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068|回复: 1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07: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致同学们 教学设计(1)



成都市郫县团结中学 李小平




分析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的“致同学们”一节,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科书内容文字优美、流畅,意在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从身边的生物选材,同时紧跟生物科学发展的时代脉搏,既贴近学生生活,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又避免了因知识的陈旧而产生的乏味感。从标题、文字到选材都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其生物科学素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地、探究地学习等教育新理念。

分析学生:

本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开学初在校军训一周,所以对一些生物现象和校园环境是比较熟悉的,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奇心较强,这些对教学是有利的。但他们对新学校的具体情况仍然较陌生,师生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加之普遍班额偏大,习惯了以前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这些都不利于新的教学方式,给教学增加了难度。

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一门学科的亮相课,根据新课程和学生的特点,要想达到激发学生热爱本学科,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着重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目的,就应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所以课前放点音乐,以缩小师生间距离。但和谐民主并不等于自由散漫,因此课前也应制订相宜的课堂纪律规则和设计形成性评价条例,记录学生的表现,便于组织教学。

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展教学,调动其主动性、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另外,再引入报刊有关科技发展方向及课改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明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和课改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配合。

基于本节课的问题较多,应首先把学生暂时分成几个组,暂定小组长,以后根据学生素质的个体差异作合理的调整,并说明小组长轮流当,然后让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组长或者代表汇报。同时要非常重视如何组织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讨论时声音不宜过大,别人发言时其他人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指出这也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这种做法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规则和每节课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是课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运用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初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及转变学习方式。

2.能力目标:训练思维、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发展前景。

教学重点: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材料器具:藤缠树的标本、磁带(校园歌曲)、录音机

教学实施步骤:

1. 引入:放一首歌曲《校园的早晨》。

(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的关系。)

2.涉及报刊有关信息:列举事例,如:成都七中学生童一在世界生物知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一等奖,说明我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我国获诺贝尔奖的人却没有,为什么?

(让学生明白今年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上课方式,培养目标学习方式的变化。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3.给学生提出当今科技两大革命之一有生命科学技术革命。

(为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打下伏笔。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欣赏:师生共同阅读课程《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

(提高文学修养,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爱生物的情感。)

5.探讨:从学生生活实际及学校具体情况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式学习。)

a) 学校的垃圾问题,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b) 学校的厕所问题,怎样解决?哪种方案最好?(想象)

c) 出示:藤缠树的标本。学生受到启发,发现学校某些树木、花草长势不好,原因是什么?

(如果学生知道不多,留待以后学习生物知识后解答,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改变此现象。)

d) 学校的沟渠问题,污染较严重,怎样解决?什么途径最好?

e) 学校食堂周围的树干与其他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f) 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g) 为什么政府要制订《禁止焚烧秸杆》的措施?

h) 今年天气的变化造成粮食的减产,说明什么问题?

i) 关注学生自身: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长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更健壮吗?更聪明吗?

j) 列举我校前任校长的肾衰竭疾病,探讨疾病问题,器官移植问题?

6.拓展: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的知识吗?

(在此引导学生找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查资料,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回答不全,教师补充。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等。)

7.结束语:同学们,你们觉得生物知识有用吗?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

对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作评价:

因为本节课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交流,所以无论对与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辩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为此本节课的评价的侧重点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比例占80%;能力目标(体现在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后反馈:

本节课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上课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占三分之二以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课后布置一篇题目为《你喜欢生物科学吗?》的文章,谈谈自己对生物学的肤浅认识。通过作业反馈,全班53名学生有52名答喜欢。多数学生感悟较深:原来生物学有这么大的用处,认识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07: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致同学们 教学设计(2)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一中 张敬红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能力目标:训练思维、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生物学发展前景。

教学重点: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难点:组织好学生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

课前准备

1、将学生分成12个小组,1号暂定为小组长,以后每星期轮换,2号为记录员,统计每节课的小组得分;教师每节课选举一个优胜组!

2、介绍学习的新途径: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倾听别人的见解、积极动手、查书、上网查寻资料等,上课不要拘泥于一种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

一、教师激趣,导入新课

师:首先给学生出一个小组讨论课题:

你喜欢生物吗?你能说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生物吗?

