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0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对话教学情境创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09:4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对话教学情境创设

福建省福州市潘墩中心小学 王光华

【摘 要】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一种高质量的对话过程。教师要着力于因势利导,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创设对话教学情境,成功架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通畅、生动、积极的“对话平台”。本文着重运用课例阐述对话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方式。



【关键词】文本对话 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



一、绪论



“对话”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话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



如何因势利导创设对话教学情境,成功架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通畅、生动、积极的“对话平台”,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感悟、内化与迁移,是每个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命题──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即对话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内涵与表达特点,从而实现教师、学生、文本有效对话,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身心受到美的陶冶,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针对不同文本创设恰当的对话教学情境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学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如何巧妙的把这“一切事物”教授给学习者?这又是一门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对话情境,丰富学生的认知渠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学生能在真挚的情感世界中体验文本所带来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冲击力,从而形成从感性认识深华为理性认识的一个学习过程。



当然不同文本由于体裁内容上的差异,各自表达的侧重点和学习要点、难点也就不尽相同。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文本,精心创设恰当的对话教学情境,推进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进程。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主要构成是叙事文本、写景文本及诗歌等内容的文章。现尝试针对这三类文本的对话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论述。



叙事性文本对话教学情境的创设



叙事性文本通过描述一定故事情节,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借以讴歌人性的光辉、赞美事件本身表现出来的真善美或批判假丑恶,有较强的阅读性。



叙事性的文本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但是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特定背景之下人物的特定言行与学生的经验认知有较大的差距,往往成为学生与文本形成有效对话障碍,因此我们要针对这一特点,巧设对话的情境。



1.语言描绘情境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是课堂中各种形式灵活的对话过程,主要由教师的语言进行引导调动。教师绘声绘色而充满情感色彩的生动语言所营造出的愉悦、逼真的对话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为学习文本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导入《窃读记》时,我创设了这样的对话情境:同学们,如果把自己比作某种动物,你会把自己比作什么动物,请说明理由。学生马上就被这个奇特而带有童趣的问题给吸引住了,产生了强烈的“对话”欲望,畅所欲言,纷纷介绍自己的特点。之后我顺势导入:“有一个和大家同龄的美丽小姑娘却把自己比作了一匹贪婪的恶狼,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在《窃读记》寻找答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兴奋地阅读课文,自觉与文本“对话”,从而很快从字里行间品悟出林海音的这份贪婪源于对读书的渴望,她这份求知若渴的情怀深深感动了每个学生。最后,在学完这一课,让学生谈感悟时,引导学生“跨越时空”对林海音说几句心里话。学生放开思维,说得淋漓畅快。有的说:林海音,我佩服你的坚强,为了读书,要受那么大的委屈;有的说:海音同学,你真好学,我跟你比起来太渺小了,爸爸妈妈为我买了很多书,但是我却经常随便翻翻就不看了,真是不应该;甚至有的真诚地说:海音,如果可以,我要作你最要好的朋友,欢迎你随时到我家看书……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师总结:是啊,‘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让海音充实快乐,哪怕阅读要面对种种歧视和责难。阅读让我们成长而收获智慧,只要我们愿意投入的阅读;所以让我们和小海音一样和书籍做朋友吧……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寻求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知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因此,在教学这种叙事性强的文本,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恰当的对话情境,构建一个发散性的对话情境,就能激发起学生的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教师应当积极地从学生的认知实际以及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切入,建立具有共情效果的话题让学生自觉地参与文本的对话、学习,那么这样构建的课堂将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语言情境的创设在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完全沉浸在文本说描述的故事情节之中,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悲欢,学习无尽思索的同时,丰富了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人生阅历。



2.音乐渲染情境



让学生走进叙事性的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文本,实现与文本零距离“情感对话”,是语文对话教学的能否取得成功的标志之一。选择适当的音乐渲染文本情境,能够加快学生走进文本情感世界的步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经典童话,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所有人为之惋惜、愤怒。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小女孩的凄凉,我从一些影视作品剪辑合成了一段反差巨大的音乐,乐曲的前半段是欢快的《铃儿响叮当》背景音乐中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后半段则是忧郁低沉的《G弦上的咏叹调》夹杂着寒风的呼啸,中间教师辅以深情的解说,“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大家都沉浸在快乐幸福之中,而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无力地徘徊在这寒冷的街头,她就是……”音乐渲染和教师的描述让有的学生泪眼盈盈,仿佛身临其境,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文本。



音乐是灵魂的颤栗,文字是情感的结晶。音乐与文学都是人类情感世界的表达,两者通过不同形式的语汇各自塑造出令人感慨深思的意境。音乐的语言含蓄婉约,耐人寻味。文学的表达更贴近现实,显得更直接。两者相通相连,具有同样美好的意蕴。



