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9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轻重》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15:1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年级数学上册《轻重》教学设计

灵武市第四小学   王晓燕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经历比较活动,增强轻重的生活体验。

3、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

4、通过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

(1)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熊重、小猴轻)

(2)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3)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4)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板书课题  轻 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用观察法比较轻重。

(1)师出示一本书和一支铅笔,你能估计一下谁重谁轻吗?(书比铅笔重,铅笔比书轻。)

(2)师再出示一个空饮料瓶和一个玻璃小玩具,让学生估计谁重谁轻。(大的东西重,小的东西轻)

(3)请几位同学用手掂一掂告诉结果:空饮料瓶大但是比小玩具重,小玩具小但是比饮料瓶重。

2、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轻重。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请2—3名同学上台掂一掂。

(4)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7)小实践: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

3、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轻重。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6)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出示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

3、第3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谁最轻?谁最重?为什么?

4、第4题。

这道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

四、课堂小结,重点回顾比较轻重的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15:16:37 |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数学上册《轻重》说课稿

灵武市第四小学   王晓燕

说教材:

  “轻重”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多少和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内容选取学生身边的、常见的、较感兴趣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比较轻重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现比较的方法,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创新意识。

说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经历比较活动,增强轻重的生活体验。

3、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

4、通过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说教学重点:学会比较轻重的方法。

说教学难点: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都是刚刚走进校门的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爱说爱笑,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乐于动脑。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但都已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据我课前了解,我班的学生都已经知道物体可以比较轻重,也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较简单的比较方法(程度有差异),但是对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还了解得不是很清楚。另外,刚入学的孩子上课的良好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

(1)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熊重、小猴轻)

(2)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3)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4)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板书课题  轻 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用观察法比较轻重。

(1)师出示一本书和一支铅笔,你能估计一下谁重谁轻吗?(书比铅笔重,铅笔比书轻。)

(2)师再出示一个空饮料瓶和一个玻璃小玩具,让学生估计谁重谁轻。(大的东西重,小的东西轻)

(3)请几位同学用手掂一掂告诉结果:空饮料瓶大但是比小玩具重,小玩具小但是比饮料瓶重。

2、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轻重。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请2—3名同学上台掂一掂。

(4)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7)小实践: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

3、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轻重。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6)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出示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

3、第3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谁最轻?谁最重?为什么?

4、第4题。

这道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

四、课堂小结,重点回顾比较轻重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15:16:49 |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数学上册《轻重》教学反思

灵武四小   王晓燕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这一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仅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四十分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教学相长,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有趣的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且,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都玩过跷跷板),本课创设了两只小动物坐跷跷板的情境,比较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比较轻重的过程。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如谁比谁轻,谁比谁重等,让他们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体验轻重。

  《标准》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本节课所注重的不仅是比较的结果,更关注学生比较的过程,主要采取了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去领悟比较的方法。课堂上设计了“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步骤,安排了比较两个物体轻重的环节,让学生感到轻松、有趣,使他们很快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活动中,小朋友们一起掂、一起称,感受物体的轻和重,从而掌握比较的方法,他们发现的有些方法还非常有创意。

  3.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孩子们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以自己独特的见解解决问题,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为自己的创造而开心,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同时,我也注意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表现,使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我的体会颇深。首先,学生的天真活泼和探索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也影响了我。师生互动,学生学得高兴,我教得也轻松愉快,上课过程中,我时常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其次,也让我认识到学生的语言也很丰富,如一位学生竟然会用“平衡”一词,让我很是惊讶。最后,我也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有时没有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今后,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8 05: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