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8 08:12:42
|
只看该作者
教后反思:本文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深受学生喜爱。因此,我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上作了如下安排:运用各种方法学习生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悟,并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体会感叹句的语气。阅读教学应立足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我觉得本堂课上得比较扎实,学生注意力集中,发言积极,在我有目的的引导和匠心设计下,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一、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课伊始,让学生观察葫芦图片,直观感受小葫芦的可爱,训练说话能力,体现语文源自生活又回归生活的新理念。二、识记字形的方法多样、生动有趣,还有意识地进行举一反三,使学生会运用语言。三、重视语言的积累与内化,培养语感。第一自然段语言优美,描写细腻,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层次体会,理解重点词句,进而有感情地朗读,我在教学时,通过想象、换词比较、词语拓展运用等方式品词析句,把孩子带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使其身临其境,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感叹句的指导水到渠成。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多读可以训练语感,本堂课,我始终把指导学生的朗读放在首位。尤其重视范读,由教师的情感直接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在无意的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比纯粹的教给朗读技巧效果理想得多。此外,通过个别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大声读、轻声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悟,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