间有限,你选择救哪一幅画?答案是选择离门口最近的那幅画,这件事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时成功不是实现最有价值的,而是实现你最有能力达到的。
师:道理非常明确,面对艺术殿堂卢浮宫里边的珍品,要选择你能选择的东西,
同样当你面对话题作文展现给你的巨大创作空间时,你要做到化大为小,从话题中选择可以写的并且你有能力写的文体与内容。
师:配乐读一篇关于感动的作文《谈“感动” 》
(文章读完后,全班都沉浸在文章之中,没有反映,)
师:(笑)你们在班上不是这么鼓励我的。(全班鼓掌)
师:听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好,感动。
生:我觉得特别好,我都慌了,因为他写的好,当堂作文写得特别有条理,所以我慌了,我怎么办。(在场的人都笑拉)
生:好,真好!听完后我认为它特别清,当欣赏完文章后,他可以清除心理垃圾,配上音乐,音乐能一边欣赏,心里很舒服(在场的人都笑拉)
师:(笑)我一定得说一声,要不说,别的老师还以为他是我班的卫生委员。
生:挺好的,但他好象没有举例子。
师:为什么没有例子。
生:因为它是散文,老师,文章很美,听完后有些想哭。(笑)
师:那就哭吧。
师:好了,这篇文章我拿到时感觉也是非常好的,语言很美,撩人情思,内容是文章要求中可写的,学生也有一定的能力用散文的形式来写这个话题,但随后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发没发现问题。
生:噢,题目是议论文的题目,他是《谈感动》,而内容却是散文。
师:对!你把这篇文章改一下,你改什么?
生:改题目。
师:对,起一个什么题目好呢?
生:就叫感动就行了。
师:文章题目与内容不符。看来.都是题目惹的祸,,题目是议论文的题目,内容是散文,因此我们要明白两点,其一,文体不限,是指不限制你选择什么文体来写,但当你选择一种文体时,必须严格按这种文体的特点来写,其二此篇文章的“文题”不相称的问题告诉我们在话题作文中,当我们确定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后,拟一个恰当的题目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师: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材料二,材料二中有38个有关感动的作文题目,这些题目有的来自你们的作品中,有的来自作文书上,有的来自网上,现在我们从这些题目入手,根据这些题目你分析总结一下,话题作文的拟题有那些思路方法?(时间是4分钟)
师:(4分钟后)我先示范一下,比如说第一个标题《感动》,它和我们的话题有什么关系?
生:题目就是作文的话题。
师:对,没错!由此看出用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作为题目就是我们的一种拟题思路。还有没有其它的思路?
生:第12个题目是《一个令我感动的人》,一看题目就知道要写人,
师:好!这就意味着可以以人作为文章的题目,如《感动的中国人》
生:第28个标题是《一件令我感动的事》,说明还可以以事写感动。
师:概括的非常好,还有没有?
生:老师您看有的题目是《微笑》《声音》,这些题目都是提示材料中出现的词语,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拟题时能从提示材料中找答案。
师:其实就像朱自清的《背影》一样,“微笑”“声音”都是作为文章线索,以线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