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2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番茄太阳》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16:1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番茄太阳》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番茄太阳”》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的顺序叙述了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以读为主线,教学时紧紧抓住描写盲童明明“笑”的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感悟,感受明明笑声中的乐观,话语中的爱心,品味“番茄太阳”的意象之美,感悟文章的人文内涵,最终让学生积累语言,获得启迪。
教学目标:
1、认识“戚”等生字,会写“献”“戚”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番茄”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
3、在读中感悟明明天使般的笑容,品位真正的“番茄太阳”。
教学重点及难点:如何让学生感悟这篇文章中丰富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番茄太阳”》,同学们在课前都预习过了,下面就让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二、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番茄 盲童 天使 清脆 颜色 捐献 亲戚 忙碌
  个别读,齐读。
2、指导字形:戚、献,并进行书写练习。生写。
3、“捐献”是什么意思?谁把什么捐献给谁?
  (“捐献”指把东西献给别人,课文中指……)
4、一起再读词语,把课题也读一遍。
5、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过渡:课文中的番茄太阳指什么呢?特别是加了引号的番茄太阳指什么?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请你挑选几段预习当中还没有读透的段落读读,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
三、初读感悟“番茄太阳”的含义。
自由读文,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讨论上面提出的问题,说说从哪些话中读懂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画简易脸谱。
1、用快速阅读的方法读读课文,把明明笑的语句划下来。
2、刚才你们找的这么多的话都是在写明明的笑,主要是这4句。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这4句上,好好读,去感受、去品味明明的笑。
四、品读课文,体会明明的笑
1、学生自由放声读。
2、学生展示读。
A、读第1句(“特别爱笑”说明什么?)
B、读第2句(你笑起来也像个天使,这种笑可爱吗?谁再来读读?)  
C、读第4句(“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是不是人走远了,他还跑上去追?)
3、有的写笑声动听,有的写笑声爽朗……这是一种什么笑?
4、齐读这4句。
过渡:同学们,如果你们发出咯咯地笑,一点儿也不希奇,因为你们的生活这么幸福。但是明明跟我们一样吗?请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回答。
5、生下来就是个盲童。这意味着什么?
6、你们刚才找的这么多的信息,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明明是个盲童,而且天生是个盲童。这意味着他天生看不见这个世界,会碰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比如,①他想喝水,可能…… ②他想出去玩,可是…… ③还有许许多多的可是,你们会接着往下说吗?(在河边走,一不小心栽进河里。想跟别人玩,别人会捉弄他。)
7、对一个盲童来说,他无法看到这个精彩的世界……他有太多太多痛苦的理由。可是,明明却笑得那么开心,让我们听了多么辛酸。再读读这4句话,相信你的体会会不一样。
五、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动
1、明明就这样笑,把自己的心都笑亮了,笑暖了。(课件出示)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齐读)
2、看着这么辛酸的笑,作者的心情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再快速地读读,找找写作者心情的词。
3、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追寻作者心情变化的轨迹。我们一起来合作,我来描述作者的心情,你们来读明明的笑。
4、还有谁也在分享明明的笑?
5、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追着谁走?
6、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7、所以在我的眼里,这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8、再次齐读——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六、小结
明明的笑那么真,那么美,是因为明明背后的善良、爱心。温暖我的心的,仅仅是明明的笑吗?课后再读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积累未来诗意生活的资本。本课设计抓住语言之本——描写“笑”的重点字词品味涵咏,以点带面,引导学生逐层走进文本的内核,最终让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人生的启迪,留下乐观生活的信念。
教学目标:
1、 以点连线带面,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明明笑中的乐观,话中的爱心。
2、 品味“番茄太阳”的意象之美,懂得用乐观与爱心温暖自己,温暖他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16:19:49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找到支点。
1、你读了几遍课文?
2、老师提个问题测测你读了课文后有没有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1)番茄太阳应该是指什么?
