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01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3:2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PT课件下载地址:
http://www.lspjy.com/forum-6-1.html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
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
的是有创新精神。
  方法过程目标: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情感价值观目标:
  1. 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 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教学重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
  2. 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 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
  4.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重点品析:
学习第一段。
  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生读书)
  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 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生默读、思考)
  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可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3:22:0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草船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老师建议大家用线划出写诸葛亮究竞“算”到了什么的句子。听明白了吗?
  二、学习课文。
  ㈠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默读课文,思考。
  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
  建议每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好工:先是一人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课文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 “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⑴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联系上文说说。“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⑵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组织学生议论。)
  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2.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3.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军事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4.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提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把这些话写出来呢?”
  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6. 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7.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为什么?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妙不妙?(生齐答:妙。)
  8. 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出示:“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㈡ 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提示后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教师提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得失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创造性思维)
  ㈢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2. 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要求用四个字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谋 智慧超群 精明能干 知识渊博 神机妙算
  题目“草船借箭”,箭是借来的吗?题目说“草船借箭”合适吗?
  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背诵;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要求学生课后把这首诗抄下来,背熟。
  三. 课外延伸。
  1. 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那些历史故事?交流。
  2.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三国演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3:22:14 | 只看该作者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学会本课生字10个;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
  3.会用“要是……就……”、“果然”、“神机妙算”各写一句话。
  4.引导学生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弊,知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天时、懂地利、识人
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弊,知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与课文有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部分内容改写而成的,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 (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渚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文通过草船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填空练习,了解大意。
  ( )要( )三天赶造( )。( )向( )借船,然后用草船向( )借到了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词语的意思)
 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读)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1.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结合课文第2题的提示,把课文分成4段:
  ①接受任务
  ②作好准备
  ③草船借箭
  ④按时交箭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作业本上第1、2、3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3:22:1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新词。
 2.给多音字“都”、“更”、“了”、“只”组词。
二、学习课文一、二段。
 1.读一、二段。
  思考:赤壁之战时,周瑜的3万军士战胜了曹操的80万大军,周瑜用的那么多箭是从哪儿来的?诸葛亮是怎样借箭的?
 2.出示思考题预习。
 (1) 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立下军令状,保证3天之后交10万枝箭?
 (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请他帮忙?
 3.讨论交流。
 4.再读课文一、二段。
   思考:(1)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课文中哪里看出周瑜要害诸葛亮?
     (2)哪些词句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明明知道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
保证3天后交10万枝箭?
     (3)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5.分小小组交流,讨论。
 6.反馈交流。
  ①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
   齐读“周瑜见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理解“妒忌”。(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课文哪些地方证明周瑜要陷害他?
   (读书上有关句子,并讲出理由)
  (周瑜要诸葛亮3天造10万枝箭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这是周瑜假公济私,图谋置诸葛亮于死地。)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
  当周瑜听说诸葛亮3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在当时,3天肯定造不出10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
  找出书中明确说明周瑜要陷害诸葛亮的话。
  (周瑜对鲁肃说的:“这是他自己说的……回来报告我。”)
  ②书上哪些地方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时说的几句话(“不过……就完了”)。
   朗读练习。(齐读)
   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3天造好10万枝箭呢?
   (诸葛亮胸有成竹) (顾全大局)
   理解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③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从哪里可以看出,请把书上有关句子读出来。
   (“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7.朗读练习。
  小结:
  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挺有才干,顾全大局;鲁肃真诚厚道,言而有信;而周瑜却挺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
 8.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二段中的对话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3天前,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心里很高兴。3天后,周瑜带了500名将士来到江边干什么? (是抓诸葛亮的)
  结果周瑜在江边看到了什么?齐读第四段。最后周瑜怎样?
  (钦佩诸葛亮) 书上从哪儿看出? (长叹不如)
  长叹什么? (叹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师范读周瑜长叹说的话,学生自由学读,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3:22:25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复习巩固,导入第三段学习。
  1.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
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构机妙算使周瑜改变的。
     什么叫“神机妙算”?
  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
     学了课文的第三段,我们就会知道。
 二、学习第三段
  1.生读第三段。
     其它同学一边听,—边找:哪些事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2.找出来划好后,分小小组讨论,
  3.哪里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天时? (第三天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齐读。)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地利? (顺风顺水撤得快)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人心? (知道曹操的脾气,多疑多虑)读有关句子
   从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道曹操不会出兵? (读有关句子)齐读曹操下令说的一段话。进一步      理解诸葛亮知道曹操多疑多虑,不敢出兵。
  小结:
  由于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所以向曹操借到了1 0万枝箭;
 4.诸葛亮是怎样向曹操借箭的?
  (1)生自由读课文,划出写诸葛亮指挥船上军士的词语。
  (“吩咐”“下令”“又叫”“又下令”“吩咐”)
  (2)分五步说说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经过。
  (向北靠近曹军→船头朝西船尾东→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继续受箭→顺风顺水驶回。)
  先讨论交流,再请学生讲,让全体学生更深一层地理解课文内容,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江上雾很大,为什么曹操的军士能那么准地射中诸葛亮的草把子呢?
