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58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案《在钟表店里》教学设计及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00:5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在钟表店里》

2.为乐曲《在钟表店里》即兴创编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在钟表店里》,感受听辨音乐所描绘的钟表发出的声音以及钟表店里热闹的工作情景,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2.通过合作学习,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为音乐即兴创编动作和配上打击乐。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听出乐曲三部分旋律不同的音乐情绪,体验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景象,丰富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景(将教室布置成一个钟表店)

1.听音乐律动进教室,并在音乐中参观各种钟表

2.揭题式提问,“看到这么多钟表想到什么?”

揭题——在钟表店里

设计说明:要求学生听着《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进教室让他们在无意听赏第一、三部分的快板时通过教师引导律动来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第二部分的慢板则让学生自由参观各种钟表,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欣赏乐曲

(一)初听全曲

提问:音乐可以分成几部分?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二)简介作者和乐曲

说明:

通过有意识的完整听赏乐曲,使学生能初步了解乐曲的A—B—A’的结构和创作的背景。

三、分段欣赏

(一)听赏第一部分

1.音乐的情绪怎样?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2.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情景?

3.熟悉哼唱主题旋律,并表演

说明:

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能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感受钟表工人愉快工作的心情 。同时在学生听辨熟悉主题旋律的基础上,能以形体动作来模仿表现音乐中听到的各种钟表。

(二)听赏第二部分

1.听一听:这部分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什么不同?你想到了什么?

2.画一画:用适合的图形或线条来表现音乐的情绪。

3.跳一跳:用造型或柔和的动作来表现乐曲的抒情。

说明:

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听一听、画一画、跳一跳等音乐活动,来帮助学生充分感受乐曲婉转抒情的情绪,体验钟表匠们看到自己劳动成果时美滋滋的心情,同时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听赏第三部分

1.听出这部分音乐与前面哪部分相似?不同在什么地方?乐曲结束时你又听到了什么声音?是几点钟了?

2.唱一唱

X X X X ∣ X X X X ∣ X — 0 0 ‖

m d r s, s,d m d

3.看一看:听着主题音乐参观“钟表店”,仔细观察各种钟表的形状和钟表声。

4.敲一敲:用节奏乐器来模仿表现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各种钟表的滴答声。

说明:

此部分与第一段的旋律相似,教师要引导学生听出这两部分的相同和不同处,并通过再次的参观“钟表店”,指表现导学生用节奏乐器来模仿钟表的滴答声和钟表店里热闹工作的景象。



(四)完整听赏并创编表演

说明:

在完整听赏表演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小组伙伴间的合作创编表演的指导,引导他们感受并想象钟表匠们在钟表店里快乐工作的一天,培养他们相互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拓展教学

拓展听赏《顽皮的小闹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00:51:5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将“听觉领先,动觉切入”这一教学理念贯穿于听赏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整节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听听想想、看看画画、敲敲跳跳、编编创创等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来充分体验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表现钟表的形象。

由于乐曲《在钟表店里》的篇幅比较长,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感知体验、分辨出乐曲三部分不同的情绪,因此教学中在学生初次完整听赏乐曲能分段的基础上,教师逐段地引导学生听赏,分段感知体验、想象表现,每一段除了感受音乐情绪外,都用了不同的方法和形式帮助熟悉主题、表现钟表,以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每个班学生的个性不同,差异性较大,而且他们所拥有的音乐能力和实际生活经验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听赏、表现音乐时一定要注重挖掘每个人的特长,同时注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集体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2 12: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