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9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枚金币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1:1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金钱一枚金币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本单元三篇主体课文都是按照事情的先后发展顺序来写的,与之对比,自读课文中的几段内容则是并列写的,要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这一点,我设计了三步走的战略方针:一.前两篇课文,通过读、讲及说主要内容等,体会写作特点。二.到第三篇课文,先明确提出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方法,然后回顾前两篇再次体会这种写法,最后说说第三篇课文是怎样按照这个顺序写的。三.学习自读课文,提出并列的写法,与之对比,深化对两种写法的认识。
    《一枚金币》是本单元首篇课文,结合单元整体安排和本课特点,我抓住了以下三条线索来教学此文:1.故事情节发展线。通过读、讲故事及说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作的思路。2.人物心理线。抓住两个“受不了”体会人物心情。3.思想内容线。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懂得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懂得金钱所包含的劳动价值,知道珍惜财富。
学情分析
    对于现在大多数孩子来说,充裕的物质生活,使他们正像文中的儿子一样,看不到父母挣钱的辛苦,不懂得金钱中包含有劳动价值,当然也就不知道珍惜。学习本课,要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到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在今后生活中懂得正确对待金钱,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重点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2.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要知道珍惜。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进入故事情境
    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相机板书:老人儿子)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层次;再现名言,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二)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老人“受不了”时的心情
   1.默读第二部分(2~8自然段)体会:有这样一个懒儿子,老人是什么心情?
   2.联系实际,体会父亲“受不了”的心情。
   3.分角色朗读,读出老人的感受。
  (三)学习儿子与父亲的三次对话,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1.默读儿子三次“挣”钱的经过,同桌合作口头填下表。
    次序钱的来源父亲是怎么做的儿子的表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指名填表后,进行观察比较,根据自己的发现质疑。
    学生可能会问:
    (1)为什么前两次儿子都笑了,而第三次却“受不了”了?
    (2)父亲为什么要把金币扔进火炉里?
    (3)前两次父亲怎么知道那钱不是儿子挣的?
    确定第一问为研读重点,利用表格对比学习前两次与第三次。
    [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应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无论思考、讨论什么问题,都要立足于自读,自己产生问题,引起思考。]
   2.朗读讨论,前两次儿子为什么笑了。
   (1)分角色朗读前两次对话。
     指导朗读,引导读出母亲对儿子的溺爱与纵容,读出父亲的失望与痛苦。
     第二次对话中,抓住“筋疲力尽”、“满头大汗”,读好儿子骗父亲的话,引导积累带“汗”字的词语:汗如雨下、汗流浃背、汗流满面。(用动作来提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读后交流:父亲两次把儿子的钱扔进火炉里,儿子都笑了,假如你就是那个儿子,你为什么笑?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阅读中,容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利用这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会得到独特的感受、体验,很好地理解书中人物的心情。]
   3.对比阅读第三次对话,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1)分角色朗读。
    (2)评价,重点评儿子的话读得怎么样。
    (3)创设情境:要想读好儿子的话,就要像演员一样去体验生活。
      ①熟悉剧本:第三次这枚金币是怎么挣来的?(板画一枚金币)学生默读这部分,勾画出重点词、句交流。
      ②体验生活,以六月天割麦为例,说说儿子为挣这枚金币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劳动;抓住“苦差使”、“当牛当马”、“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来体会劳动的辛苦。最后归纳出这枚金币是辛勤劳动、流血流汗换来的。(板书:辛勤劳动流血流汗)
     [仅凭那些重点词句,学生是无法体会到劳动的艰辛的,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思维与想像空间,使他们获得更深切的感受。]
      在谈到六月天割麦时的炎热时,再现带“汗”字的词语,
     [学生积累过的词、句及名言等,我们应尽可能多的在适当的语境中再现,给他们做运用的示范,既巩固了积累,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运用自己所积累词句的习惯。]
   (4)角色互换,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激情、交流:儿子辛勤劳动,流血流汗挣来的金币,却被扔进了火炉,那扔进去的,不只是金币,而是他整整一个星期的血汗啊!同学们,假如你是儿子,你现在会怎么想?说一说。
   (5)朗读儿子的话,再次体会他“受不了”时的心情。
     师可指名读、范读、激情引读,在读中体会。
     [通过激情澎湃地读,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入体会人物心情。]
   (6)父子对比,再次体会父亲“受不了”时的心情。
     父亲的钱也是辛勤劳动、流血流汗换来的,父亲只扔了他一枚金币,他就受不了,他花钱如流水,花了父亲多少枚金币啊,父亲会是多么的“受不了”啊!(指板书。)
   (7)解决其他质疑,请刚才提问的同学来回答各自的问题。
   4.师小结全文。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那么,这个故事中那位高尚的人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师边说边把板书圈画成一个人脸状,指板书。)金钱是辛勤劳动,甚至流血流汗换来的,要知道珍惜。
  (四)联系实际,激情导行
    1.学了这一课,你怎么看待父母给你的钱?体会父母的辛苦,知道金钱来之不易。
    2.你今后打算怎么用他们给你的钱?
  (五)作业
    1.把本节课学到的词语记在摘录笔记本上,记住它们。
    2.小组合作,完成调查报告。
      压岁钱使用情况调查
      组员原来怎么使用学这一课后有
      什么改变改变的原因
      (或不改变的原因)

板书设计:

