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活动课程的辅射效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22: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活动课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拓宽和加深他们的知识面,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信念和判断,还有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而,它具有辐射效应。

       一、知识技能的辐射效应

       活动课能综合各学科知识,能与各学科横向联系,为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例如在“寻找春天的讯息”语文活动课中,要学生课前摘录有关写春的诗词,还要每人出数道有关春的问题。学生分头准备。在学过的课文中摘录有关内容,这样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而这种“温故”是学生怀着兴奋的心情、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进行的;这种“温故”是在学生自觉的心理指导下进行的。这样不仅巩固了旧知识,而且加深了对旧知识的理解。

       为了要写有关春的问题,学生翻阅了生物学科、地理学科、自然常识等课本,又翻阅其他资料。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会从新的角度加以审视,并努力地把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也拓宽了知识面。从课本知识拓宽到课外知识,又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二、思维方式的辐射效应

              传统教育以积累知识为目标,各人智力的高低,只是积累知识的多少,思路较狭窄。而活动课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如在“异向思维解成语”活动中,要学生对一些成语通过异向思维进行新的解释。异向思维活动能刺激学生发散性思维,逐渐培养多侧面、多角度认识事物的能力。学生不会迷信于已有的结论,而能主动积极去寻求知识,勇于创新。

       创造思维旨在开发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即想象能力。想象能力是创造力的翅膀。

       三、观察能力的辐射效应

       善于观察的人,才会善于思维,最终善于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大量的感性知识,是通过观察而获得的。如在“寻找春天的脚步”活动中,要求学生在自然界中细心观察,去发现春天的脚步。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上海的气温、天象、地貌在春天来临时,有细微的变化。学生感到春天是那么令人神往,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同时也领略了上海无限美好的春光。

       敏锐的观察力,是发明创造的首要条件,所以从小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是极为重要的。观察力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敏锐的观察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个性发展的辐射效应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谐发展个性”是教育改革的趋势。活动课也应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例如在“寻找科学家的足迹”活动中,学生在寻觅中外科学家足迹、编写演讲稿、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凡是有建树的成功者,几乎都具有百折不回的精神。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说:“告诉你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学生还体会到这些科学家之所以成功,因为他们有极强的责任感,责任感是造就天才人物的重要因素。

       活动课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心理。一个心理健全的人,他的一切有目的活动和行为都是意志活动,同时还有控制不良激情的能力,使他们对创造充满热情并稳定持久。可见人格因素是取得成果的极重要因素。

       五、激发兴趣的辐射效应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力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于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如在“查工具书比赛”的活动中,学生的兴趣十分高涨。为了显示各自的能力,他们积极参与。这时,活动是随参与者的兴趣与爱好展开的。参与是自觉的,那么投入活动的心理成分也较多。学习兴趣愈浓,注意力就集中,思考也积极,反应也会更清晰。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更加注意、重视,力求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能较快地获得关于它的丰富知识和技能。

       六、自学习惯的辐射效应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等于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如在“我和书报交朋友”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书报的积极性。通过活动,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将会使自己终生受益无穷。

       良好的自学习惯,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学为知识创造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

       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知识不断更新。没有对知识的渴望,就不可能有完满的精神生活。

       七、人际交往的辐射效应

       活动课的形式基本以小组恬动为单位。在小组的群体中,大家群策群力,互助合作,和谐的同学关系在活动中自然形成。尤其在“找朋友”活动中,加强了同学间的交往。学生各自从自身的不足之处去寻找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加深了同学间的了解,又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22: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