(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小组讨论,老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小组讨论时要小声一点,并且要积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当你不同意别人的见解时,你也可以大胆反驳,小组讨论结束后,仔细倾听别人的见解,强调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

生:学生积极讨论,发表自己见解。学生1:植物、动物和人。学生2:细菌等微生物。学生3: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学生4:有生命的物体。

(由于这是学生的首次发言,无论学生回答的是否全面,教师都应该给于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师:好!就让我们共同阅读教材《致同学们》的第一、二、三段,欣赏这三段话,认识一下这里面的生物。

(提高文学修养,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爱生物的情感。)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几段里有好多生物,那么你知道什么是生物学?

二、巧设课题、引导学习

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进一步介绍生物学的重要性。

请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生物学在医学方面的应用知识:如下列病例的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感冒、非典、白血病、癌症、爱滋病等,任选一两个课题讨论,然后发布你们组的见解。

学生讨论,更加积极的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1:我们的课题是感冒,症状是发烧、咳嗽、头痛、鼻塞等,预防是多喝水、不要受凉,锻炼身体;(提醒学生:感冒若不及时治疗会引发各种疾病,我们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

学生2:我们的课题是非典,症状是高烧、干咳、呼吸困难等,靠飞沫、空气传播,没有特殊治疗方法,我还听说是从果子狸身上传播来的;(引导学生:了解SARS病毒和病毒在野生动物身上是不会治病的,但通过某种途径到了人的身上,才引发了这场SARS灾难,启发学生,这场灾难实际上是大自然对我们的一次教训,那我们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呢?要保护野生动物,爱护我们的大自然。)

学生3:我们的课题是白血病,它是绝症,可以用移植骨髓来治疗,骨髓移植最理想的供者是同胞兄妹,从普通人群里找,几率很小。(及时给学生补充:同胞间的概率为25%。普通人群的几率是一万至五万分之一;再介绍这样一组数字:美国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库容量是460万,欧洲的库容量是370万,台湾慈济会的库容量是22万。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库容量仅为4.5万例。看到这个数字,我们汗颜。进一步给学生讲解,捐献骨髓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在某种角度上讲,它就是献血。捐献的过程几乎没有痛苦,捐献造血干细胞也不会影响人体健康。只是我们对它知道得太少,有太多的畏惧心理,才使我们谈漠了那份应有的关爱。最后倡仪:伸出你的手臂,只需要区区5毫升血样,就会给等待骨髓移植的人们增添一份选择的生希望。)

(这次讨论课题略有难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和增强与同伴的合作能力及小组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师:刚才我们讨论的是生物学在医学方面的有关知识,现在我们再讨论一下生物学在农业方面的有关知识,我出的课题是:1绿色食品;2袁隆平──杂交稻;3大气中二氧化碳正在增多;4臭氧层变薄甚至出现了空洞,请任选一至两个课题进行讨论。

生:学生分组讨论,积极要求发布自己小组见解。

学生1:我们的课题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就是安全的、无公害食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有的认为绿色食品是在山上或在大棚里生长的植物。教师启发,你见过绿色食品的标志吗?学生:见过,但说不全面。及时补充绿色食品标志的含义。绿色食品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蓓蕾,标志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及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A级标志为绿底白字,AA级标志为白底绿色。

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A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增加学生的有关知识,对他们的生活起指导意义。)

学生2 :我们的课题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正在增多,这是由于人们大量砍伐树木,汽车、工厂排放尾气和废气造成的。(启发学生二氧化碳多了会造成什么后果?生:引起温室效应,使全球温度变暖。进一步启发,这会使南极和北极的冰溶化,海洋水面升高,陆地就会减少,危及人类的生存。提醒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学生3:我们的课题是臭氧层,臭氧层与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臭氧层可以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对高强度紫外线的吸收率高达99%),从而能阻挡阳光中紫外线对地球上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伤害。但由于某些物质主要是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大量的氮氧化物,以及人类大量生产和使用的氟利昂等化合物等会造成臭氧层变薄和臭氧层空洞。(引导学生认识这会对人类与其他生物造成危害,主要是使人类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几率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因使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加速了,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和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遭到破坏等。启发学生为了保护臭氧层,必须控制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质,例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生产和使用国际协议规定的氯氟烃等受控物质。保护臭氧层就等于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要解决以上问题,都需要我们生物学发挥作用。通过以上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

