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10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23:4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拿到这篇课文,认真地读了三遍,还没有一点教学的思路,我的兴趣点集中在“进化论”和“胚胎发育规律”上,总是想着:小时候关于飞行的梦是不是真的与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鸟”有关?母腹中的胎儿怎样再现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于是我从网上查找了胎儿发育过程的相关资料,阅读了进化论的相关内容。再次阅读课文,作者童年天真可爱、爱寻根究底的形象跃然纸上,我发现课文的语言是那么幽默,那么富有童趣,那么,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过程会是怎样的呢?我叫了班上好、中、差三位学生阅读课文,他们觉得这篇文章不好理解,同时又和我一样,对“胚胎发育规律”和“进化论”等问题充满了疑惑与好奇。于是我思考,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怎样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语言,感受作者童年的形象,怎样把课文的理解与语言的感悟融为一体?最后,我决定按照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以“发现”为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提问,主动探究,养成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课外知识的补充阅读,满足学生兴趣,初步了解进化论的相关知识。第二课时以“形象”感悟为线索,引导学生欣赏课外的语言,体会费奥多罗夫童年天真可爱的形象,享受童年发现的快乐。
   由于教学时“以学路定教路”,满足学生的兴趣,遵循了学生阅读的规律,所以,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通过逐段的初读情况检查,不仅使学生较快地读通了课文,理解了字词和课文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学得扎实到位。
   2、通过教师示范与点拨,学生较好地学会了抓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性格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3、通过对作者童年形象的感悟,欣赏了课文的语言特色;通过模仿课文说自己童年的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地做到了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熏陶的和谐共振。
   4、重视课外知识的补充阅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23:50:18 | 只看该作者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这是我第二次教学《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备课时,第一次教学这篇文章的种种不足就浮现在眼前,因此,无论是对教材的分析,还是对学情的估计,我都进行了较为周密的考虑,盼望能有所突破。

    也许是准备充分的原因,前面的课堂效果较为理想,我心中颇为得意。没想到,意外出现了。当我问:“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许多发现,来,说说吧!”(我预先认为这将是一个精彩的瞬间)刚才还热闹的课堂一下子沉寂了下来,一个个默不作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突然,我脑中灵光一闪,何不讲一讲自己童年的发现来启发启发学生。我马上想到“蜘蛛在雨天结竖网,晴天结横网”,面带微笑对学生说:“这样,我先来讲一个我童年时候的发现吧!”“好!”顿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慢慢地讲到:“小时候呀……”话音刚落,教室里便慢慢地嘀咕开了。但这时学生说出的发现多是用眼睛看到的,这种情况下,我让学生回忆课文,让他们说说作者的童年发现是什么,是用什么发现的,从而让他们知道发现可以是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甚至可以用脑子想。这样学生的观察就会是多角度的,对他们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将很有作用。    课堂中的这个小插曲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常会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情况,首先,教师切忌动怒,必须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驾驭感情,保持冷静。“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应用教学机智的原则之一。冷静,能让我们的头脑更清楚,思维更敏捷,能让灵感在刹那间迸发出来,更能恰当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其次,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意外情况。我们虽然可以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情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我在备这一课时,就根本不觉得让学生说自己的发现是一个难点,反而觉得只要教师一提出这个问题,学生就能很快说出很多发现来。因此,完全没料到学生会出现思维障碍,出现冷场。但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用我自己童年时的一个小发现来抛砖引玉,打破了僵局,唤醒了学生生活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一点就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同时也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多么重要。
  当然,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思考──实践,长期坚持,循环往复,经过艰苦磨砺和用心领悟而来的。它像一个人的语感一样,是属于个性化的范畴,是一种驾驭课堂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它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开阔的心胸、敏捷的思维、丰富的阅历、迅捷的反应力等。因此,我们不能不永远当“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23:50:40 | 只看该作者
把眼睛擦得亮亮的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今天周一,在升旗仪式上,我们班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夺得流动红旗,一扫前几周郁闷的心情。同学们也个个脸上露出笑容——要知道,前三周我们班级在全校卫生、纪律检查评比中从第五,到第七,再到上周的第九,一路上以这有规律地下滑,让人心里颇不平静,学生们也感觉到了来自老师的压力。

还好,学生们还算争气,憋了几周的“恶气”在今天终于得以一吐为快。

第二节上语文课。准备讲《童年的发现》一课。怎样导入新课才会把大家早上的愉快情绪带入新课文的学习中呢?想了想,我决定放弃原先设计好的导入方式,给同学们开个小小的玩笑。

上课铃响过后,我走进教室,师生问好后。待大家坐稳了,我问道:“今天,我们班终于夺得了流动红旗,大家高兴吗?”

