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出示统计表:家庭收支统计表,介绍统计表 名称 | 收入 | 支出 | 结余 | | 一号家庭 | | | | | 二号家庭 | | | | | 三号家庭 | | | | | 四号家庭 | | | | | 五号家庭 | | | | | 六号家庭 | | | | |
1、作好记录:买了些什么?用了多少钱(目的是让幼儿对统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练习简单的加减运算) 2、每个家庭家庭介绍自己买的物品,所花的钱,教师进行记录统计。提问:还有多少钱?用了多少钱?计算花费的,请幼儿书写剩下多少钱。(从统计情况来看,有的家庭节余3元钱,有的家庭节余2元钱,有的家庭节余1元钱,有的家庭没有节余) 四、收电费。了解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 1、出示电费单,贴在统计表上,请幼儿比较电费多少。 2、请孩子付电费,不交电费就得断电,请幼儿想一想断电了会怎么样?(幼儿回答:很黑,很害怕,不能看电视,不能做饭…….) 3、提问:那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没钱交电费?(幼儿回答:买东西太多;乱花钱;没打算好……) 继续提问:出了交电费,还有哪些地方哪些事需要用到钱呢?那么我们平时该怎样用钱呢?(让孩子深刻体验到乱花钱带来的不良后果和节约的重要性。) 小结:少买零食,卖废品,节约用电。要学习节约,当好家。 教学反思: 为了让幼儿感受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勤俭的好习惯,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教育活动《小鬼当家》。 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游戏环境,通过模拟购物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结合《纲要》和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幼儿的数学感知和体验需要生活化、情景化的背景。因为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与教师给他们的那些问题相比,这样的问题往往更容易被幼儿理解与解决。同时,幼儿真正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性也会有更直接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找到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点,就能有效的促进幼儿数学认知的发展。 《纲要》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活动中,我以家庭为单位,给每个家庭10元面值不同的人民币让他们到超市去购生活必需品,孩子们兴高采烈满载而归。我又引导幼儿以家庭为单位填写收支统计表,目的是让幼儿对统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练习简单的加减运算。从统计情况来看,有的家庭节余3元钱,有的家庭节余2元钱,有的家庭节余1元钱,有的家庭没有节余。这时我又向幼儿发出互动信息——收电费,我把每个家庭这个月应付的电费以表格的形式公布出来,然后去收电费,结果大部分家庭都没钱交电费了,不交电费就得断电,请幼儿想一想断电了会怎么样?(幼儿回答:很黑,很害怕,不能看电视,不能做饭…….)那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没钱交电费?幼儿纷纷回答:买东西太多;乱花钱;没打算好……我继续提问:出了交电费,还有哪些地方哪些事需要用到钱呢?那么我们平时该怎样用钱呢?让孩子深刻体验到乱花钱带来的不良后果和节约的重要性。收电费这一环节,触及到了幼儿的灵魂,使幼儿在问题中、矛盾中自己教育自己,这种直根于内心的教育,易内化为可贵的节约品质,是终身受益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