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教研活动对于一节数学公开课的思考
上周我校举行了教学教研活动,对于其中的一节数学公开课颇有感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通分》,教学内容P93—P94中的例3、例4及做一做,P95练习十八的1、2.、3题。
教学流程如下:
一、复习导入;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并找出2和7的最小公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
二、探讨新知:
(1)教学例3:你知道地球上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
出示地球仪:陆地面积3/10,海洋面积7/10,,比较3/10○7/10的大小,引导学生分析3/10是3个1/10,7/10是7个1/10,所以3/10小于7/10。
再比较两组分数的大小:
组1:3/13○4/13 2/7○4/7 5/9○2/9
组2:3/8○3/11 5/6○5/8 12/17○12/19
要求:1、找出每组分数的共同点。2、说说分母相同的分数和分子相同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
(2)教学例4:豆类食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经常食用有利于人体健康,黄豆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2/5,蚕豆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1/4,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
板书:2/5○1/4
要求找出两个分母的公倍数作公分母,把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在比较
因为 2/5=2×4/5×4=8/20 1/4=1×5/4×5=5/20
8/20>5/20
所以 2/5>1/4
师小结;什么叫通分,强调通分的关键在于找好公分母,一般找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学生自主完成。
2、练习十八的1、2、3题学生独立完成,师讲解。
在课后的交流探讨中,我不经陷入几点思考:
思考1: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多样化如何定位。
纵观本节课教学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通分方法,而本节课的例4及练习十八都是以分数的大小比较为切入点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巩固通分,回看例3,两种比较方法,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解决例4具体问题时产生两种解法①把分子化成相同的数进行比较。②把分母化成相同的数进行比较。如:2/5和1/4的比较。方法1:化成分子是2,即2/5和2/8进行比较,因为2/5>2/8,所以2/5>1/4;方法2:化成分母20,即8/20和5/20进行比较,因为8/20>5/20,所以2/5>1/4。无论方法1还是方法2,其依据都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本节课教师在教学中遵循教学目的选择了方法2,摒弃了方法1。而在学生的练习反馈中却出现了方法1的解法。这也就是说如果抛开通分这一目标单从解决问题策略方面来选择,学生思维的多样化决定了其具体的解决方法,肯定有学生选择方法1的解法,因为此道例题是分数的大小比较,而不是异分母分数的相加减。这就出现一个疑惑:我们在授课时,是捆绑式的把学生置于教学目标内选择方法2进行教学,还是根据实际问题放开学生的思维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在出现方法1、2的解法上靠拢方法2,进行讲解通分?
思考2:公分母不找最小公倍数可以吗?
教材中出现一句话:可以用两个分母的公倍数作公分母。这就说明了我们在引导学生找公分母并不一定找最小公倍数,只要是两个分母的公倍数就可以作公分母,这就产生了矛盾我们教学时公分母是不是强调要找最小公倍数,不找可以吗?本人任教六年级数学,计算中时常发现学生在通分时找的公倍数都不相同,计算结果分母都不一样,能说它错吗?本节课“做一做”中5/6和7/8的比较大小,学生在板演时就出现5/6=5×8/6×8=40/48,7/8=7×6/8×6=42/48,40/48<42/48所以5/6<7/8。
思考3:针对思考(2)引出:最简性问题。
我们知道不找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会增加计算的难度,如果要找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那如何让学生理解其最简性呢?课文中例4是以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呈现的,即
2/5=2×4/5×4=8/20 1/4=1×5/4×5=5/20
2/5>1/4
那我们在备课时能不能把其变为
2/5=2×□/5×□=□/□ 1/4=1×□/4×□=□/□
2/5>1/4
这样一改,当学生在找公分母时,感觉公倍数越大,□里填的数与分子、分母相乘时就会增加计算的难度,会不会让学生体会到找最小公倍数的最简性呢?然后我们在进行巩固练习时加入分子、分母比较大的数加以训练体会最简性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