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2012-3-20 17:17:49
|
只看该作者
《草船借箭》评课
王富萍老师是我校五学年的一位年轻教师,但他在教学上勤于探究,在语文教学
方面初露锋芒。对于本节课,我谈谈自己的评价。 我认为本节课有几大亮点:
一、“笑”露英雄本色
“课标”倡导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小语名篇《草船借箭》,无论是从主题、人物看,还是从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重在培养学生多元感悟、自主发展的语文素养。王老师在教学时,以诸葛亮的“笑”字设疑,让学生的探究“风云再起”。
师:同学们,诸葛亮的话前有提示语,是个“笑”字,请你联系课文,想想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而“笑”? (学生再次研读课文后交流)
生:诸葛亮在笑周瑜,笑他妒忌自己的才干,笑他设计圈套来陷害自己,结果却落空。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这是一种自信的笑,一种胜利的笑!
生:诸葛亮在笑曹操,笑他胆小如鼠、生性多疑、这是一种嘲讽的笑、一种鄙视的笑。
生:诸葛亮还在笑鲁肃,笑鲁肃宽厚仁慈、忠心为人,这是一种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师:同学们,诸葛亮这一“笑”,“笑”出了他的本事,更“笑”出了他超人的智慧,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
生: (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师: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
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
于把握全局。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
周瑜。
王老师抓住诸葛亮神秘的一“笑”和“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这两个关键点,适时、适度地巧问妙点,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和众多信息,使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这样一来,诸葛亮大智大勇、傲视群雄的英雄本色显露无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二.导之以读
通过插问导读课文,使学生知道诸葛亮怎样神机妙算?分别体现在课文什么地方?为进一步深究因果、回答问题奠定基础,达到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的目的。
生(先读):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等诸葛亮调度。
师(插问):那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在算?
生(接读):第一天……去了就知道。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一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吩咐……朝北岸开去。
师(插问):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么?
生(接读):这时候大雾漫天……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二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一边大声呐喊。
师(插问):诸葛亮又“算”到了什么?
生(接读):鲁肃吃惊地说……天亮了就回去。
师(插问):诸葛亮“算”准了没有?
生(接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箭好像下雨一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三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两边的草把子插满了箭。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四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要追也来不
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一问题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努力启发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充分发挥朗读、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采用“导读法”教学。导之以读、导之以思、导之以说、导之以写、导之以疑。
四、学法指导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下面三种方法学习课文:
1,从重点段入手,加强字、词、句的训练,避免面面俱到,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抓重点词语“神机妙算”设疑导读,以词绕文,串珠引线,深究事情的前因后果。
3,“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将体会感悟随时标记下来,形成积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