因此,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候,选择气质吻合的音乐作为情境对话的背景,渲染出一种相得益彰的情感意境──一种由饱含深情的音乐和美丽的文字构成的艺术文化氛围,使学生沉浸在文本的情感世界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特别是那些饱含作者或喜爱同情褒扬、或憎恶批判等真挚强烈的情感的叙事性文章,选择恰当的音乐渲染对话教学的情境,往往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音乐与文本的意境形象有较大的差距,那么不仅无法实现用音乐渲染情境的目的,还起到反作用,妨碍学生进入到文本的情感世界。这要求施教者自身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才能够为不同的文本度身设计音乐情境,起到积极的教学作用。



3.情境演说异构对话情境



情境演说,是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给定情境,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在既定情境下的言行。这是一种表演式地说话练习。通常是作为文本对话情境的拓展与延伸,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强化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课例1《草船借箭》



在上《草船借箭》最后一课时,我把当时中央电视台很火爆《实话实说》栏目引进课堂,打造一个别开生面的对话平台。



投影出示幻灯片:







“实话实说”之



《草船借箭》篇



现场直播








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创设对话情境,教师扮演实话实说主持人,现场的学生自由选择扮演文中的诸葛亮、曹操、周瑜等角色接受采访,现场访谈人物的角色可以转变,同时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并及时作出补充性发言。甚至主持人和嘉宾的角色也可以互相转换。例如采访诸葛亮的问题包括:



(1)您是否知道周瑜让您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枝箭,是故意刁难您?



(2)您既然知道其居心险恶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



(3)您借箭为什么一定要在第三天,而且要在这一天的四更天呢?



(4)为什么要铁索连船,并一字摆开呢?为什么要调转船头让船的另一面也受箭呢?



……



对周瑜提出的问题,包括:



(1)您为何要请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枝箭?



(2)您叫工匠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齐全,用意何在?



(3)诸葛亮如期交箭,您终于叹服: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此刻,您觉得在哪些方面比不上诸葛先生?……



创设一个较为逼真的故事情境,从而让学生通过对角色的把握,内化文中人物的言行,让师生在同一个对话平台中,完成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安全、愉快”的对话过程。学生参与的讨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活动持续到了课后,班级里掀起了一股“三国热”。



课例2《矛与盾》



《矛与盾》是一则古代寓言,语言精炼、寓意深刻。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寓意,我设计了最后的拓展环节:同学们,如果有一位军需处处长,因为战势的需要,要买大量的矛与盾,作为矛与盾的推销者,你应该怎样才能够成功地推销这些矛与盾,并建立良好的供需要求的呢?



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学生纷纷讨论。孩子们积极而热烈的回答,提炼出以下几种答案:



1)打价格战,打五折,以不低于成本价的最优惠价格销售;



2)提高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买二送一,买一对矛盾就送一盒创可帖(这是一条颇有远见的销售策略,如果孩子的阅历更丰富些,可以有更好的搭配促销内容);



4)我重金聘请吕布做产品形象代言人,对进行产品进行包装(用这种现代广告方式树立品牌效应);



……



孩子们纷纷面红耳赤地介绍自己推销方案,并积极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产生激烈争辩,包括三鹿奶粉、周正龙拍华南虎等事件都成了学生论点的佐证。一阵热烈的讨论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终于达成了共识──产品的质量是竞争的根本,自我吹嘘是没有市场的……课程终于圆满结束。学生的辨析替代了教师的讲解,文本、教师、学生三者对话是深入而广泛的,《矛与盾》的课堂成了学生对现实生活反思与提炼大平台,不同的生活阅历与人生见解在这里交流碰撞,这种情境对话实现了对文本的跨越。



教师应该深入发掘教材自身的潜力,将静止的教材变成活动的,将学生所喜欢的各种媒体形式运用到教学中来,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极度吸引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更应该恰当地拓展课堂的时空:将学生的旧知与新知结合起来,让学生大胆地参与说、演、读。同时将各种新潮的社会现象巧妙地呈现于课堂,创设一种熟悉的生活情境,使课堂模拟出学生将来所面对的社会生存环境,体现语文教学的厚重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09:47:50 | 只看该作者
(二)写景文本对话教学情境的创设



1.图画、影像再现情境。



写景文本通过选择对某种美丽景致的精致描摹刻画,让读者身临其境,表达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写景文本语言的质感很好,文章常常运用大量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为读者营造出美丽的意境,令读者赏心悦目。