师:在新世纪的曙光里,生物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它的发展与人类小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我们共同探讨以下生物学的前沿课题:

生:学生分组讨论,现代生物学发展的实例,如:试管婴儿、克隆羊“多莉”、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等(在这里我们不能小瞧了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现在媒体发达了,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得的知识并不比我们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地区差异,每个班级有听说过的只有寥寥几人,而要能说的上来的,好的班级有一至二人,有的甚至说不上来。因此教师要即使补充,启发学生:老师所知道的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的?教师指导新的学习方法:上网查寻资料!并把老师打印出来的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上网的魅力!)

(通过这样一种种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明白今年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此引导学生找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查资料,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回答不全,教师补充。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等。)

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觉得生物知识有用吗?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已经意识到了生物学的重要性,那就让老师和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学习好我们手中这本书中的基础知识吧!

四、反思

因为本节课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所以我在设计讨论课题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设计的课题难度由浅至深,慢慢渗透讨论学习的方法)然后进行表达交流,在回答中无论对与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为此本节课的评价的侧重点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的比例占80%,能力目标(体现在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占15%,知识目标仅占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07: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致同学们 教学设计(3)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团结中学 李小平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其重点是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由于开学初新生军训了一周,他们对校园环境也较熟悉了,为此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发学校的“问题资源”展开教学。基于本节课的问题较多,所以应首先把学生暂时分成几个组,暂定小组长,以后根据学生素质的个体差异作合理的调整,并说明小组长轮流当,然后让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组长汇报。同时要非常重视如何组织教学,应制定相应的课堂规则和设计形成性评价方案。如使用档案夹,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讨论时声音不宜过大,别人发言时其他人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指出这也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课堂规则和每节课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是课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运用好。同时引入报刊有关科技发展方向及课改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及进行课改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配合。


目的:教师应按照课标内在的要求,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初步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的习惯。


材料器具:藤缠树的标本、磁带(校园歌曲)、录音机


实施步骤:


引入:放一首歌曲《校园的早晨》,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的关系。涉及报刊有关信息:列举事例,如:成都七中学生童一在世界生物知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一等奖,说明我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我国获诺贝尔奖的人却没有,为什么?让学生明白今年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上课方式,培养目标学习方式的变化。给学生提出当今科技两大革命之一有生命科学技术革命,为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打下伏笔。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每节课应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这对组织教学很重要。(问题资源)从学生生活实际及学校具体情况出发,让学生思考: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1)学校的垃圾问题,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2)学校的厕所问题,怎样解决?哪种方案最好?(想象)


(3)出示:藤缠树的标本。学生受到启发,发现学校某些树木、花草长势不好,原因是什么?(如果学生知道不多,留待以后学习生物知识后解答,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改变此现象。)


(4)学校的沟渠问题,污染较严重,怎样解决?什么途径最好?


(5)伙食团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6)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7)为什么政府要制订《禁止焚烧秸杆》的措施?


(8)今年天气的变化造成粮食的减产,说明什么问题?


(9)关注学生自身: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长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更健壮吗?更聪明吗?


(10)列举我校前任校长的肾衰竭疾病,探讨疾病问题,器官移植问题?师生共同阅读课程《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的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觉得生物知识有用吗?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


对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作评价: 因为本节课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交流,所以无论对与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辩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为此本节课的评价的侧重点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比例为着80%,能力目标(体现在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占15%,知识目标占5%。


效果反馈:本节课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上课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占三分之二以上。为了更了解学生,下课布置作业:写一篇自己对生物学的肤浅认识,题目为《你喜欢生物科学吗?》本节课体现了学生自主、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07: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致同学们 教学设计(4)







