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分析案例浅谈中美教育的差异
数学系00级(2 )班 尹蓓蓓 王佑琴 丁方智
案例:
美国学生为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注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
美国学生的受教育方式是“放羊”,十分轻松。因此他们大多数喜欢异想天开,想象力无比丰富。中国学生的受教育方式是“填鸭”,辛苦得很。题海战术他们不怕,怕就怕那种“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因为很多时候他们确实转不过弯来。
美国学生一向不大有数学头脑,不得不长期依赖电子计算器。中国学生都是数学天才,口算心算水平一流。如果中国学生告诉美国学生:我们能够不用计算器做四位的乘除法,甚至能够徒手平方根,那美国学生看中国学生的眼神,肯定像看见了撒谎的小木偶的长鼻子一样。
如果老师给出同一道题目:“现在是12点整时针和分针刚好重合在一起。请问,要经过多少时间、时针和分针才能再次重合?”老师话音刚落,美国学生的反应是不约而同地拨动腕上的手表,用这种其实很聪明的“笨方法”,看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能够现次重合,而在场的中国学生肯定立即拿出笔和纸,埋头列出一大堆公式并开始计算。
——摘自豆苗《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差异》(《读者》2003.6)
分析:
近几年来,中国的教育学者们把目光投向了国外。尤其是美国,关于中美教育差异的研究文献越来越多。有一部分人对此是不服气的,中国乃是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学、艺术、科技、教育等各方面都有倍受世界瞩目的骄人成绩。而美国只有区区二三百年的历史,也能让中国去抑视?除去美国遥遥领先于世界的经济与科技不谈,单单从教育上看,中国是有老子,孟子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有圆周率,“勾三股四弦五”走在世界前列,等等。可那也只是过去,大国要有大气,我们不能老是借祖宗的光。到了近现代,中国取得的世界级成绩就让我们有点汗颜了。就说诺贝尔奖吧,中国只有两物理学家杨振宁、丁肇中获得,可让中国人尴尬的是,这两个地道的中国人却是中美教育下的“产物”。这时美国教育就不再容我们忽视了,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美国教育走在了中国教育的前面!中国的学生和美国的学生到底有什么差异?我们又差在了哪里?
《读者》上的这篇文章,从实际生活中举了10个例子,让我们看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差异,这10个例子是随手拈来的,但却包含了很多内容,起码让我看了之后很有些感触。
也许是经济发达,人口又少,美国的大学除少数顶尖的选拔较为严格外,其余的相对而言还是宽松的进入大学之后,他们选修的基本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投入全部的精力,拼命的学习。在中国就不是这样了,从上学开始,我们就被灌输了一种思想:“冲啊,一切为了高考冲啊”于是,拼命学习,考入一个好大学,选择一个好专业就成为我们的目标,为了这一目标,我必须放弃自己的兴趣,甚至有很多人还来不及发掘自己的兴趣,这样才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各种考试必需的公理、公式、定义。到进入了大学,目标实现了,就茫然失措,不知道以后该做什么了,也有很多人,选择了专业之后才发现没有什么兴趣,无法投入精力,我认为这是我们当今部分学生在大学中“混日子”的两个主要原因。如果哪一天,在专业的选择上让我们有了真真正正的自主权,不再有什么热门冷门,完全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那国家是不是能更多地培养一些真正的人才呢?没有兴趣,就没有完全的投入,就不会出惊人的成绩。所以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是“平庸”的人才,“顶尖”的倒没见几个。
再来看中美的教育模式。美国实行的是不要束缚,他们是放手给学生自己做,任学生天马行空,自我发挥,然后再给予适当的引导,所以美国的学生大多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创造力强,他们往往能提出自己的东西,而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我们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只需要记住老师教的东西,并用这种方法处理类似的问题。定义、公式、公理是我们的基本工具,只要“题海”呆久了,甚至不用思考单凭习惯我们就可以按模式“做”题目,这些定义、公式、公理在成为我们最得力助手的同时也成为束缚我们思维发展的“框框”,我们的计算能力强,模仿能力强,但我们的动手能力几乎为零,创造能力极差,没有了“模型”,我们一无所成,我们无法提出自己的东西,常常拿出一些“换汤不换药”的老东西,那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
中国一直在推行素质教育,但中国的素质教育成果又怎样呢?举一个小例子,一位美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来我国某校讲学,曾有该校教师提问:“怎样教学具有创造性”教育学家惊住了。“创造性是不能教的,创造性是培养出来的!”所以从“创造性”这个狭隘的方面解释,中国的素质教育是教学生怎样具有创造性,而不是想办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在中国推行素质教育,有现在的收效不大也是可想而知了。这就是中国无法想到的,有很多东西是不能教给不生的,而是要靠教师细心的培养适当的引导。不仅仅是“创造性”。中国如果不能打破让学生接受固有模型的老模式,让学生摆脱思想的束缚,跳出思维的框子,那么中国的教育就无法进步,中国也就无法前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