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3-7 10:24:43
|
只看该作者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后感悟
当自己精心准备了一堂课,总希望得到的是课堂上的成功,是学生们渴求知识的目光,是别人欣赏自己劳动成果的赞美。
怀着这种期望,我精心备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希望通过这一首煽情的诗歌达到师生的共鸣,课结果却令我既高兴又失望、迷茫。以下是我本课的几点课后感悟:
问题一:你还会在哪里发现雷锋叔叔的足迹?
提出问题后,望着一双双有神的大眼睛,我满怀期望地等待着他们的踊跃发言。一分钟、两分钟……时间不留痕迹地溜走了,可还是没有人举手回答。老师、学生都在无声地等待着……面对这种状况,我不确定是学生们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还是无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亦或是没有被我被课文所感动?这时,我才发现我的教学经验是多么缺乏,教学机智是如此不足,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尽管没有人来听课,可我还是感到自己的脸滚烫、滚烫的……在我快绝望中,终于有一、两只小手举了起来:雷锋叔叔会在四川地震后,造房子给那些在地震中失去家的人们居住;雷锋叔叔会在车站里勇敢地抓小偷。瞧,虽然他们的回答用词不是那么准确,句子也不是那么通顺,可却出乎意料的新颖、与时俱进。回答地很不错,我当机表扬了他们。可接下来去又是死一样的沉寂,没人回应,我只好自己侃侃而谈:雷锋叔叔会扶起在小路边摔倒的老奶奶;雷锋叔叔会把省下来的零用钱捐给希望工程,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经过刚才这一教学环节,我在失望、不耐烦的情况下,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你觉得雷锋叔叔是个怎样的人?
对于这一问题,学生们给出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勇敢的、诚实的、大好人、善良的、伟大的……这其中不乏有些好词都是我没预设到的。看着学生们前后两个环节不同的表现,我不尽有些纳闷,到底是我的问题还是学生们的呢?
低段学生,在我眼里上课应该都是积极举手发言、踊跃回答问题、不怕答错不怕出丑的呀?可为什么这堂课在课内回答问题时不尽人意呢?我好好地反思了一番,得出了以下结论:
1、我的性子太急了,没有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一个问题提出,往往是学生们还没想好,我见没人举手就和盘托出了,久而久之,学生们慢慢养成了习惯,教师自己提等等自己回答的现象。
2、我没能针对问题做适当的启发、举例子,要求太高。面的一个个新的陌生的问题,学生们是需要引领的,可我却没有及时做到,偶尔有一两个不精彩的回答,也因为我的高要求,而扼杀在摇篮中了。
3、我不够信任学生,没有树立他们课堂主人翁的身份。在上学期就有前辈提醒我:你上课的风格没有以前洒脱了,对学生们放得不够开,领得太牢了,学生们没有了自信。想想也是,燕雀焉知鸿浩之志呢?
前不久看到一段话,印象挺深刻的:要想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去探索,而教师,画龙点睛即可。所以我想一位好教师并不是只在乎学生学的结果,而是重在学生学的过程,让他们能自己负责起自己的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