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4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活见鬼》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20:2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活见鬼》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地研究了教材和学生,精心地做了准备,较为成功地组织了本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成功之处

1、比较成功地运用了“定标——自学——导学——训练”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有效地组织教学。在第一个环节“激活沉淀,定标导向”,通过回顾学过的文言文、总结学习方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在理解课题后,师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为后面的学习作了导向。第二个环节“运用学法,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根据制定的学习目标,运用已经总结的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学习。有问题先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小组内讨论;实在不懂的,等一下提出来,全班讨论。第三个环节“汇报交流,导学释疑”,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检查指导学生的读通读顺、理解文句、探究明理等方面的问题,抓住重点进行点拨、指导,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训练和语言文字训练。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扎实训练”,安排了总结体会,说话训练等内容,深化了寓意,扎实了学生的基础。

2、重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是为了不教 ”,我帮助学生总结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且让学生根据制定的学习目标,按照总结的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汇报交流,教师导学释疑,为学生以后自主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3、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把重视生字教学,让学生带读生字,提醒学生注意间架结构,书写时的注意点。到位地指导朗读:先自读,画节奏、确定重音,然后范读,学生对照,再个别读、齐读;指导时有整体上的把握,又抓住重点句进行个性化的朗读指导。还安排了复述课文活动,力求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训练富有层次性,复述故事时,第一个学生可以看书,参照注释,第二、三个学生就要求其复述,要求逐步提高,富有挑战性。

4、重视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如引导学生读懂“笑”字的教学,让学生明白这笑声中有笑自己傻,为什么没有多加考究就断定对方是鬼;笑自己闹出笑话,疑心太重,疑神疑鬼,这世界哪有鬼啊;这笑声中有对封建迷信的讥讽。再如,对“活见鬼”这个词语的意思的理解,要求学生运用“活见鬼”说一句话等。

5、在语文课堂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围绕为什么“疑为鬼也”、为什么要“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为什么“两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等三个问题的探究,最后得到结论: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二、努力方向

本节课教学,虽然取得较大的成功,但是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应该加强。虽然教师动用了多种评价方式,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对缺乏,造成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够的问题。

    2、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要进行检测。可以在课堂的结尾进行回顾,对照开始确定的目标,是否达成;也可以通过小测验,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20:29:15 | 只看该作者
《活见鬼》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三省小学  陈志育  

              (此课系5月20日池店镇2007年外调教师教学展示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活见鬼》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雨夜,一个人持伞独行,有个在屋檐下避雨的人钻到自己的伞下一同走,也不说话,怀疑为鬼,走到桥上时,持伞人把另一人推下了水,然后跑了,到早起做糕的人家里,说自己遇到鬼了。过了一会儿,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也跑进来,说遇到鬼了。两人都说遇到鬼了,但互相看看大笑起来。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否则会闹出笑话!

这篇小文章短小精悍,幽默风趣。共有三个层次:一是雨夜两人同行;二是互相怀疑,一人撩试后把“鬼”挤下了水;三是两个人相遇后相视笑了。两个人互相怀疑对方是鬼,闹出了笑话。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活见鬼》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由于上学期学生接触过文言文。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

2、学生已具备的能力有:能流利的朗读现代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独立学习及合作学习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如: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能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6个生字;

2、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课文。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3、能根据现代文、工具书理解内容,在反复诵读中,能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1、采取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2、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适当讲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领悟文言文语言的凝练,吸收我国古文的精华,感受古代语言的优美。

2、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教学重点:

学习文言文要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学生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读懂全文。

2、理解两人为什么会“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2、教师制作教学课件。3、带工具书。

教学过程:

一、激活沉淀,确定目标

1、板书课题,读课题,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同学们,在有些人的内心深处都深深地恐惧着一种东西,那就是?你认为鬼真的存在吗?可是,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信神信鬼却是很普遍。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鬼的故事。(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两遍。

从字面上来理解,题目的意思是——(活人见到鬼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明朝的冯梦龙。这篇课文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同学们从小学点文言文对更好地学习祖国传统文化将起到很好的作用。大家有兴趣吗?

2、提出学习目标,教师归纳。

读了课题,同学们想学到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回顾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文言文,也是有方法的。还记得我们上个学期学过的文言文吗?我们是采用了什么读书方法的?