    课时 1课时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其重点是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由于开学初新生军训了一周,他们对校园环境也较熟悉了,为此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发学校的“问题资源”展开教学。基于本节课的问题较多,所以应首先把学生暂时分成几个组,暂定小组长,以后根据学生素质的个体差异作合理的调整,并说明小组长轮流当,然后让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组长汇报。同时要非常重视如何组织教学,应制定相应的课堂规则和设计形成性评价方案。如使用档案夹,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讨论时声音不宜过大,别人发言时其他人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指出这也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课堂规则和每节课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是课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运用好。同时引入报刊有关科技发展方向及课改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及进行课改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配合。


目的


教师应按照课标内在的要求,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初步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的习惯。


材料器具


藤缠树的标本、磁带(校园歌曲)、录音机。


实施步骤


1.引入:放一首歌曲《校园的早晨》,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的关系。


2.涉及报刊有关信息:列举事例,如成都七中学生童一在世界生物知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一等奖,说明我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我国获诺贝尔奖的人却没有,为什么?让学生明白今年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上课方式,培养目标学习方式的变化。

3.给学生提出当今科技两大革命之一有生命科学技术革命,为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打下伏笔。

4.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每节课应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这对组织教学很重要。

5.(问题资源)从学生生活实际及学校具体情况出发,让学生思考: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1)学校的垃圾问题,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的厕所问题,怎样解决?哪种方案最好?(想象)


(3)出示:藤缠树的标本。学生受到启发,发现学校某些树木、花草长势不好,原因是什么?(如果学生知道不多,留待以后学习生物知识后解答,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改变此现象。)


(4)学校的沟渠问题,污染较严重,怎样解决?什么途径最好?


(5)伙食团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6)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7)为什么政府要制订《禁止焚烧秸杆》的措施?


(8)今年天气的变化造成粮食的减产,说明什么问题?


(9)关注学生自身: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长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更健壮吗?更聪明吗?


(10)列举我校前任校长的肾衰竭疾病,探讨疾病问题,器官移植问题?

6.师生共同阅读课程《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7.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的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8.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觉得生物知识有用吗?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

9.对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作评价。


因为本节课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交流,所以无论对与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辩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为此本节课的评价的侧重点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比例为着80%,能力目标(体现在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占15%,知识目标占5%。

10.效果反馈:本节课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上课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占三分之二以上。为了更了解学生,下课布置作业:写一篇自己对生物学的肤浅认识,题目为《你喜欢生物科学吗?》 本节课体现了学生自主、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07: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自我激励促进小组探究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季美兰



1 建议思考的问题

(1)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怎样使学生在小组探究学习中主动发展?

(3)怎样创设情境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 案例描述

2.1 “小组探究”的困惑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开展这类学习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小组探究,也由此而受到重视。作为一名生物新课程的实践者,我也不甘落后,在新课程的第一课,就开始尝试这种小组探究模式。

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致同学们》中有许多“你知道……吗?”,我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法来解决,这样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观念的形成。于是,我将问题列出,每题一签装入盒带到了教室。全班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愿组合,分成了8小组。然而,小组交流时却出现了问题,好几个小组还未得出统一的看法和结论,轮到一些小组发言时,组内成员互相推让,更出乎意料的是,有的组竟一言不发。

小组学习的效果竟然如此,令我吃惊!

2.2 小组命名,自我激励

我们知道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的方向则是寻求目标以满足需要。所以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它驱使和诱发人们从事某种行为,规定行为方向。

课后,我围绕“动机”左思右想,突然产生一个念头:“小组就应该有小组精神,何不让每一小组起个体现小组精神的名字,以激励小组的学习活动呢?