  (因为诸葛亮的30个军士在四更时分擂鼓呐喊,曹军不习水战,不敢出来。于是多疑的曹操在大雾之中只好下令朝擂鼓呐喊声处放箭,这时箭像雨点一样射过去,草把子上很快就插满了箭。)
  从这里,说明了什么? (诸葛亮安排得很巧妙)
  (4)船头第一次朝西,第二次朝东。不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用手操作讨论,后交流)
  (5)完成作业本上的第4题,
  (6J大雾还没散完,诸葛亮就带船队走了,临走之前还怎么说?,(“谢谢曹丞相的箭”)
  指导读这一句。是真谢吗?
  (7)曹操听后,会怎么样?为什么不追? (因为诸葛亮的船队顺风顺水走远了。)
三、练习作业。
 1.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他神吗? (神)
  诸葛亮是神吗? (不是神,是人)
  他的神机妙算是从哪儿来的? (从书中学来的) (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2.诸葛亮不是( )是( )。他的神机妙算并不是( )而是( )。
 四、再次理解课题,总结谈话,
  1.体会神机妙算,能用“神机妙算”说一句话,然后朗读全文。
  课题为什么叫“草船借箭”?
  (“借”字概括了事情的经过,又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课文从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起因,到周瑜自叹不如的结果这一强烈的对比中,衬托了诸葛亮惊人的胆量,闻人的智慧。本文写了一场智斗,全文按故事发展的顺序,
  紧紧围绕“神机妙算”来写的。在事件层层发展,人物性格对比中,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朗读全文。
  完成作业本上第6题的(3)、(4),(5)、(6)。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周瑜      诸葛亮     鲁肃
     接受任务: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作好准备: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草船借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按时交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3:22:31 | 只看该作者
草船借箭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关章节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故事,主要写周瑜忌妒诸葛亮的才干,借造箭暗害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用妙计挫败的经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本课词语。
3.按照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学生质疑,初读解疑。
 1.《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长篇小说,你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学生回答)这些
故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电视上、书上、多看有益电视,多看书能丰富我们的知识) 今天, 我
们来学习《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2.教师介绍历史背景: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
败刘备,又派兵来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
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3.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设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以后,想知道什么?(如:谁向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借
到箭没有?)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并自己解决问题。
 二、紧扣重点,再次质疑,合作探究。
 1.读了课文,谁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
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2.通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前因:诸葛亮很有才干,周瑜很妒忌,想陷害他。
  后果: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3.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前因后果,还想了解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整理)
 ①周瑜怎样陷害诸葛亮?
 ②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4.将全班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5.指名学生回答解决什么问题。
①周瑜怎样陷害诸葛亮?
A. 三天造十万支箭。(同桌分角色朗读,体会两人的言语态度)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  
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B. 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你从哪里知道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②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A. 鲁肃帮助.
B. 大雾漫天
C. 曹操不敢轻易出动
D.“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后又“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A. 知天时
B. 懂地理
C. 识人心
三、再读课文,问难质疑,启发思维。
1.学生质疑,解答。
2.同学们能对作者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吗?
3.教师相机提问:
①你认为课题《草船借箭》的“借”用得合适吗?
②你认为鲁肃是吃里扒外,还是忠厚老实?
四、总结分段,综合练习,检测效果。
1.请你给课文划分段落。
2.小黑板出示,请说出他们这样做的前因和后果。
①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
②曹操下令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箭。   
3.老师推荐《三国演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3:22:38 | 只看该作者
教完《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和学生一样不由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诸葛亮对周瑜险恶用心了然于胸却不动声色,以至让周瑜喜形于色,以为阴谋可以得逞,却没想到他早已妙计在胸;诸葛亮是如此熟晓气象,能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诸葛亮对人的心理揣摩非常精确,他熟知鲁肃的为人忠厚守信,明白周瑜的聪明过人,了解曹操的谨慎多疑,对他们的性格这样了如指掌,真是让人惊叹!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学生不到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因此讲解这样的文章,我不喜欢逐段讲解,而放手引导学生质疑,然后自主探究,我想,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真的有所收获。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提高学生质疑能力是关键。如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围绕体现诸葛亮足智多谋的重点段落提出问题:诸葛亮让鲁肃准备了什么?为什么不让周瑜知道?诸葛亮为什么会断定曹操在这样的天气里只敢放箭,不会轻易出兵?诸葛亮为什么选择第三天四更去取箭?诸葛亮为什么两次下令掉转船头?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主探究。课堂上适时安排学生探究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组织语言。这时的课堂静悄悄的,学生有的静思默想,有的奋笔作批注,有的再次细致地阅读文本。课堂上虽未看到热闹的争先恐后的发言场面,但我觉得这静思的时间是重要的,这样的安排其实是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经过深层的思考,在交流的时候,他们的发言便有了一定质量,发言面也广了。
  学完课文后,我在听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收获时,颇感欣慰,因为他们领悟到了诸葛亮身上的优秀品质,学生纷纷说:学完课文,我觉得诸葛亮面对周瑜的阴谋能镇定自如,用妙计攻破他的阴谋,真是大智大慧的人;诸葛亮为了顾全孙刘联合的大局不与周瑜发生正面冲突,可见他的胸襟真是开阔;诸葛亮用巧妙的方法让周瑜清醒地看到自己阴谋的惨败,才智真是过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 03: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