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5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公开课《木兰从军》教学案例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08:1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地贯彻着这一理念。在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木兰从军》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木兰从军的有关资料,组织学生观看《木兰从军》的动画片等,让学生对花木兰有个大概的了解后,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教学设计,组织学生阅读感悟,让语文课堂因此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木兰从军》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深入浅出地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了。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花木兰为什么要从军呢?
生2:我想知道花木兰从军的经历如何呢?
生3:我想知道花木兰从军的结果怎样?
师:(满怀激情、好奇地)那大家通过预习《木兰从军》,都了解到了些什么呢?
(生争先恐后发言,众说纷纭)
生1: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生2:因为北方经常发生战争,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又小,所以花木兰替父从军。
生3:花木兰是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
生4:花木兰征战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
生5:当花木兰换上心爱的女装后,她的战友都惊讶了!
……
师:(关切地)那大家在预习中是否遇到过什么问题吗?
生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北方”是哪里啊?我们和谁打仗啊?
生2:古时候,“北方”就是指长城的北面。那里是匈奴,匈奴一直进攻我们中原地区,我们就是和匈奴打仗。
生3: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生4:因为古时候女人是不可以从军的,被发现了要杀头的。
生5:“赫赫战功”是什么意思?
生6:“赫赫战功”是指功劳很多!
生7:还指功劳很大!
师:(兴奋地)说得真好,功劳又大又多,才能说“赫赫战功”。多年征战,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被称为——(女英雄)
师:(疑惑,充满期待)为什么说花木兰是位女英雄,她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从军呢?
(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涌跃发言。)
生1: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朝廷不断下达紧急征兵的文书。可见,边疆军情紧急。
生2:一天,木兰在街上看到征兵文书中父亲的名字赫然在列,她不由得焦急万分。
(师灵机一动,顺势利导)
师:(充满好奇、疑惑)这时的木兰为什么要“焦急万分”呢?
生1:因为父亲年老多病,不能去从军打仗。
生2:如果去了,不仅不能保家卫国,还会因无抵抗力而被战死。
师:(神情凝重地一愣)难怪木兰是“焦急万分”呀!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1:弟弟又小,还不到当兵的年龄。
生2:“可是,朝廷颁发的征兵令谁又能违抗呢?”也是花木兰决定从军的原因。
师:是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正当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朝廷颁发的征兵令谁也不能违抗。可是家里竟无人能去从军打仗,这真是让花木兰“愁眉不展”呀!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花木兰此时此刻的心情表达出来呢?
(指名读、评议读、挑战读、范读、引读、齐读。)
师:(忧心忡忡地)木兰要从军,在当时是绝对不允许的,家人会百般阻止她的,她是如何一一说服家人的呢?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1:父亲,您年老多病,怎么打得过凶猛的敌人呢?
生2:我虽然是个女子,但是从小就喜欢习武练功,我可有一身高超的武艺哦!你们就放心吧。
生3:母亲,你不舍得女儿从军,难道就舍得年老多病的父亲去吗?
生4:弟弟,你快快长大,在家要替姐姐好好孝顺父母。
……
师:(激情地)是啊!花木兰为了要替父从军,想出了好多理由去说服家人,真不愧是——
生齐声:(情绪高涨)一位女英雄。
师:(钦佩地)花木兰征战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真不愧是——
生齐声:(自豪地)一位英女雄。
师:(神情激动)花木兰征战十二年后回到家,将士们看到文静俊美的木兰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1:你和我们一同征战多年,原来你竟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呀?