学生发言后。老师结合大家的发言,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帮大家总结了学习文言文六字法,不知大家喜欢不喜欢?(打出课件)大家齐读——

(1)读:反复朗读,正确断句。强调:古代语言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多读几遍便能更加通顺。

(2)明:理解词语,揣摩句意。

①借助工具书理解了解词语的意思。自己翻译后,再与原文译文对比。
②借助课文译文理解内容。

(3)讲:连接句意,复述故事。

(4)思:深入探究,领悟道理。

(5)联:联系实际,谈论感受。

(6)诵:熟读成诵。

二、运用学法,自主学习

1、自学提示。

那就让聪明的我们运用刚才总结的“读、明、讲、思、联、诵”的学习方法,对照刚才制定的学习目标,先独立学习。在学习中碰到问题时先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没办法解决的,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再不懂的,等一下可以提出来全班讨论。

任务已经明确,那就行动吧!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导学释疑

1、指导学生读通、读顺。

(1)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刚才,同学们经过了专心的自学,有付出就有收获!谁能带读一下这些生字。出示“趋”、“炊”、“沾”、“踉”、“跄”、“愕”。

学生带读。

分组抽读。

这六个生字,除了“趋”以外,都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左窄右宽。特别是“愕”字,右边要比占到左边的位置来。这样写出来的字才美观、大方。“趋”字要注意里边的写法。

(2)抽读。生字会读了,课文是否会读呢?指名一位学生读,读完评价。(打出课件)

(3)范读。(打出课件)画停顿。

(4)个别读。

(5)全班读。

2、指导学生理解文句的意思。

(1)理解句子的意思。

会读还不够,还要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谁来说说,自己你懂得哪句的意思?采用哪种方法?

(2)用自己的话把全文的意思讲一讲。

①看课文讲。一句一句会讲了,谁能边看文言文边合起来讲一讲?(学生讲)

②复述。谁能不看课文来讲一讲了?(学生讲)

③与译文比较。齐读译文。把自己的译文与课本中的译文比一比,谁的比较好。

3、指导学生探究明理

课文的内容会讲了,但老师还是有一个疑问,不知谁能帮助老师?(打出课件)

(1)为什么“疑为鬼也”?

①原因:夜黑、偶遇、久之不语。

②指导朗读:“有赴饮夜归者……疑为鬼也”。

(2)为什么“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①原因:以足撩之,偶不相遇,便肯定遇上鬼了。

②指导朗读:“以足撩之……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3)为什么“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①原因:赴宴夜归,投伞通行——互疑为鬼,挤之下水——再次见面,恍然大悟:疑心太重,闹出笑话。

②这笑声里含有什么意思?(笑自己疑心太重,疑神疑鬼,这世界里哪有鬼啊;笑自己闹出笑话;笑声中含有对迷信的讥讽。)

③指导朗读:“值炊糕者早起……不觉大笑”。

四、拓展延伸,扎实训练

谢谢你们帮助老师解决了疑难问题。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也要经常提些问题,寻找答案,这样学习的收获才会大!这篇课文你们学懂了吗?老师也有几道题目想考考大家,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一)你能行吗?(打出课件)

练习1、学了本文,你有什么体会?可以从内容和文体两方面简单谈一谈。(打出课件)

练习2、你能用“活见鬼”说一句话吗?

练习3、熟读成诵。

(二)课外作业

练习4、拓展阅读——文言文《鹬蚌相争》《矛与盾》

练习5、向自己周围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采访他们听后的体会。



附:板书设计

活见鬼  (文言文)

  疑为鬼也——夜黑、偶遇、不语

  挤之桥下——撩之不遇            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愕然、大笑——恍然大悟

附:《活见鬼》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地研究了教材和学生,精心地做了准备,较为成功地组织了本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成功之处

1、比较成功地运用了“定标——自学——导学——训练”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有效地组织教学。在第一个环节“激活沉淀,定标导向”,通过回顾学过的文言文、总结学习方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在理解课题后,师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为后面的学习作了导向。第二个环节“运用学法,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根据制定的学习目标,运用已经总结的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学习。有问题先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小组内讨论;实在不懂的,等一下提出来,全班讨论。第三个环节“汇报交流,导学释疑”,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检查指导学生的读通读顺、理解文句、探究明理等方面的问题,抓住重点进行点拨、指导,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训练和语言文字训练。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扎实训练”,安排了总结体会,说话训练等内容,深化了寓意,扎实了学生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20:29:34 | 只看该作者
《活见鬼》教学反思
《活见鬼》一文是一篇文言文。我先引导学生诵读全文,发现阅读中的困难,再借助有关的工具书,解决生僻字并能流利朗读课文,并尝试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代语言的优美以及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已接触过文言文,并怀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自学、合作的基础上能解决朗读中遇到的困难,为了结合“学案导学”,我先通过CAI课件出示理解古文意思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原有译文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进一步理解全文,领悟短文的中心,受到反对迷信和热爱科学的教育。通过教学使学生通过自学加合作的探究模式,已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相对而言,因课后有译文,朗读变成了教学的重点。在朗读的教学中,我重点在针对学生古文不会断句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引导与练习。古文断句对学生理解短文意思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通过教师采用不同形式的范读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断句形式。现在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因时间的关系,该环节并没有让学生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全班参与的预定目标,只有少数同学参与进来能正确断句。如能让学生结合课后的译文反过来自主断句划分节奏,并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再适时引导,也许效果会更好。本堂课,我个人觉得学案导学的主体思想体现还不够明显,导学方式只采用问答及课件展示,形式太过于单一。如果能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诸如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性,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也许,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20:29:53 | 只看该作者
《活见鬼》教学反思
《活见鬼》这篇文章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八单元主体课文中的第二篇。这篇文章是明代的作家冯梦龙写的一个文言文,内容是两个赶夜路的人,因为途中遇雨,其中一个打起了伞,他冒雨急走,这时猛一抬头,他看见一个人立在别人的屋檐下避雨。那个人恰好也看见了他,于是跑过来钻到了他的伞下,他们共用一把伞,走了很远的路,可是这个人一句话都不说,于是他心底嘀咕:这个人会不会是传说中的鬼呢?想到这里,他抬起自己的脚试探了一下,没有想到,他的脚试了空。这下他更觉得这个人一定是鬼无疑,这样想着他的心里更加恐惧不安了。

