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事实上心理疾病近年来有明显低龄化的趋势。根据数据显示,据了解,忽视儿童心理健康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很多人错误地以为,小学生不懂事就不创20%的儿童有抑抑都症缺、4%的儿童被诊断为临床重症抑郁。重症抑郁最大的潜在危险是自杀行为,这便是现在青少年自杀事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生使这些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分析当今小学生生活的社会现状,就不难发现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小学生会产生心理问题。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宠爱,使他们养成了娇生惯养、自私任性的性格,且依赖思想特别严重,同时他们又正处在身心发育时期,对任何新事物感到新奇,电视游戏的惊险刺激,他们都想去尝试模仿,但他们又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脑海里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只是随着自己的意愿行事,遇到顺心的事就开怀大笑道受一丁点儿挫折就荽靡不振。其实,学生碰到问题而产生的忧愁苦问,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
因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增强他们心理健康的意识,促使他们正确对待自我、学习与生活,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心灵的交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斗志。青春期的教育本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感化。而爱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爱又是相互的,老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爱需要沟通,老师的赞美和鼓励则是沟通的桥梁。给予学生肯定和赏识,不仅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信、可领话这样学生就会乐于接近你,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当老师微笑地走上讲台,用明亮有力的眼神注视着每一个学生时,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在注视着我,老师重视我,尤其是一些学困生,老师更应让他们感觉自己并没有被冷落,从而挖掘学生的心理潜力,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因而给胆怯的学生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自信的微笑,一个“你能行”的暗示,让他们战胜自卑的心理,与其他同学平等相处,立竞争乐观的精神面貌共同参与学习。
总之,现代教育迫切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多了解一点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讲究教育的艺术,通过多渠道、多方位把学生引向正确的健康发展的轨道。它不仅能使我们的工作开展得得心应手,而且还能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做出有益的贡献。但愿我们人人都能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我们应该本着“学习着,快乐着”的理念,从关注学生的心灵入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身心也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