(2)师板画一个笑脸:
3、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发现的?出示句子——“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4、齐读。
二、牵引笑线,感悟内涵。
1、为什么说明明的笑脸就是番茄太阳呢?她的笑脸真有这么美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明明笑的语句,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生读读划划。
2、交流后出示四个描写笑脸的句子。如果还没找到的,请对照屏幕做上记号,然后——
(一)第一回环,感悟笑容纯美。
1、请同学们大声地、动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自己最喜欢的重点读。看看你能从明明的笑中品评出什么来? 生读句体悟。
2、谁来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所感悟到的?
3、生交流,师抓契机品评。
(1)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看到那家人,夫妻俩忙碌,女孩安静地坐着,说话声细细柔柔,特别爱笑。(这是一个文静的、甜甜的女孩。)
(2)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妈妈也在旁边笑。 (你觉得她笑得怎样?)
(3)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和下巴,笑起来像个天使。(多美的笑呀!)
(4)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笑得动听,使人回味无穷。 这句重点品评后齐读。)
4、你觉得明明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可爱、天真、天使般……) 板书:纯真
5、第一次回环:因为纯真,所以明明的笑脸美得就像“番茄太阳”。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个句子——“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二)第二回环,再悟笑中乐观。
1、这么纯美的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发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言信息。 生读读划划。
2、交流反馈。(五岁左右,是个盲童。……)
3、明明是怎么和这个世界接触的?(摸、听)
4、这样的一个孩子,她的生活一定是困难重重的。
比如说: 明明想倒杯水喝,可是……
再比如说:明明想找伙伴玩,可是……
指生用“可是”说话,想象明明生活中的困难。
5、是呀,明明的生活是如此艰难,可是她未曾哭过,至少我们在课文中找不到她哭的痕迹。面对重重困难,明明依然笑着。请同学们再读这些语句感受明明的笑。 生齐读句子。
6、此刻,你觉得明明的笑又是一种怎样的笑呢?(辛酸、令人心疼、坚强……) 板书:乐观
7、第二次回环:因为乐观,所以明明的笑脸美得就像“番茄太阳”。
请女同学再读这句话——“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三)第三回环,领悟笑中温暖。
1、听得出明明的笑已感染了我们,同样也感染着课文中的“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我”的心情轨迹。 生默读标记。
2、交流反馈:生读找到的句子,师随机点评:心情怎样?
3、享受着明明的笑,“我”灰暗无比的心情逐渐温暖起来了。这是明明的笑产生的力量,想不想再来读读明明的笑?出示句子,师生合作读:师——描述作者心情的句子;
生——描写明明笑脸的句子。
4、仅仅只是“我”一个人在享受明明的笑吗?你觉得还有谁也在享受着明明的笑?
5、那你说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笑呢?(美好、给人希望、温暖……) 板书:温暖
6、第三次回环:这回,你想怎样来读这个句子呢?出示句子——“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四)、第四回环,深悟笑中深意。
1、温暖我的,仅仅只是明明的笑吗?还有什么?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最后四个自然段找一找。
2、交流反馈。(善良……)
3、出示明明的话——“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
这是明明做手术前对“我”说的话,请同学们多读几遍,除了善良,你还读出了什么?
4、交流反馈。(爱心、感恩的心……) 板书:爱
5、第四次回环:是呀,是爱孕育了这美丽的笑。心中有爱,脸上才会有这么迷人的笑。让我们再次享受明明那纯真、乐观、温暖、饱含着爱的笑容,享受“番茄太阳”的灿烂迷人。生齐读笑句,师总结读——“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播放背景音乐《心中的爱》)
1、其实,“番茄太阳”在这篇课文中,不光指明明,你觉得谁也是,为什么?(捐献眼角膜的人、爸爸妈妈、作者)
2、除了课文中的,你还认为哪些人也是“番茄太阳”?
3、所有心中有爱、无私奉献的人都是“番茄太阳”。
4、学完了这一课,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说感受。
5、小结:是的,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番茄太阳”,那么这个世界将到处充满爱与温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30 01: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