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2012-4-1 15:51:48
|
只看该作者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省级优质课课例)
执教:信阳罗山县南街小学 杨 蕾
评析:罗山县教体局教研室 鲁家宝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6�1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58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借助现实生活情境,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等思维过程,理解算理,体验算法,促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是以十为计数单位。教材首先创设一幅苗圃的场景图,以对话形式,呈现了两个问题,同时呈现了以十为单位点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精灵的提示语显示出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相互交流,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理念。这样编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学情分析: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些特点以及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愉快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尝试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算法形成口算技能。
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信封,成捆的小棒,答题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析
(一)课前交流:
谈话: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很高兴与小朋友共同学习。我姓杨,大家可以叫我杨老师,我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诉我你的名字?
1、交朋友
2、揭示课题
师:(师出双手)一双手有几个手指?10个手指是几个十? 请大家一十一十地数,一直数到九十。(点课件)这些数就是我们已学过的整十数(板题)
(二)尝试学习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课件出示56页主题图)
请认真观察,图中的这些人在干什么?有哪几种颜色的鲜花? 现在我们就去苗圃基地看看吧!(课件出示例1红花、黄花图)
2、尝试学习加法
(1)尝试自学,发现问题
①观察,获取信息
②思考,提出问题。
师:大家的眼睛可真亮!你们能根据“红花10盆,黄花20盆”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边表扬边板书)
(2)尝试交流,生成问题。
①分析,尝试列式。
②交流展示,解决问题。
师:怎样口算10+20=?大家想知道吗?同桌相互说一说,看谁的想法最巧妙?
③师生小结,提升算法、理解算理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口算10+20=30的?可以直接算什么?
3、尝试学习减法
(1)尝试自学,发现问题。
①观察,获取信息。
②思考,提出问题。
(2)尝试交流,生成问题。
①列式:
②交流:展示算法、理解算理。
4、尝试概括,整理知识。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10+20=30和30-10=20这两个算式里面10、20、30都是什么数?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题)。小朋友们是怎样口算出结果的呢?
小结:对,每一个整十数都是由几个十组成的,我们在口算时可以以十为单位,直接把十位上的一位数相加或相减(师边说边用手指着这几个一位数),算出几个十就是几十。
(三)、尝试探索
谈话:看到你们这么喜欢学习数学,花园里的花农阿姨非常高兴。听!她在夸小朋友们呢!
1、摆一摆,算一算,看谁摆得最好看。(课件出示教材57页 “做一做”)
2、看一看,填一填,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课件出示教材58第1题)
3、算一算,比一比,看谁的头脑最灵活。(课件出示教材58第2题。)
4、算一算,赛一赛,看谁的口算能力最棒。(课件出示教材58页的第3题。
指着第一个算式问:这里的3为什么不和十位上的4相加?
师:(手指着说)4表示4个十,3表示3个一,4个十与3个一合起来是43
(四)、尝试归纳
师:今天学的高兴吗?有哪些收获? 在帮助花农阿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更为小朋友们乐于合作、愉快学习感到自豪!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总评: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知识是“整十数的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比较抽象,怎样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呢?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因“巧”而精彩,突出了“四个”特点:
一、以现实生活为主线,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现代建构主义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生活情境是知识经验建构的最可靠的生长基地,它是知识经验得以产生并保持其生命活力和价值的根本条件。所以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以“花园——苗圃基地——帮阿姨解决生活问题”现实生活为主线,使学生在富有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认真观察,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亲切感,从而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二、以问题引领先试后导,使学生善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尝试是获取知识的方法。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成功与否,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本节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 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引领学生经历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由“几种花——怎样列式——如何口算——怎样思考?”等问题引领,让学生联系学习实际,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优化问题内容,把握问题时机,讲究问题技巧,进而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于学习。
三、以评价为手段,激励学生乐学。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数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等不同方面,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贯穿整个活动的全过程,评价时采取了形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不仅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动传递出自己的关心之情,还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评价,借助微笑的表情,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自觉地打开心灵之窗,激励学生乐于学习。
(四)以任务驱动为途径,让学生会学。
“任务驱动”有助于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的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及情感体验。为此,教师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时,不是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之中,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调动各种感官去分析任务、解决任务,学会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但是本节课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基础比较少,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数学活动中动态生成的问题处理有些地方不恰当,特别是学生在口算过程中说算理、算法引导不够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