不利的因素是文本所描绘的意境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文本所描绘的内容总是和学生存在一定落差。这种差距的存在,往往制约了师、生文本三者对话的顺利进行。教师提供感性的资料作为补充,显得很重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媒体的运用,不但能使学生穿越时空,置身于事物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还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妥当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于信息的传递和吸收,能有效地消除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落差。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震撼人心的写景文章。一年级上册课,我就给学生看大榕树的实物挂图,学生无一不惊叹榕树的壮美,对大榕树获得了直观的认识。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榕树的“大”。学生们搜肠刮肚尝试着描述,但是词汇比较贫乏,很快就“词穷无语”了──有学生忍不住去书中“借鉴”巴金的词句,此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一起品析咀嚼文中的相关词句,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就建立起了积极地对话情境。在小结本段落时,学生们合起书本,教师用简笔画再现文章内容,帮助学生回忆识记相关文本内容,很快大部分学生就能够背诵该段落。



文本、影象互相应正,学生足不出户而“遍览三山五岳”,文本与学生认知的落差就渐渐的消除,从而实现了语言的迁移与内化。图画、声音、影像等多种的感官刺激,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思维变得活跃,对文本所描绘的意境“心驰神往”,进而学生对文中美丽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心领神会”,变得“可意会,还可言传”。图画、声音、影像以及文字组成的立体的“语汇形象”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就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真正能沉醉在美丽语言和美丽景致所带来的双重享受。



2.情境演说搭建对话平台



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而是教师调动一切可用的课堂教学资源充分使用教材。写景文本语言优美,所描绘的意境引人入胜,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很好载体。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因地制宜灵活搭建写景文本的对话平台,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有所借鉴,逐渐实现语言的内化。



课例1.《鸟的天堂》



在《鸟的天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因势利导,创设这样一个对话情境:如果有一对北方的鸟飞到这“鸟的天堂”,它们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如果你是鸟的天堂的原居民,怎样向它们介绍这棵榕树的特点?这对鸟回家之后,会怎样向她的朋友介绍呢?



引导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或引用上原文的句子并辅以影像资料进行介绍,此时,学生就必须对课文的内容以及文字细节有所掌握,以第一人称的这种全新视角解构文本,这种口语交际式的对话形式很新颖,学生对话的积极性被调动,对话的力度和深度都有所提高,在潜移默化中文本的语言被反复强化,语言内化训练就水到渠成了。



课例2《索溪峪的野》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语言华丽生动,惟妙惟肖地刻画了野性索溪峪的美丽景色,使人身临其境。



在学生通读全文之后,我创设了以下对话情境让学生参与演说:



如果索溪峪参加中国十大名山的选拔,如何才能够技压群雄?请围绕其野设计竞选演说及口号。在这一对话情境中,引导学生对现有的图片、影像资料加以运用,引进了竞争机制,以情境表演的方式进行对话。由于上课一开始学生就非常明确学习的目标指向──要为索溪峪设计竞选演说和口号,并且在小组里开展评比,学生学习的动机被激发,学习文本的主动性大大加强。



另一位老师设计了另外一种反诘式的对话情境──法庭辩论,也很吸引学生。“原告”状告索溪峪的山太野了。状告理由:索溪峪的山太“野”了,让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半边悬空的石头在山风中摇摇晃晃……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法庭宣判:把悬空的石头用水泥固定。直插云天,敢戏白云的山峰,削平或者炸掉。法律相信证据,请运用你们手中的课本和资料为它辩护!



为驳倒这种荒谬的宣判,为索溪峪洗清冤情,成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内驱力。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辩护律师”,学生必须从文中寻找到有力的论据来论证,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环保知识进行阐述。学生与文本对话建立了兴奋点,因此这种建立在学习全文的基础上的情境演说,为学生提供学习文本目标指向性的同时,对学生掌握文本内容要求也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语文能力



(三)古诗对话教学情境创设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是,由于古诗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讲求平仄、对仗押韵等,与现代人表达习惯不符等因素,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多渠道创设古诗教学情境,是提高古诗教学效率的关键。



1.运用多媒体,增加感性体验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巧妙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多媒体丰富的教学形式如视频、图片、动画、音乐等,营造出与古诗内容相吻合的情境,让古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从而将古诗的所描绘的意境还原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古诗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我了解到很多学生从没有见过瀑布,这种认知缺失对诗歌的学习是一种制约。于是我让学生先观看有关瀑布的视频:在烈日的照射下,从山顶上飞泻而下的庐山瀑布,水珠四溅、雾气缭绕的壮美景象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学生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运用夸张手法写成的诗句有了感性的理解。这种视频语汇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的描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因为视频的感性形象而变得隽永。



