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婺源县甲路学校 张正其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印象深刻,使学生对你的所讲的内容“一见钟情”。好的导言,如同桥梁。联系着新知识与旧知识;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可以起到诱发思维,先声夺人的作用。导入,要紧扣教学内容,为新课搭桥铺路,引导学生由已知过渡到未知,为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开端。同时,要揭示矛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以创设学生学习新知的最佳情境。因此,“导入”这一环节,对整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猜谜导入
猜谜语是儿童、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项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它可以使人锻炼思维,启迪智慧,增加知识,促进学习。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猜谜,如教《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时,我先说出毛泽东的一则诗谜,让学生猜:“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由谜底“青蛙”,导入对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学习。
二、实验导入
通过做实验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在教《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时,让学生先做膝跳反射的实验,做完实验后,有的同学会问:“我的小腿为什么不受大脑控制?再怎么克制,小腿还是要跳起来?”学生猜想、交流、各抒己见。便是水到渠成进入了反射这一课题。
三、故事导入
利用生动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这一课时,我讲《三人看戏》的故事。即从前,有甲乙丙三人一同去看戏,边看边评论戏演得好坏。甲说:“今天的戏唱得很好,不过行头不好”。乙却说:“你说的不对,其实今天的戏行头很好,可惜唱的声音太小”。丙听了甲乙两人的话后说:“你们都说错了,今天的戏不仅唱得很好,而且行头也很好看”。请问甲乙丙三人都是健全人吗?如果不是,他们会有哪方面的生理缺陷?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而导入新课。
四、音乐导入
音乐,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还能激发人的情感。如在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节时,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 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而后问:“大家听了这首歌,你有何感想”。让学生谈谈对徐秀娟救鹤献身的看法。由此导入新课。
五、对联导入
对联是中国文学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用对联开讲,可以增强课堂韵味和感染力。在讲《种子植物》时,先在黑板上写出对联:“甜瓜切破,分成两片玉玻璃;炒豆捻开,抛下一双金龟甲。”然后提问学生:“一粒豆就是指豆类植物的什么器官,而联中的金龟甲是指豆种子的什么结构?”从而导入了新课
六、对比导入
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采用类比的方法导入新课。如教“植物的结构层次”,可通过“动物的结构层次”导入
七、释题导入
课题是一节课的“窗口”,也是教材内容概括。从课题的标题就可知道全文的“奥秘”。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课题,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对教材中心问题的探求学习中。如《传染病及其预防》这节教材可用此法。
八、谚语导入
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生活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它广为流传,通俗易懂。运用谚语导入,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集中了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在教《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先说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一条规律。然后提出,水能往高处流吗?有谁见过?学生各说出自己的见闻。进而谈到植物的蒸腾作用。
九、名言导入
用名言导入,能怡情励志。在上《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一节时,先说出高尔基的:“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然后让学生想一想:“ 饥饿的人为什么要扑在面包上”,“为什么说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而不说扑在水上呢”,这样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
总之,导言,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言,能勾闪着有神的目光,引舞着灵巧的手足,萦振着颤动的耳膜,叩响了智慧的音符,激起了情感的浪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