“高兴!”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同时每人的脸上露出灿烂而又幸福的笑容,也难怪,压抑了三个星期的心情今天得以释放,不高兴才怪呢!

“我也很高兴。”我继续说道,“记得上个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文章,叫做《窃读记》,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为我们提供了——”我故意停顿了下来。学生们则齐声说:“提供了物质营养。”

“那么读书呢?”

“为我们提供了精神养料。”学生们已经习惯在我故意停顿后补充我说的话了。

“精神养料从哪来呢?”

“读书。”同学们的声音相当肯定,也很一致。

“不错,沙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那我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就不是吸收精神养料吗?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通道就不是精神养料吗?”

“是。”下面的声音明显有点小了。

“今天,老师也很高兴,想趁这个机会来品尝一下这精神养料的味道。怎么品尝呢?”我边说边看了看黑板,说,“就品尝品尝老师在黑板上留下的粉笔末的味道吧!”

“唏——”教室里响声一片。

我伸出手来,用右手中指在黑板上划了一下,上面立刻显出手指画过的痕迹,手往下落的过程中,我已经悄悄地将中指换成了食指,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啊——”响声一片,好些同学,嘴巴张得也大大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感觉不可思议,眼神中显出很不理解的样子——大概在想老师也太不讲卫生了吧,粉笔末也敢吃啊?

“大家谁愿意来品尝一下?”我问道。

教室里鸦雀无声,静极了,谁也不想来“冒险”。

“好吧,你们不尝,我再来尝一次给你们看。”说罢,我又把刚才的动作做了一遍,居然还没有人看出什么破绽来。我暗自得意,下面的教学就可以按计划顺利进行了。

我再次请同学们来尝一尝,还是没有人来。我为他们的坦诚感到欣慰——没有哪一个学生为了维护老师的面子而前来冒险。

“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呢尝一尝这精神食粮的味道呢?你们不敢吃,而老师却敢吃呢?请大家再把刚才老师做的动作的前后经过再想一想,给老师一个合理的解释吧。”

片刻之后,终于有学生若有所悟似的“哦,我知道了。”立即兴奋地高高地举起手来,接着就有好多学生也举起了手,大家仿佛一 下子就像是从睡梦中惊醒了一样。

我请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有什么发现。

“老师,你骗我们,你刚才根本就没有吃。”

“谁说我没有吃,全班同学可是都看着我呢,我还吃了两次呢!”我说得也是振振有辞。

“你刚才是用中指擦的黑板,可是你却是吃的食指。”

“就是,就是......”下面许多同学附和着。

我笑了笑,说:“那刚才为什么全班52个同学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个问题呢?”

说完,我在黑板的正上方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发现”两个字,然后继续说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个同学每天一睁开眼睛,从早到晚看到我多少东西啊,可是我们看到的这么多东西有哪些在你看来是有价值的呢?我们是那样不珍惜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景和物啊,还记得那老师说过的那个美国作海伦.凯勒吗?她生活在一个漆黑的、寂静无声的世界里,但她却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让自己的生命之花弄得是那样绚烂多彩,我们同她相比,是多么的幸运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爱自己的眼睛,好好地利用自己的眼睛呢?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那样的五彩缤纷,伟大的雕刻家罗丹说:“我们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这美好的童年时光里,让我们用自己明亮而又富有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吧。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童年的发现》。

。。。。。。

接下来,整节课进行的顺利极了,同学们听得也比以前更认真,看得尤其仔细。虽然前面的导入时间略显得长了一些,但是我觉得却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好了极好的情感铺垫。

想一想,这也许就是人们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3 13: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