第二节课,我向大家提出了我的想法,没想到学生的兴致非常高,各小组纷纷研究很快确定了一个组名,如“向日葵”“红太阳”“生物小博士”“我为生物狂”“创新”等。因势利导,我又组织各小组制定了小组学习的“座右铭”,确定了每个成员的任务和责任,小组学习评价表,并且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们异常兴奋,一种想从事生物创造性活动的希望、愿望、动力油然而生。

2.3 激思设疑,尽展小组风采

激励是行为的钥匙,是行为的键钮,经过激励的行为与未经过激励的行为效果大不相同。如今的小组探究改变了僵化、被动的学习局面,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课堂上,学生在小组探究学习中团结协作、主动发展,积极地发现、质疑、思考和总结,充分发挥个人的思维潜能,力争为小组“献计献策”;小组间积极相互交流观点和想法,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已见,尽展小组风采。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红太阳”组提出:“老师,我们捉了16只鼠妇,就用16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吗?”作为教师,我没有直接回答,我说:“同学们,红太阳提出的问题你们能帮助解决吗?”把握了教学时机,激活学生的思维,各小组纷纷发表了观点。有的说:“可以的,鼠妇越多,偶然性越小,实验越有说服力。”有的说:“不好,16只太多了,不易数清,10只可以了。”有的说:“不可以的,我们都用10只做的,你们怎么能跟我们不一致呢?”各小组争论一番后,最终达成一致,可以用16只来做实验。探究活动后的讨论过程中,“创新”组提出:“如果用15只鼠妇做实验呢?”这问题太妙了,小组表现出很强的主动性和探究热情。“究竟该用多少只鼠妇探究实验?单数还是双数?”学生依然带着狂热进行探讨,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

然而,小组各执已见,我也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尊敬的同行们,您能给我提供帮助吗?

3 课后反思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实验证明,主动学习强调教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我的第一节课,学生的“热烈”讨论只是基于形式,他们缺乏积极的探究动机和旺盛的探究热情,没有真正主动地参与探究未知事物或现象的学习活动,因而影响了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新课程重视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学习,同时强调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强化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积极的学习和主动的发展,我通过思考,进行“小组命名,自我激励”的教学探索与尝试,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07: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喜悦与成功同在



东北师大附中 沈雁



──致东北师大附中使用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同学们

东北师大附中(四年制)初一年级的同学们:

你们好!

时光荏苒,又是一个金秋十月,我们相识在全国著名的重点中学──东北师大附中。你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是新世纪的第一批初中生。今天,你们将和老师一起提前4年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全套教科书共分七年级上、下和八年级上、下四册,学程2001年10月至2003年7月。老师有理由说,当看到这本新书的时候,你们一定和我一样格外地喜欢和珍藏。

你们中一定有同学知道杨振宁这个名字。2001年10月11日,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在北京大学讲学时说道:“国外对中国学生有个深刻印象:中国人适合做学问,不适合做实验。那是因为中国学生在国内很少有动手的经验。而美国的孩子从小就玩各种零件。到今天,中国学生这种动手机会依然不多。其实,美国国家科学院2 000多名院士中,有20多名中国人,他们大部分都是从事实验研究的。……给中国学生良好的条件,也许他们更会动手。”同学们,中国学生动手能力并不弱,最重要的是看你是否感兴趣。

你们知道吗,自己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大家即将使用的这套生物新教材改变了沿用多年的以“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等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新课标非常关注你们的接受可能、兴趣爱好、生活基础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新教材构建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导你们主动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全面提高你们的科学素养,培养你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以促进你们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本教科书参考了世界许多国家最新的中学生物教科书,汲取了其中的精华,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全书版式新颖、栏目活泼、图片精美逼真、文字简洁精练、浅显易懂,这些一定能激发你们学习生物科学的浓厚兴趣。期望着你们的学习方式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你们会逐渐地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做准备,使自己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自己的个性充分地发展,去健康地接受社会的选拔和其他挑战。

新教材也给老师提出了时代的要求和挑战。老师愿意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智慧与你们一同迎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同学们有信心吗?!

祝愿我们喜悦与成功同在!

欢迎你们常与老师交流,共同进步!