因此选择恰当的媒体语言诠释诗歌的意境,能够迅速缩小诗歌内容与学生认知不足的差距,增加感性认识,为学生深入学习诗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发挥联想,丰富诗歌意境



诗歌短小精悍,意境却很深远,教师应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丰富诗歌的意境。



如刘禹锡的《望洞庭》被世代传诵,诗歌的意境辽远而美丽,如果品析这首诗缺失了想象的力量,那么文章的魅力将大打折扣。于是在学生感知这首诗大意之后,让学生在《平湖秋月》的乐声中,放飞想象的翅膀,想想在美丽的洞庭湖畔还应该可以添上哪些美丽的景物,让洞庭晚景显得更美?学生的思维被调动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想象,将洞庭湖的夜晚描述得生动饱满而富有生活气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这首诗写成了一篇小散文。



学生习作例文



洞庭晚景



──畅想刘禹锡《望洞庭》



夜晚洞庭湖,那是一首诗,一幅画。



一缕缕轻纱似的月光下,一颗颗小眼睛似的星星下。洞庭湖仿佛一个渴睡的孩子,惺眼朦胧。忽然,一阵微风吹过,顿时微波荡漾,湖面上波光粼粼,月儿挥舞着清纱,跳着柔美的舞蹈,美极了!快看,柳树随着风吹来的方向,“沙沙”作响,絮絮低语。花仙子也不甘寂寞,让洞庭湖弥漫着淡淡的幽香,若隐若现,仿佛奶奶哼出的催眠曲。



咦,那一闪一闪的灯光是什么呀?哦,原来是一只只活泼可爱的萤火虫点着灯笼在工作呢!好热闹啊!



远处还有一座座挺拔险峻的高山挺立在洞庭湖边,真是“手可摘星辰”啊。



洞庭湖的美景令我流连忘返啊!



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学生与古诗的意境融为一体,诗歌的意境被充实饱满,学生创造了属于自己生命体验的《望洞庭》,并且从中练习了写作。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和理解去解构诗歌,构建属于自己的诗歌意趣。在发散的思维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角色体验,走进诗歌情感世界



“歌以言志”。体会诗歌饱含真挚的情感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师应想方设法引领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入其中的角色体验,把自己当做诗歌中的主角,将心比心,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会。



课例《游子吟》



在教学《游子吟》这首诗,我这样创设了这样一个对话情境:



难道仅仅是母亲深夜缝衣这件事让作者有这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受吗?不,一定有无数温情的关爱感动着孟郊。和孟郊一样,大家也一定从自己的妈妈身上获得了无数的感动。放飞思绪,让我们一起联系自己回忆母亲给我最温馨的一刻。于是,学生们纷纷深情倾诉母爱的温馨一刻,老师也和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温馨一刻:是夏夜里轻轻扇动的蒲扇;是那热气腾腾的荷包蛋;是那年出门求学,母亲送别的眼泪;是那次为母亲梳头,她那布满皱纹的笑脸。顿时温馨的母爱温暖了课堂,学生们完全沉浸在母爱的美好回忆中



请替孟郊写一句话赞美母亲



母亲,你是那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例如母亲,你是那温暖的春光,我是那春光中尽情歌唱的一棵小草)。此刻学生的情感闸门已经打开,写出了很多饱含深情的句子。



3.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两句创设情境朗读,要求学生在老师描述的情境中,把自己当作孟郊,有感情地诵读出这两句诗句:



1)夜深了,在灯下,母亲一针一线缝制衣服,望着母亲那专注的神情,我们会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天亮了,在门口,母亲深情地为你披上衣服,望着母亲那苍老脸庞,我们会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远行了,母亲久久驻立,凝望着你远去的背影,我们会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通过回旋反复的朗读,学生充分领悟到了诗句的强烈情感。



通过这种角色体验的方式,就能让学生成功进入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取得事半功倍教学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敏锐的捕捉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针对不同文本创设语文对话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与文本建立有效的对话,提炼出开阔的“对话”实践平台,学生能够灵活再现文本的内容与情感──或朗读或表演或仿写等。正如李吉林老师所说:“情境教学针对儿童思维的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儿童合理地使用大脑,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审美兴趣、认识兴趣,乃至向往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也在其间培养起来……”



“语文是美丽的,语文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语文是美妙的音乐,是美妙的画卷,是动感的表演……语文教学,是让学生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心创设语文教学对话情境,让孩子们充分感受语文的魅力,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将变得有声有色,永远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4.



[2]余文森.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什么样[N].中国教育报,2007-1-5(6)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



[4]袁洁.在网络环境下构建语文情境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434

2011-07-11  

摘自人教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00: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