                      爸爸     一扔      二扔         三扔



       一枚金币



                       儿子      笑        笑           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1:12:17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一)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的策略、方法
  在本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提出问题,再读文自行解答问题,通过交流,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另外,教材对四年级学生的自学水平通过“金钥匙”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因而在本课质疑环节中,我做了引导,使学生不光会自己提出问题,而且能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
  (二)角色互换,体会人物心情
  学生在阅读中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我利用这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假如你就是那个儿子,你这时笑什么?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也用此法,这招很奏效,学生把自己当成儿子,用儿子的口吻,说出了他当时的想法,很好地理解了人物心情。
  (三)联系生活学语文,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体会父亲失望痛苦的心情时,还有儿子挣钱的辛苦时,都联系了生活实际,更好地理解了课文;而在学文后,谈怎样看待父母的钱,做压岁钱使用情况调查,则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又深化了对所学的认识,指导了学生的行动。
  (四)对于积累的点滴之我见
  学生积累过的词、句以及名言等,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在适当的语境中再现,给他们做运用的示范,既巩固了积累,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运用自己所积累词句的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1:12:3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一枚金币(小学语文四年级)

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的含义一目了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但是,让四年级的孩子来读这个故事,他们未必能真正体会得到钱的来之不易,在现在的社会环境或是家庭

教育观念的背景下,学生很难体会老人的愤怒,以及儿子在挣到一枚金币后的珍惜。学生没到这个年龄,没有生活压力没有这种经历,因而也体会不到这种情

感,也就比较难理解或是深入人心。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述的子承父业,要懂得珍惜财富的故事,它揭示

出一个道理:哪怕是一枚金币,只要是亲手挣来的,也是宝贵的。课文以“儿子的感受”为线索,并从这一视角透视了金钱的价值。通过这个故事,能够培养学

生从小认识金钱,懂得争取对待金钱的好品质。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课文中,引导学生体验文章中的感情,对文章所描

写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然后便自然能体会到文章中孕育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1.认读10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以及有关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内容及寓意。


     3.通过阅读,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懂得金钱所包含的劳动价值,不做金钱的奴隶。争做做一个诚实、爱劳动的孩子。

教学重点:

     1.巩固认读10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以及有关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的内容及寓意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自主阅读、组间阅读、角色阅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理解故事的内容;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升华出文

中孕育的内涵;采用生生之间交流感受,使学生理解这一好品质的可贵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词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教师提问:“你们的零花钱都是怎么得来的?”“你们爸爸妈妈的钱又是怎么得来的?”“那么当你有了钱了,你高兴么?你要是没了零花

钱,你会不高兴么?”然后导出本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文中老人的儿子,开始是如何得到钱的,后来又是如何得到钱的,前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 阅读课文

   1.课件出示课文前3段,让同学阅读。

   2.请学生谈谈,生生之间交流:你要是这位老人,你生不生气?为什么?你会怎么做?

  3.课件出示到24自然段,继续阅读。

  4.请学生猜一猜,这时候老人的儿子心理怎么想的?他会怎么做?

5.读完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自主阅读,刚才同学读错的或是不认识不清楚的字,用字典扫除生字障碍。

2.分角色再次阅读,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纠正并强调字音的准确性。学生阅读过程中,老师把生字注意写到黑板上。

3.每个小组找出你们认为比较难理解或是以前没学过的词语2-4个,通过查词典自学后,介绍给大家。

4.小组汇报,组间交流。老师正确书写词语。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理解课文

1.课件出示生字词,巩固认读。

2.自主阅读

3.再次阅读,先读3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老人的儿子是什么样子?他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目的让学生抓住文中正面和侧面形容老人和儿子的词语,进行

对比,突出儿子的品质——花钱如流水、懒惰、懒鬼)

4.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在文中快速找出妈妈说的三段话,想一想有什么变化?她为什么这么做?

5.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6.老师继续提问:为什么第二次母亲不让儿子真的去干活挣钱?(目的让学生理解母亲爱子心切,而且母亲和儿子开始都没有理解老人的用心,从而突出并激

发学生思考老人这么做的真正目的)

7.小组讨论,从文中找出,父亲在三次接到儿子的金币时的反应。回答问题:“为什么第二次、第三次的反应和第一次一样?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理解的老

人的行为的?

8.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9.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儿子面对父亲的行为,相应的三次反应是什么。(抓住前两次的“笑”)然后提问:“儿子为什么两次都笑了?”(让学生意识到他在

父亲面前,内心感到不好意思)

重点放在第三次“受不了”时人物的心情上。让学生阅读倒数3、4自然段,找同学模仿当时儿子说话的口气,体会当时的心情。老师可以在一旁作阅读指导,

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10.课件出示一表格,表示三场对话中,父亲、母亲和儿子的态度,用文中或自己的词语概括出来。学生思考,一起填表。

11.教师总结:文中对话极多,父亲、母亲与儿子的三场对话,环境不一样,人物的情绪也不一样,只有理解了人物的心理与感情,才能读出这种变化。通过

分析课文,同学们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现在让我们再分角色读一遍,看看是否能比之前几次读的更有味道,更能表达人物情感。

12.分角色阅读

三、总结

老师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学到了些什么?或是读完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爸爸     一扔      二扔         三扔



       一枚金币



                       儿子      笑        笑           抓



一、 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的策略、方法。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提出问题,在读文自行解答问题,通过交流,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另外,教材对四年级的学生自学水平通过“金钥

匙”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因而在本课质疑环节中,我做了引导,使学生不光会提出自己的问题且能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

二、角色互换,体会人物心情。

   学生在阅读中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我利用这一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假如你就是这个儿子,你这时笑什么?说说你心理是怎么想的。”体会儿子

“受不了”时的心情,很好的理解人物心情。

三、 联系生活学语文,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体会父亲失望痛苦的心情时,还有儿子挣钱的辛苦时,都联系了生活实际,更好的理解了课文;而在学文后,谈怎样看待父母的钱,做压岁钱使用情况

调查,则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又深化了对所学的认识,指导了学生的行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 20: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