你们的生物老师 沈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07: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四节 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

天津二中 赵 婧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能力目标:表达交流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本着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改变以往由教师直接说出生态系统概念、组成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边互动的形式,即教师巧妙地结合课本及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展开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①教学内容分析:“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内容。在新课标中的位置属于 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标的知识体系则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和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另外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差,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展示影象资料和学生搜集的图片。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抢答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点拨、指导、提问,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而优生也有思考的余地,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3.搜集和整理资料:为解决教学难点,发动学生去搜集“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事例” ,让学生在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角色扮演:安排几位同学在讲述食物链内容之前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这样即生动有趣,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同时又在复习了前面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引出前两者的关系——捕食关系,起到很好的承前起后的作用,学生印象深刻,从而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生态系统的概念

1、结合影片中旁白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在这一望无尽的森林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一个整体,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

2、说出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讨论说出自己所知生态系统

1、结合同学们谈旅游时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向往,引入影片(美丽的大森林)一起进入向往的大森林,优美的景色配合充满诗情画意的读白,使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2、引导:这张网就是“生命之网”,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片沙漠(出示图片)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引导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3、与不同环境相适应,生物种类千差万别,地球上有哪些不同生态系统?

提示、补充:校园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

1、说出森林里的动植物(草、猴、鸟蜘蛛、爬行动物……)

生态系统是由动物、植物,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以及真菌和周围的环境构成的。

2、讨论、发言:植物自己制造有机物(光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且贮存在体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需要植物提供营养来源。
答:细菌和真菌能使动物体和植物体分解。



3、看影片后说出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4、做练习

1.看角色扮演(森林里的故事):六名同学分别扮演生态系统中的草 兔子 狐狸 虎 细菌 真菌。

观后回答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例如,草被兔吃,兔被狐吃,老虎吃其他动物,等等。

2、做练习

1、看图 引导:生态系统虽然千差万别,但包括哪些基本成分?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一片森林里除了树木,还包括那些成分?

补充,例如还有真菌(蘑菇)和细菌。



2、引导:谁能说一下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他们是怎样养活自己的?






问:在森林里,每一天都有动植物死去、但他们的尸体并没有堆积如山,这是谁的功劳?



3、播放与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一一对应的三段影片。

总结: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属于生物因素。而环境属于非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水等。

4.我们已经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组成,请大家做练习,说出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课件)

1、我们已经知道,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真菌、细菌这些生物因素依据其发挥的作用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的呢?相信看了下面的表演,大家就会找到答案。

2、如果我们把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用箭头连接起来,注意箭头要指向捕食者,这就叫做一条食物链。说明食物链的连接形式,注意事项。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连接下面几种生物。(课件)



食物网






3、(连图)25页。









生:老师,这么多条食物链在一起彼此交错,形成了一张网。






充分讨论,结论:许多生物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受到影响。

3、我们刚才连接的两条食物连,关系都很简单,但在真正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关系复杂。请看书P25页,用食物链把这些生物连起来。
大家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引出食物网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如果蛇的数量减少会怎样?
总结: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生物数量也发生变化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讨论结果:不会,当兔的数量增加时,食物就会缺乏,天敌也会增多,兔减少,草因兔的数量减少又繁茂起来,如此循环下去,兔的数量就不会无限制地增长。



回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回答:草原会被破坏,再也长不出草来,最后变成一片沙漠。

(讨论)这说明草原如果被过度利用,就会超出它的自我调节范围,就会有负面影响。

1、提供资料:在某一地区,由于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草木繁茂,使得兔的数量剧增。兔的数量是否会无限增加?



提问: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不断在变化,但是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

2.师:同样是一片草原,人们过度放牧牛羊,草原会有什么变化呢?
这个例子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总结:这个例子说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总结
知识




总结本节的四个知识点,板书





















环保教育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组搜集的资料(水污染、大气污染、沙尘暴……)
2、阅读,回答:在食物链中,有毒物质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



生:工厂排放的废水,废电池随手扔入水中,生活污水排入水中……

3、把全班发言整理、落实成文字,向全校发出环保倡议。
例:尽量购买可以“回收”的商品,减少垃圾污染;商店购物拒绝不必要的塑料袋,把塑料袋多次使用。
尽量用可充电电池,少用普通电池把旧电池回收,切勿丢在郊外、海里、街上……
1.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其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我们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例子?

2、下面我们来看一幅图片(书中26页的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师:很好。那么这些有毒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继续举例:日本的水俣病
农药DDT,4、50年后危害到南极企鹅

总结:这些例子都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威胁人类自身,所以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珍惜环境吧!
3、引发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科学的保护生态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4: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