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0 21: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创造教育是研究如何培养、开发人的创造力的一门新兴科学。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内涵丰富、外延较宽的概念,国内外专家进行了研究,至今未能定论。本文依据心理学原理和当今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探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从创设氛围,鼓励质疑,激发想象与联想,打破定势等方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造性      思维
一、 引论
传统的教学思想所重视的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以储存现有知识为出发点的教学思想,虽然也能使学生饱读诗书,但也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影响了他们的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创新就是推陈出新,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前所未有思维成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载体。
二、 本论
(一)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发现、思考、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创新的主体,没有学生积极能动的参与,创新也就无从谈起。而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新课改下,老师的课堂角色不是惟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使学生消除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为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生处于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就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积极性进行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一方面要注意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一方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权威式的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才可能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过程才可能是一种多向的交流、多向流动的过程。在这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重要在于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鼓励他们充分交流思想,发表见解,从而激活思维。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两个苹果互相交换还是两个苹果,两种思想互相交流却能激发新思想。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的多向交流是引发学生认识冲突进而闪现创新思维火花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学贵有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础。传统的语文教学满堂灌、传授式、讲解式代替思考,死记代替质疑,一切为了考试,不需要、不允许学生质疑,提出不同的问题,这种应试教育观念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疑难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计要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的习惯。要培养学生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学生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经过一段训练,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的。其次,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成为获得知识、发展创造才能的不竭动力。再次,在教学中要肯定多于否定,鼓励多于批评。充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使课堂真正地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探讨的场所。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生活实际,不着边际的滥问。教师指导学生可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并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学生读到这里问老师:“焦急”与“耐心”是一对反义词,是不是矛盾了。这些问题,无不体现了学生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
(三)激发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连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开始的。”想象和联想是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语文阅读教学重要的培养目标,想象和联想作一种能力,只能通过训练才能形成和提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特别的关注以下2点
1,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如图片……与作文有关的景、物,如风霜雨雪、鸟鱼花虫、人物风俗……并要善于把观察到的东西用于课文的理解和写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表象积累,发展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启发引导,拓宽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如果我们单纯地谈教学,忘记教学活动背后还存在的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那麽、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变成一个缺乏生气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凭借教材进行想象和联想,有助于学生入景入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在理解课文中发展想象。如教学《军神》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军神”含义时,教师向学生说说这个词的表面意思后,又进一步问:“如果你是沃克先生,面对刘伯承你会怎么说?”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你意志坚强如钢,没人能及得上。”有的说:“你不是一个凡人而是来自天上的军神。”有的说:“你是最伟大、最了不起的人。”同学们说得多好啊,在教师启发下他们展开想象,进行了创造性思维。
(四)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思维定势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它在教学中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的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而发散思维是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或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是一种不依赖常规寻求变异,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形的方法及结论的开放式思维,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多进行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多样性。
1、 同一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学习方法完成,以作文教学为例,例如在六年级学生写一篇《我的老师》一文。大多数学生写的是老师如何带病工作和冒雨摸黑为生病的同学补课之类的材料,而造成内容的雷同,殊不知,教师除了工作之外还有自己的情趣、爱好和业余生活,选择这些材料,同样能反映老师的品格和形象。为此,作文前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在校园里采访教过自己的老师,向他们详细询问有关生活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内容。经过引导,同学们各展其才,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的好作文。这符合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成为求异思维的发展。
2、 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的答案的练习。长期以来我们教师习惯于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固定的答案的习题,使学生的思日趋狭窄、僵化。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安排一些“发散性”的训练。如在教学中有一道习题,把“我们降下国旗”这句话换几种不同的说法,但不改变愿意,学生答案多种多样:“国旗被我们降下来了。”(被字句)“我们把国旗降下来了”(把字句)……
三、 结论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通过优化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这样才能更合理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09: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