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4-14 20:05:52
|
只看该作者
七年级语文网络教研内容 (一)
各位老师:期中考试虽然早已尘埃落定,全区的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亦已开过,大家对自己下一阶段教学努力的方向也已了然于胸。但如何加强考试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现在,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和本班的考试情况,对期中试卷发表评论。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开诚布公,指出试题存在的不足及命制想法。您中肯的意见将有助于我们以后改进工作,命制出更加高质的试卷。 (跟帖请注明学校和姓名,便于我们考核。谢谢大家!)
提升语文能力从阅读抓起
------七年级期中语文试卷分析
丹徒区支显宗中学 周月辉
2010-2011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为今后更加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进一步树立质量第一的教学意识,在认真分析试卷、分析学生得分情况的基础之上,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现分析如下: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考查范围为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课文,试卷由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古诗文和现代文的阅读理解及写作三大板块组成,分别考查了学生知识积累、分析理解、语言运用等能力。同时,这份试卷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原则,整个题目的设置科学有序,分值分配合理,能够从学生的得分来反馈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基础积累的考查既有课本内的字词、名句,又有课外的千家诗。阅读文段大部分来自于课内,进一步强化了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习惯的考查。这一思路既考查了老师平时教学的情况,又检测了学生的掌握程度,旨在检验老师在教学中是否用好例子、用活例子。写作部分注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总之,本次调研考试的命题思路:以教材为蓝本,以课内篇目为主,强调双基,注重运用,突出考查能力。个人认为,本次考试的命题还有三大特色:
1、语言运用题的设置,贴近生活,富于生活气息,注重时事性和人文性,显得鲜活而有感染力。难度系数也较大。如:第四题,“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的新闻概括;第五题,网络热词“给力”的解释。更为难得的是,对“地球一小时”全球推广大使李冰冰的采访,对《人民日报》使用“给力”一词的现象发表评论,正好考查了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的学习情况。
2、试题的设置在基础性和灵活性结合的基础上,凸显灵活性。整份试卷除了第1、2、8、9题是记忆题外,其余都是灵活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和水平。
3、试题在注重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思想的熏陶、文化的积淀、人文素养的提高。如:《千家诗》的默写,是知识面的拓宽、古典文化的积累;“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的新闻概括、《人民日报》使用网络热词“给力”的现象评论,是关注生活、关心时政意识的培养;赵普、王冕勤奋苦读故事的阅读,是热爱学习、培养读书意识的熏陶;我们家小男子汉的性格分析,是学会独立、学会做人的思想教育;对沈从文故居的游览、赤子情怀的理解,是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考情分析
1、积累运用部分
第1题的注音写字,第2题的背诵默写,得分率较高,说明老师们都很注重知识的积累,狠抓基础。第3题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第5题针对某一现象发表评论,得分率较低,分别只有60%和20%。第3题概括新闻,虽然从客观上看新闻体裁学生没有接触过,第五单元才涉及,但是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应该是初一年级训练的重点,这说明平时的训练还没到位,学生的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第5题发表评论,备选答案有三个,并强调意思对即可,但还是没几个学生拿到分,我猜想学生对《人民日报》的性质可能都不了解,加上没有很好的审清题目“素以严谨平实著称的党报”几个字的内涵,答案自然不在谱上。这说明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还不够贴近生活,还需加强审题能力、评判事物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2、阅读理解部分
课内阅读:古诗文阅读除第9题句子翻译得分率为85%外,其余题目得分率都不超过65%。现代文阅读除第13题用文中原句回答得分率为90%外,其余题目平均得分率都不到55%。尤其是第15题,对文中 “忍不住”、“忍住了”两句话的理解,得分率仅为37.5% 。这让我疑惑,平时的语文课都上到哪里去了?都是讲过的题目,学生为什么不会答?
课外阅读:第17、18题考查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行文思路的能力,得分率为60% ,虽然不高,但作为课外阅读,还能看得下去。第19、20、21题,要求学生能综合全文,结合自己的文化底蕴,领悟作品的内涵,探究作品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得分率仅为29% ,可谓惨不忍睹。散文的阅读,最难的地方就是对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悟。这也是学生阅读面窄,文化底蕴薄,阅读能力差所致。
综合阐述:阅读始终是学生的难点,也是学生失分的重灾区。究其原因,核心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困难,这不是技巧能解决的问题,考试最明显的是,一旦文本容易,学生理解到位,得分就高,一旦文本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作者情感含蓄,学生就难以揣摩,不好把握,得分就不理想。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本的出路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3、写作部分
半命题作文《我渴望 》得分率为73.8% ,优秀率21.6% ,及格率96.2% 。这说明书写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但要写的真挚感人,写出“彩”来,又不那么容易了。
三、对以后教学的启示
1、落实课堂教学
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是课堂,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古诗文阅读和课内阅读选自课内,从答题的效果来看,很多学生对教材还不能熟练掌握,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精读品析环节,并利用例子来举一反三,要把知识点落到实处,否则,语文读写听说迁移能力的培养从何谈起呢?
2、加强阅读训练
阅读是学生的弱点,所以应该注重并进行强化训练。“阅读、思考、表达”三位一体: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动笔,即有思考的阅读,有表达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我们的语文教学,学生多数是在“听讨论”,没有认认真真阅读、思考、表达,阅读实践少。
3、重视写作训练
写作首先要注重阅读。面对现实的学生阅读面过窄的情况,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加大学生的阅读量。督促学生多阅读,多揣摩,多借鉴,多练笔,提高作文表达能力。其次,还要注重学生生活素材的积累。素材积累是基础,要善于梳理生活;感受细节。最后,还要注重写作技术的传达、研究、实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