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种伤害叫做“爱”
中文系00级(2) 朱兆军
案例:曾经,我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过几位穷孩子上了大学,如今也还有两位在读大学生需要我的资助;曾经,几位“差生”的学海之舟桅折帆破,我满怀深情地为他们修桅补帆,他们都或早或晚成了材;曾经,我为“偏科生”成功地治过瘸;也曾经,我为“特长生”去寻师拜友……曾经,我以为,对学生,“爱着就是美丽”。
后来,乃至现在,我才真正懂得,师爱,竟是一把双刃的利剑……
一位女生,作文写得特别的好,很自然地,她成了语文老师的宠儿。是的,她的立意都是那么清纯而又深刻,她的构思总是在不动声色中给你惊喜,她的语言总是那么熨帖而又多姿。老师他自个儿欣赏,拿到班上欣赏,带回家跟妻子欣赏,不断地跟大家品读欣赏。老师他不断给她出新的题目,引导她天天写,写出“雨丝”般的情思,写出“春风”般的情调,写出“小雪花”般的睿智……后来,她没考取大学,她数学太差。农村的女孩子,要劳动,要出嫁,要生孩子,尽管她“做作家”之梦从未死去,也发表了一些东西。但她有孩子,有丈夫,有婆婆,有许多生计方面的事情要去奔波。每当听说她很是辛苦的时候,大家就都觉得不是个滋味。语文老师呢?他今天才懂得,她的严重的偏科现象与他的单方面的引导不无关系,不,应该说不可推卸,应该说,是他毁掉了一个有着彩虹般未来的学生的前途!
他叫小勇,家里穷但成绩好,不善于说话但腼腆可爱。大家都很乐意帮助他。作为班主任的我更是如此,能添的钱都为他添了,他也是我们家饭桌上的常客 。有事没事我都会到教室里转转,大家说有一半是为了他,因而也都很羡慕他。他的成绩进步也很快,后来一直就保持在前3名。成绩越好,我自然也就越会关心他,他也就越发地用功。可是临近高考他不行了,首先是不想吃饭,后来是睡不着觉,高考的最后两门他终于没能坚持下来。在医院里我一直陪着他,他带着疲倦的微笑对我说:“对不起老师了。”在场的人们都流泪,为这孩子的不幸,为老天的不公,甚至还为我对这孩子的爱,是的,人们传颂着有一位怎么怎么关心他们孩子的老师……直到今天我才懂得,是自己充当一名隐形杀手,是自己没有考虑到这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我的所谓的“爱”,无形中加重了他的极大的思想负担,最终压得他倒了下来。我想,我今天的些许伤感怎么能平衡我不安的心灵呢?我甚至想,实在不能做一个称职的老师,那就改行算了,“误人子弟”,你担当得起吗?
“爱生”是一个闪光的教育理念,但“爱孩子,连母鸡也会”。是的,爱还得讲究水平、讲究方法、讲究艺术,像医生一样,光有治好病人的朴素的用心是远远不够的!
分析:
这个案例其实反映的是“教育者—教育影响—受教育者”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以教育影响为中介,通过控制、调节教育影响来控制、调节教育对象的发展。从这个方面看教育影响要为教育者所支配,为教育者的目的服务,具有一定职能规定性,但是另一方面,教育影响又有它自身独立运动的规律。尤其从教育过程中来看,教育影响只是教育者所使用的手段,但它却往往能够产生教育者所不曾企及和预计的作用,即教育者自身的知识、道德、作风等等,一旦与主体相分离的某种现实客观的形式作用于受教育者时,也可以产生教育者主观意图以外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受教育者的活动而“自我增值”,或者改变作用的性质和方向。同时,教育影响作为作用于受教育者的一种现实力量,必须服从和蕴含着教育对象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教育影响应是教育者主观目的性和受教育者客观发展规律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在完全服从客观规律前提下,又顺从于教育者的意志所规定的方向发生变化。最后,受教育者是具有能动性的人,他接受教育影响的过程应是主动学习和运用教育影响用以改变其自身的过程。没有这种主动的学习和运用,教育过程的进行几乎成为不可能,也达不到自身发展的目的。
回到案例看,作者意识到“师受是一把双刃的利剑”是正确的,“师爱”也是一种教育影响,它有两重性。教师使用它主观愿望是帮助学生度过难关早日成长。可是它一旦不适应学生个性发展规律时,就会产生反面效果导致学生偏面发展或者被压力所压跨。当然学生在对待老师的关爱时,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老师的“爱”为动力, 不能产生依赖感,利用好老师的帮助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