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师:同学们,数学知识来自于我们的实际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知识,不但要学会计算、推理,而且还要学会观察、操作和思考。(出示连通器:里面装有红颜色的水,左边高10厘米,右边高20厘米)你们看,这个连通器里的水,左边与右边有什么不一样?
生:左边的水低,右边的水高。
师:谁愿意帮老师量一量它们的高度?
(生踊跃举手)
生:左边水高10厘米,右边水高20厘米。 师:如果老师将这按住管口的食指放掉,你们猜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水会流动。
师:你说水会流动,会怎么流动呢?
生A:水会从高的地方流到低的地方。
生B:水会从右边流到左边。
师: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流动以后,左边和右边会怎么样呢?
生:左边与右边一样高。
师:如果是一样高,那么左边和右边都有多少厘米高呢?
生:我想可能都是15厘米。
师:好!我们先把猜想的结果写在黑板上。 师:这一结果会出现吗?我们来观察一下。(师演示)
生:左右两边水一样高了。
师:说明刚才我们的猜想是对的。现在再请一位同学来量一下左右水面的高度。
生:左边和右边都是15厘米。
师:的确是这样。我们刚才的猜想得到了证实。这是你们认真观察、 积极思考和动手操作的结果。现在我们来研究从不相等的数量到相等数量的关系。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来摆图片和移图片。
师:第一行摆7个正方形,第二行摆5个。要使第一行与第二行摆的正方形个数一样多。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操作与反馈(略)。
师:通过实验和动手操作,我们解决了从“不相等”到“相等”的问题(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内容,并板书:不相等—→相等)。现在如果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第一行有9个正方形,第二行有2个,第三行有4个,要使三行的个数同样多,不去摆和移动,你能知道相等时每行有多少个吗?
生:每行有5个。
师:真的是这样吗?
生纷纷表示同意这个结果。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刚才的结果好吗?
(生操作验证)
师:结果是不是正确呢?
生:正确。
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使它们相等的?
生A:把多的数量移到少的数量上去。
生B:把多的正方形卡片移到少的卡片这一行去。
师:我们可以把这个方法叫做“移多——”
生:“补少”。
师:(板书:移多补少)在这个移多补少的过程中,有一个什么数量没变?
生:总的数量没有变。
师:像这样,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成为相等
的几份。我们把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二、求平均数
师:除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求出平均数外,还有其他好的方法吗?用计算的方法行吗?请大家再仔细观察、分析黑板上每行数量之间的关系。
指名回答,引导归纳得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教师强调:我们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总数”与“份数”的对应。下面我们就用这一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几个实际问题。(题略)
反馈后教师小结: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其实,在求平均数前,我们还可以先估算这个平均数的范围。请大家看这个例子:一个小组有6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2千克、30千克、35千克、30千克、33千克、32千克,这个小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仔细想一想,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肯定比多少千克多,比多少千克少?
生:比30千克要多,比35千克要少。
师:为什么呢?你们能否说出一个道理?
(生同桌或小组讨论)
师:谁先发言?
生:因为求6个同学的平均体重,可以看成是“移多补少“,就是要把最重的35千克移一些给最轻的30千克。所以这个平均数肯定不会比35千克多,比30千克少。
师:说得很好。请大家计算出结果,再与刚才估算的平均数范围对照一下。
学生各自计算得出:(32+30+35+30
+33+32)÷6=32(千克)
师:好。这个结果说明我们刚才估算的结果是正确的。那么这个“32 千克”与题目中的“32千克”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题目中的“32千克”是一个同学的体重,结果中的“32千克”是6个同学的平均体重。
三、巩固应用
1.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的算式。
(1)解放军叔叔长途行军训练,第一天走39千米,第二天、第三天共走87千米,他们平均每天走多少千米?
①(39+87)÷2=63(千米)
②(39+87)÷3=42 (千米)
(2) 解放军叔叔长途行军训练,第一天走39千米,第二天上午走22千米,下午走23千米。他们平均每天走多少千米?
①(39+22+23)÷2=42(千米)
②(39+22+23)÷3=28(千米)
反馈
师:第一题的算式应该是①式还是②式,用手指表示。
(多数学生用2个手指表示)
师:为什么选择②式?
生:因为39+87的路程是他们3天走的,“求平均每天走多少千米”应该除以3。
师:其他同学认为呢?
生:因为39+87的和是两个数加起来的,所以要除以2。
生:不对!因为87千米是2天走的,实际上应该把它分开来,所以要除以3。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了。
师:那么,第二题正确的算式应该是几呢?也请用手指表示。
(绝大多数学生用1个手指表示)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39千米是第一天走的,(22+23)千米是第二天走的。“求平均每天走多少千米”应该是(39+22+23)÷2。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没有了。
2.小结并延伸。
师:看到你们这么勤奋好学,又学得那么有水平。老师今天也特别高兴,我相信你们以后会发现和自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其实“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也很广,你们能举例吗?
生:几个评委给歌手打分,歌手的最后得分是几个评委所打分数的平均数。
师:同学们在学习时,只要肯动脑筋,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努力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就会觉得学数学很有趣,学到的数学知识很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