生2:你作战就像我们男儿一样英勇,想不到你却是这样一位美貌的女子啊!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08:12:26 | 只看该作者
三、教后感悟
1、“自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标准》谈到的“自主”,是指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三者,“自主”是前提,也是关键。如果学生没有“自主”,那么“合作、探究”也就无从谈起了。“自主”,就是还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度,让学生拥有主动权和选择权。
本案例中,导入释题后的过程,看似让学生自由化地交流,恰恰是学生自主学习丰收成果的展示。这些收获和课堂所得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是自觉、主动、积极、独立学习的收获,其含金量是最高的。而且,每次交流预习所得,课堂气氛都是极为热烈的。因为,自主预习的收获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成就感、自豪感。竞相想展示一番,学习的兴趣也就随之高昂了。
2、“合作”,为学生深度探究作好铺垫。
“合作”一定要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上。“合作”是为了追求互助,学生个体资源的共享。没有“自主”为前提,个体的资源就没有积淀和丰厚,“合作”的效应就无法体现。
而且,“合作”仍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延伸,是在群体中自主学习。是借助他人的知识、思维、理解来解决自己尚存在的疑惑。
《木兰从军》教学前,学生都有充分的预习,个体的感受和理解都有了基础。鉴此,课堂教学的第二环节就是合作交流,互相解疑,为探究有“两度”做好铺垫。
3、“探究”,让孩子的思维有一定的深度、广度。
“探究”是进一步借助扩散思维、创新思维,以求得对文本更深的理解。“学贵有疑”。有疑,是探究的前提条件,也是探究的根本目的。但是,就中年级而言,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阅读的习惯、愿意质疑、会质疑,要比具体地要求学生去“探究”重要得多。
因此,《木兰从军》的教学过程,在引导学生经过“自主”、“合作”两个阶段,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对花木兰的形象已经大致了解后,为了进一步强化花木兰女英雄的形象,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我便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本的内涵:花木兰的精神品质,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案例反思:
本课教学,我力求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符合课改要求,准备充分,内容翔实,教法得当。
1、有效提问,平等交流。
有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尽量以平等语气与学生商讨,是本案例教法上的最突出特点。在问题的提出、课堂讨论、关键内容的选定乃至师生交流时教师的语气等方面,本人都充分考虑到尊重学生。
2、抓住中心,感受人物。
在备课中,我熟读教材,根据花木兰孝敬长辈、对家的热爱和勇敢顽强、对国的热爱两个优秀品质,选定文章的精彩片段作为学生阅读探究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去感知课文,找到课文的中心“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赫赫战功、英勇善战”。通过这一铺垫,学生就有了走近这位巾帼英雄深入去了解她的基础。
3,以读促悟,模仿表演。
语文课突出“读”就读出了语文教学的特色,特别是“读”的不同方式,既激发了学生阅读欲望,又增强了课堂的文化氛围。如由“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引出本文的一个片段:“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木兰见父亲的名字赫然在列,心里十分着急。她想:父亲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到当兵的年龄。于是,她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一内容为了体现花木兰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文章包含着一对矛盾冲突:朝廷紧急征兵与父老弟幼的矛盾。难怪花木兰看到父亲名字在征兵文书上会“焦急万分”了。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离这段历史很远的今天,很难理解花木兰当时的情感,于是,教学中,我组织了不同层次的朗读来体会花木兰“焦急万分”的心情,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细细品味花木兰的这份孝心。
     她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的呢?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和她对家人的热爱,此时我运用“模仿表演”: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
4、注重本色,“两性”统一。
案例中,我注重语文教学本色,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品味句意,领悟中心,培养情感。为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我除了点明我们黄陂是花木兰的故乡外,还设计了“将士们看到文静俊美的木兰会说些什么呢?”、“讲一讲木兰从军的故事,尽量用到课文中的词语”、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的人”一系列多向互动情境,通过感悟、表达与创新,让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敢于“大胆地说”,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们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新课程标准》倡导师生共同成长。在本案例中,,我充分感受到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自己的收获也非常大。通过本课教学,我进一步实践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然而,由于学生阅读面较窄,教师对有些问题的引导不够深入,放手过多,因而,留给学生探索的问题显得有些“苍白”。
总之,本案例中我坚持语文教学的本色,依据“阅读是个性化行为”理念设计组织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由此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我会将这种阅读指导课延续下去,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细心捕捉学生们闪现的灵光、创新的火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07: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