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优秀教案《洗澡BABY》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23:2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设计意图:
季节的转变,天气越来越热,小朋友们每天要洗澡。本次活动以音乐和舞蹈的形式让幼儿感到洗澡的快乐,设计的这个韵律活动想把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与培养幼儿感受表现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轻松愉快的掌握洗澡的方法,并能大胆想象,创造性的用富有节奏感、美感的动作表现生活活动,享受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教材分析:
洗澡BABY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对幼儿来说(尤其是现在这个季节)这个内容比较熟悉,也比较亲切。幼儿的已有经验会很丰富,那么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就会很大。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大胆想象,积极探索,表现各种洗澡的动作,整个活动通过搓洗、冲水、擦干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三、活动目标
1、乐于用身体的不同部位随音乐舞蹈,充分享受自由舞蹈的乐趣。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用双手有节奏地搓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并使动作具有美感。
3、培养幼儿爱洗澡、爱清洁的良好生活习惯,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习惯。
四、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的手上套一个毛毛球,每人一块垫子。
2、活动用的音乐磁带。
五、教法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才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表现活动。
1、游戏法:在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展现自己,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
2、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和场景,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发展。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过的活动,孩子们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
4、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演一演等多种感官参与,使活动更为丰富和有趣。
六、活动过程:
一、游戏——毛毛球爬
师:宝宝,把你们的小手举起来,漂亮吗?我们和毛毛球来做游戏吧。老师唱到哪儿,你就让毛毛球爬到哪儿。(老师可以有快有慢,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设计的这个环节让幼儿在自由游戏中先熟悉身体的各个部位。)
二、帮脏小猪想办法
师:我好像听到谁在哭?小猪哥哥为什么要哭?小猪自述说:大家都嫌我脏,不愿意和我玩。
师:你有什么办法让小猪变干净呢?
(设计的这个环节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帮助小猪想办法,也教育了孩子要关心他人,创设了这样熟悉的情景,能够紧紧抓住幼儿的注意力。)
三、学习跳洗澡舞
1、探索用双手有节奏地搓身体各部位的动作。
(1)初步尝试跳洗澡舞
(a)宝宝们想跳洗澡舞吗?可以怎么做呢?幼儿听音乐自由跳洗澡舞。
(b)师、你洗了身体的什么地方,是怎么洗的呢?幼儿边说边做,教师提升幼儿的动作,集体模仿。
(这个环节在音乐声中,孩子们回忆着洗澡的各种动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表现来提炼幼儿有创意的舞蹈动作,集体模仿。)
2、欣赏小猪跳洗澡舞。
小猪:我要回家洗澡了。
师幼拍手欣赏。
(这个环节幼儿在欣赏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帮助他人后的快乐,并且也得到了休息。)
四、学习互相合作跳洗澡舞
1、师:我发现有的宝宝够不着后背怎么办呢?
教师小结:我们大家要互相帮助,找一个好朋友,一起把全身上下洗一遍。
2、幼儿听音乐跳洗澡舞
(这个环节再现了幼儿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幼儿相互合作,提升了动作的难度,并增强了活动的气氛。)
五、冲水洗澡
师:宝宝们能够互相帮助,搓出了许多泡泡,我帮你们冲冲水吧,水冲到哪里,你的手就搓到哪里。
(这个环节为了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增加了具体的形象来调动活动的气氛,鼓励幼儿再次合作。)
六、在音乐声中放松
师:让我们用毛巾把水珠擦干吧。(幼儿听音乐用毛巾擦干身体的各个部分)
(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表现了各种洗澡的动作,比较兴奋,也会感到比较累,这时一段优美抒情的音乐能放松动作和舒缓心情,并使整个活动具有完整性。)
七、结束活动
鼓励宝宝爱清洁,勤洗澡
师:洗澡是一件舒服的事,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干净,我们小朋友要爱洗澡,好吗?
(天气越来越热,这个环节主要鼓励大家都做个爱清洁的好宝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9: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