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8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设计:小狐狸的变身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0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活动一
    目的: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合理排图。
    2.启发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述排图的理由。
    3.懂得有了本领应为朋友带来欢乐的道理。
    准备:
    大图片一套,小图片若干。

    过程:
    1.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很好听的故事:《小狐狸的变身法》。
    2.什么叫变身法?(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3.介绍第一幅图片。
    ①第一幅图片讲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小结第一幅图片的内容:一天,小狐狸得意地对爸爸说:“我学会了变身法,会变蘑菇,会变石头,还 会变其他许多东西呢!”爸爸翘起大拇指说:“你可真了不起!”正说着,小兔走过来了。
    4.引导幼儿排列图片顺序。
    ①看见小免来了,小狐狸会干什么呢?
    ①请幼儿仔细观察每幅图片,然后按故事发展的顺序排列图片。
    ③请个别幼儿排好图片后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④教师按幼儿讲的顺序排出相应的图片,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及前后关系。
    5.装订图书。
    ①有什么办法能够使图片的顺序不会搞乱?
    ②请幼儿按顺序在图片的右下角编上号码,并将图片装订成书。
    6.引起幼儿对下次学习的兴趣,结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09:54 | 只看该作者
活动二
    目的:
    1.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清楚、连贯地讲述故事。
    2.鼓励幼儿创编故事情节。

    准备:
    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教师用的图书一本。

    过程:
    1.我们最喜欢看《小狐狸的变身法》这本图书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2.请幼儿说说哪些地方看不懂。
    3.教师根据幼儿提问找出相应的图片指导幼儿,并请幼儿完整讲述图片内容,要求幼儿把图中的背景和人 物的动作、表情讲述清楚。如当幼儿提出“小狐狸为什么要学变身法”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①它用变身法捉弄了谁?它是怎样捉弄小兔的?这个问题可以从哪幅图片上找到答案?(第二幅。)
    ②第二幅图片讲了什么?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③教师小结图片内容。
    4.请你们再看一遍这个故事,也可以边看边轻轻地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这个故事。
    5.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讲给大家听?
    6.看了这个故事,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有了本领,只有去帮助别人,才会有快乐,才会有真正的朋友。
    7.假如不下雨,小狐狸会想什么办法和小兔、小狗重做好朋友呢?
    8.下次我们把刚才讲的故事编成《小狐狸的变身法》第二集,好吗? (薛蓓 孙蔚茹 王洁)

附: 小狐狸的变身法
    一天,小狐狸得意地对爸爸说:“我学会了变身法,会变蘑菇,会变石头,还会变其他许多东西呢!”爸爸翘起大拇指说:“你可真了不起。”
    正说着,小兔走过来了。小狐狸一瞧:嘻嘻,这肯定是只笨小兔,让我“吱溜”变成个蘑菇来捉弄它吧。等它采的时候,我跳东跳西,让它累得气喘吁吁,晕头转向。哈哈,就这么办!
    小兔一瞧有蘑菇就去采,谁知蘑菇跳来跳去,怎么也采不到。小兔正纳闷,小狐狸恢复了原样,得意地说:“瞧你这只笨小兔,上我的当了吧。这蘑菇是我变的呀,哈哈!”小兔听了生气地走了。
    正在这时,小狗走过来了。小狐狸一瞧:嘻嘻,这肯定也是只笨小狗,让我“吱溜”变成块石头来捉弄它吧。
    小狗走着走着,忽然脚底下冒出块石头,把小狗绊倒了,小狗呜呜地哭了起来。小狐狸恢复了原样,得意地说:“瞧你这只笨小狗,上我的当了吧。这石头是我变的呀,哈哈!”小狗听了很生气。
    小兔、小狗都不理小狐狸了,小狐狸趴在地上想:为什么它们都不理我呀?一个人真没劲,我得想个办法,和它们重新做好朋友。
    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小狗、小兔都没带伞,正着急呢,小狐狸“吱溜”一下变成一把大伞,为小兔、小狗挡住了雨,它们又成了好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07: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