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6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语文教后记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9:2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十二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教材的前四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革命传统、杰出人物、古典名著、中外名人。本单元的主题是外国名著。根据新课程标准,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上我将合理的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活动设计法、拓展迁移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而且这学期教材的重点是《注意收集有关的材料》和《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之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把握其方法。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渗透,从而把握学生把学习例话的收获运用于读写实践的情况。而文中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及积极的人生态度,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所以在反复朗读课文之后,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在试教时,我选用的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在课前也预习了课文,并从各种渠道收集了有关的资料,而且以手抄报的形式整理归纳,所以在交流资料的过程学生也能畅所欲言。学生在再次默读课文,然后找出最感兴趣的情节,写写体会和原因,接着交流感悟这个环节上,我发现学生好象总是进不了文本,说的很散,没什么理解的方向,好象有点东拉西扯的感觉。而且在复述的环节也因为时间的关系草草了事,只叫了一个学生汇报起不了什么作用,学习的气氛不够活跃。在最后交流励志的名言这一环节,学生仅仅是读出自己收集的一句名言,没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解如何生存,对中心的升华和能力的拓展发挥不到作用。总之,试教的过程没很好地达成目标。

在蔡老师的耐心和精心指导下,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特别注意了学生对学法的掌握和运用,如收集和整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等,让学生懂得掌握规律和以法导学的好处。而本班学生一直都是以小组活动学习的形式安排座位的,共六个小组,所以在交流资料和体会课文的环节学生的活动明显比试教时活跃。这次我紧扣“鲁滨孙在荒芜人烟的岛上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战胜困难的?”这一主线让学生先整体概括再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环节深入探讨,这样学生的思维也相当清晰了,对文本的学习也更到位。特别是在记者招待会的环节上,台上的六个“鲁滨孙”和台下各“记者”们的互动环节十分精彩,大家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下一问一答,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人物生存智慧和生存能力的肯定,又能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学环节也化繁为简轻松活泼,真是一举三得。如果当时能给这六个“鲁滨孙”编上号,大家的交流就更流畅了。最后一个环节的假设填空,学生面对老师设计的几种在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生存困境时非常感兴趣,能马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想象和商讨出可行的生存方法,这个拓展思维的设计,可使学生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让学生从鲁滨逊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皮亚杰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意象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专家的引领是指路的明灯,再次衷心感谢蔡老师的指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9:26:20 | 只看该作者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是乱石野草。鲁滨孙孤独无助,面临的是严酷的生存问题。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课文叙述鲁滨孙在荒岛上选择合适的容身地方:有水源、有树阴、能防野兽,盖起简陋的住所,解决了生存的重要条件——居所。描写鲁滨孙“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解决了生存的必要条件——食物。通过这些叙述,展现了主人公的聪明才干和坚强的意志。

在荒岛上生活,还要面对被野人屠宰的恐惧,这也非常惊险。发现野人的脚印,“恐惧万分”“不安的心情”,并不是说鲁滨孙胆小,而是突出遭受野人宰割的恐怖。鲁滨孙在荒岛为生存所做的种种努力,不外乎解决食物、住所、安全和孤独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而在与世隔绝、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一个人要解决这四大难题,无疑是一种极其严酷的挑战。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为了使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我特别设计了让学生熟悉鲁滨孙战胜各种困难的经历的环节。让学生反复读课文重点部分,练习讲述鲁滨孙荒岛生存的故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谈谈从鲁滨孙的经历中想到什么,从鲁滨孙的身上学到什么。进而讨论一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如何“学会生存”,学会竞争。学生受益非浅。本文教学后,在班中掀起了读原著的热潮。从学生所写的读后感中,可以看出本文对学生思想上的触动是很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9:26:42 | 只看该作者
教后记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故事梗概,即我们通常说的“缩写”。文中主要写了鲁滨孙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战胜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最后终于成功返回英国的事。
        首先,我利用班级图书角有意无意地提前引领学生课外阅读《鲁滨孙漂流记》,这就为后边的教学架设了一道通畅的天梯。
       上课伊始,我单刀直入:从同学们前一阵课外读书活动中,我知道你们看了《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你们能告诉老师故事都写了些什么吗?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串联说出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如:鲁滨孙被大浪冲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他在那里遇到什么什么困难,又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的?

       接着,让学生带着快速回顾或者默读课文再一次整体感知,想想文章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章脉络,又进一步理清了文章思路。
        然后重点学习文章2——8自然段。学习这部分,以学生交流、自悟为主,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用不同的符号找出相关语句,并让学生通过朗读这些句子,自读自悟,在读中体会,并让学生动笔在相应的句子上、下方做旁注,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品读的过程中,学会从文中体会鲁滨孙在荒岛的孤独无助,面临的是严峻的生存挑战,这些巨大的困难关系到自己的生死存亡,“难”中处处透着“险”。鲁滨孙在荒岛上生存所做的种种努力,不外乎解决食物、住所、安全和孤独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而在与世隔绝、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孤身一人要解决这四大难题,无疑是一种极其严酷的考验。从而又体会到鲁滨孙是个机智坚强、不畏艰险、聪明能干、善于思考、积极面对生活的人,这样就轻易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从鲁滨孙经历中想到什么,从鲁滨孙身上学到什么?从而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说话的能力。进而联系到当今社会,人们应该如何学会生存、学会竞争?使学生学以至用,从中受到启迪。这样教学非常有实用性,教会了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积极面对人生。
       最后,再次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这项课外训练拓展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进一步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
        总之,教学时我认真钻研教材,既做到了备教材,更做到教前备学生,从而精心设计教案,巧妙地设计过渡语,过渡自然。整节课既做到突破重点,又巧妙地冲破了难点,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步步紧凑,突出教学重点,避开平均用力,教学思路十分清晰,有条理。
        美中不足的是时间分配不够恰当,前松后紧,而导致后面的问题给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不够充足,提问面不广,达不到自己预设效果;对于学生回答有所偏离时,引导得不够顺畅,有些牵强;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力度不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2: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