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3-6-7 17:47 编辑
所谓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国家规定的教学作息时间以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是指学生在进行独立阅读活动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从而使课外阅读活动在知识、情感、能力和价值观方面有所收益。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一、有效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新课标”的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求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这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提出了建议。其中的“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同时,新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在145万字左右。 二、当前我校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形势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阅读兴趣较低: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氛围与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学生阅读量太少,导致阅读兴趣不高。(二)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三)课外阅读时间的比重减少:在电视、电影、网络等多种娱乐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娱乐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 (四)阅读消费较少:农村文化氛围的欠缺使小学生的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五)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六)学校和家庭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比较零散,没有成型的、系统的传统文化课程和资源,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认识不够,对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不强。 针对上述分析,我决定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为突破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单靠书本上的几篇课文,要想满足孩子的阅读欲望,要想丰富孩子的阅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思索着,也强硬地布置给学生读书的任务,推荐给学生适合读的书目,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这样的要求只是一个空壳子,丝毫没有效果。在与学生和家长的交谈中,我更感到无比得尴尬。“书家里有好多呢,可都是摆着,一本也不看。”一个家长对我说。“我看书的,每天都看半小时,”“那你都看了些什么?这本书讲了些什么呢?”“我忘了……”一个学生对我说。这样的回答让我感到无奈、甚至无助。我了解到问题的严重性,教师强硬的布置形同虚设,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才是问题关键所在。那如何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则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确,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充满对阅读的欲望,他们才会把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才能让阅读变得更有效。 那么怎样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好胜心和荣誉感强等心理特征,制定了一系列阅读策略。 (一)营造一个弥漫书香味的阅读氛围,生成学生阅读的兴趣 还记得孟母三迁的故事吗?孟母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惜连搬三次家,可见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于是,我掂量着,如何在这个只有40平米的有限空间内营造一个舒适、美观的书香氛围呢?首先,我在班级里设立了一个书香角,营造一个图书馆的氛围,还专门请了一个图书管理员,学生借书还书都要有登记。学生们就像“过家家”一样亲身感受着读书的乐趣。整个班级就好象一个迷你图书馆,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每天吃完午饭,图书角就会开放,学生每次都是争先恐后地去排队,有时还急切地催促管理员,看到那一个个迫不及待的面孔,看到一个个有秩序的身影,我的心理感到无比欣慰。 另外,我在班级里还设立了“阅读心得墙”,针对孩子荣誉感强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的好故事、好儿歌,或者是自己的阅读心得以手抄报的形式贴在“阅读心得墙”上。此外,我还充分利用班级网页这一互动平台,学生有好的作品都将在班级网页上发表。孩子的荣誉心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现在“阅读心得墙”上硕果累累,班级网页上更是丰富多彩,学生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好的课外阅读作品更是源源不断而来。如此充满书香的班级体,学生尽情挥洒自己的阅读情趣,在无边的书海里自由翱翔。 (二)指导各种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每当我问学生:“最近看了什么书呀?书上写了什么呀?”绝大多数学生都只能给我一个书名,至于书上的内容不是说不清楚就是忘了。的确,当初次接触课外书籍的孩子,他们只知道欣赏书中优美的图片,往往忽略了书中文字的美。作为教育者,就要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教师是学生阅读内容的过滤器,要帮助学生正确选择合适的书籍;其次,教师是学生阅读行为的校正者,要指导学生在读书时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最后,教师是阅读活动的领读者或陪读者,学生天生的模仿细胞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又一方法。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天性,发挥榜样的作用,当好领读者或陪读者的角色,让学生从自己身上,学习读书的正确方法,亲身感受读书的魅力,并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适时给予恰当的肯定和表扬,激起学生的荣誉感,培养其阅读兴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是课外阅读的主体,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每个小学生都喜欢抛开沉重的书本,走出课堂,都喜欢在游戏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我也深知,单靠“读书角”和“心得墙”是无法长久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的。因此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平时,我除了开展“图书馆”活动和“心得墙”评比外,还会开展各种丰富的活动,效果颇佳。在上晨会课时,我会给孩子们讲故事,有的孩子不愿读书,但对听故事兴趣很高,孩子可以从讲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由于时间原因,故事没讲完,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然后开故事会,让学生接着老师的故事继续讲,可以是书上看到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力量,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学生讲完故事后,我还会让学生进行评比,选出“故事王”,学生们为了争夺“故事王”的称号,可花了不少工夫呢! 此外,我们还会开展各种读书竞赛活动。如:春天到了,就会开展收集春天成语、古诗、儿歌等的竞赛活动;春节到了,会让学生去收集各种春联和春节的传说;在教学完一篇童话故事后,还会进行一次课本剧表演。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自然就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到课外阅读能力,并且不断实践、探索。“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每一个学生都能牢牢抓住这笔巨大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