这样并肩走了一段路,来到一座桥下,他奋力把那个人挤下桥去。于是他一路狂奔,一直走到一家糕饼店,他惊恐万状地说:天哪,我遇到鬼了。这时一个浑身湿漉漉的人也踉踉跄跄地跑了起来,失声大喊:天哪,我遇到鬼了。

这时他们发现了彼此,两人非常愕然,相视大笑了起来。

教完这篇课文,我认真做了反思,觉得在一些方面做得比较到位:1、夯实字词基础。在这篇文章中有几个多音字,我通过注音和组词,反复地让学生读,然后又让学生写在书上,经过这样的读写结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由于是文言文,语言习惯和现在不同,所以我在教学时很注重几个文言词语,把它们跟现代文做了比较,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古今差异,又加深了印象。

但是也有一些遗憾:比如说,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或者以编排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在快乐阅读和轻松阅读中,感悟到文章所蕴含的道理,理解文章的主题。这样把课堂变成一个轻松愉悦学习的场所,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中,许多学生都觉得这个故事很好笑,却不能从学习写作的角度里把握人物的心理变化,我做了这样的处理:当孩子们读到 “以足撩之?”时,我启发他们,为什么他要以足撩之,当时他是怎样想的,你能揣摩他的心里吗?我相机写下这个词语:疑窦顿生。当孩子们读到“心益恐”时,他的神态表情会怎么样,他的动作又会怎么样?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写下了:战战兢兢。当学生们读到“号呼有鬼”的时候,我启发他们:你们能想象他是个什么样子吗?总结了学生们的发言后,我写下了:失魂落魄。

经过这样的启发梳理,使学生们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能读住或者写出人物的心理变化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同时辅以神态和动作的描写,人物就这样栩栩如生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

如果我再来重新教学此文,我会在以下方面进行尝试:让学生充分自读,读通古文,读熟译文,然后老师在做检查指导字词,设计一些简单的联系;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让学生依据对课文的理解,自由发挥,加以表演;最后指导学生在读演的基础上,扩充成一篇生动丰满的现代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20:30:12 | 只看该作者
《活见鬼》教学反思
  《活见鬼》是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讲了明代人们信神信鬼。就在这个年代,发生了一个故事:一个雨夜,一个人持伞独行,有个在檐下避雨的人钻到伞下一同走,也不说话,怀疑是鬼,走到桥上时,持伞人把另一个人推下了水,然后跑了,到早起做糕的人家里,说自己与到了鬼.过了一会儿,一个人浑身是淋淋的也跑了进来,说遇到鬼了.两个人都说遇到鬼了,但互相看看大笑起来.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否则会闹出笑话!教这篇文言文时,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重视对文言文整体感知。在读准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中译文读懂课文,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此故事。然后结合人物的心理去理解人物的心情。“赴饮夜归者”因“久之,不语”而“疑为鬼”,随后“撩之,不值”而“愈益恐”,乃“奋力挤之桥下而趋”。这里作者用几个字就把“赴饮夜归者”心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淋漓尽致得刻画出来。由此,学生对人物的心理变化有了一定了解,为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打下基础,同时也达到理解整体课文的目的。
2、原文与译文对比,感受古代语言的优美。在学生初步了解每句文言文的意思后,我让学生试着翻译一下这篇短文的意思.翻译完后,再对照着下面的译文,看看自己的翻译有哪些好的方面,还有哪些不足.,感受古今语言的不同及古代语言的凝练和优美.
3、努力挖掘文言文的思想精髓。本文短小精悍,借小喻大,具有鲜明的训诫性、哲理性和讽刺性。是一篇非常好的“相信科学,反对迷信”文章。所以,课末我引导学生思考:(1)故事的结果怎样?(2)此时这两人明白了什么?会说些什么?通过这一问题,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答案丰富多样,让“不迷信有鬼,要相信科学”这一情感目标也水到渠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2: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