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0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央电大向灾区赠送危机与灾难心理援助光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5: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央电大向灾区赠送危机与灾难心理援助光盘
2008年06月19日 14:58
  
  中央电大向抗震救灾一线的官兵和灾区群众赠送“危机与灾难心理援助”特别节目光盘

  2008年6月13日-14日,中央电大党委书记、副校长阮智勇,中央电大音像出版社、农林医药学院、新闻办相关人员在中宣部出版局的牵头组织下,赴四川地震重灾区彭州、绵竹,将刚刚赶制完成的“危机与灾难心理援助”特别节目光盘赠送给救灾部队及受灾群众。

  6月13日上午,中宣部出版局、中央电大一行人来到位于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彭州市小渔洞镇成都军区空军某部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慰问参与抗震救灾的战士,并向给他们赠送了特别节目光盘。

  阮智勇在部队营地举行的捐赠仪式上代表中央电大向奋战在抗震抢险一线的解放军同志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他表示,抗震救灾的工作已转移到灾后重建,但灾区的伤痛可能会给参与救援的解放军战士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影响到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对救援部队的心理援助、心理干预尤为重要。“危机与灾难心理援助”特别节目特别邀请了刚从灾区一线赶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心理训练中心首席专家王择青教授主讲《针对灾后一线救援官兵的心理援助》。讲座紧密结合一线救援官兵的心理现状,从自助和专业帮助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心理危机干预技术路线、专业工具,为一线救援官兵快速恢复战斗力、预防未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提供了成功经验。

  成都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林杰少将代表救灾官兵向中宣部、中央电大表示了感谢,他说:我们的官兵已经连续一个月奋战在抗震救灾前线,“危机与灾难心理援助”特别节目制作得非常及时,对抗震救灾一线的战士来说就好像及时雨,专家们的讲授一定会给战士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帮助,使他们尽快摆脱心理阴影,快速恢复战斗力。

  6月14日上午,中宣部出版局、中央电大一行人与四川省委宣传部秘书长唐雄兴、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杜幼文等一同赶赴地震重灾区之一的绵竹市。在绵竹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举行了“中宣部出版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危机与灾难心理援助'特别节目光盘首发暨捐赠仪式”,向四川灾区及受灾群众赠送了首批特别节目光盘300套。在捐赠仪式现场,中央电大党委书记、副校长阮智勇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的采访。他说:针对汶川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的心理伤害,国务院公布并于6月8日起施行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中明确规定,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受灾群众和企业开展生产自救,积极恢复生产,并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援助工作。中央电大作为国内最大的远程教育系统组织者,在以物质的形式给灾区人民送去关爱的同时,也非常关注灾区群众及电大师生的心理健康。我们这次送来特别节目光盘,就是希望受灾群众通过心理救助,能够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早日摆脱心理阴影。他表示,中央电大及电大系统将充分发挥自身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和长期开展远程教育的优势,为灾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播特别节目、四川卫视新闻报道了此次活动的内容。

  其间,中央电大还慰问了驻抗震救灾一线的解放军302医院医疗救治站和北京军区第255野战方舱医院的医务人员,并将光盘赠送给他们。

  由中宣部和中央电大共同策划的“危机与灾难心理援助”特别节目光盘,从策划、录制到出版仅花了不到两周时间,该特别节目除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电大课程时间播出外,也将在灾区电视台免费播出,为灾区受灾群众、救灾人员及广大社会公众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帮助他们尽快的重建精神家园。


(来源:教育部网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5:58:00 | 只看该作者

王旭明:为关爱尊重别让灾区教师重复讲述悲痛

王旭明:为关爱尊重别让灾区教师重复讲述悲痛
2008年06月19日 15:00
  
 灾区优秀教师群体感动国人,但在一个节目录制现场,本应是灾区教师为主角的节目却没有邀请一名灾区教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对此作出解释:别让灾区教师重复讲述悲痛。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空前惨烈的灾难没有难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来自灾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职工以其坚强勇敢的表现博得了全世界范围内的一致好评。

  其中,灾区教师职工的表现更是感天动地。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决定,授予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优秀教师群体、映秀镇小学优秀教师群体“教育系统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授予周汝兰、王敏“教育系统抗震救灾英雄”荣誉称号,追授谭千秋“教育系统抗震救灾英雄”荣誉称号。

  而当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其担当主持人的《问教》节目录制现场与在场观众讨论这一问题时,在场的观众纷纷表示:“灾区的优秀教师表现十分感人,目前受到表彰的远远不够。”

  节目刚刚录制开始,王旭明向观众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灾区的哪一位优秀教师以及事迹?结果为写这些名字而准备的黑板根本都写不下。

  就记者前期奔赴灾区采访时了解到,在灾区,教师职工舍己救人的事迹确实很多,什邡红白镇王周明是名年轻教师,垮塌的一瞬间,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把还没跑出教室的一名女生推出教室。这时,一根粗大的横梁砸在他头上,他的头盖骨被击碎……学校行政办公室主任张文说,他从外面赶回学校时,这个女孩一见他就哭了:“王老师为了救我,被砸死了。”

  英语老师向倩在废墟中,她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她去年大学毕业,到什邡龙居小学当英语老师。向倩的父亲向忠海是什邡南泉小学副校长,他悲痛欲绝:“我可以理解,作为教师,应该这样!应该这样!”

  在场观众也提出了自己所了解的优秀教师的事迹,一位来自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的男老师表示:“我为拥有这样的同行感到骄傲,这样的教师事迹非常多,我特别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多进行表彰?”

  在场的教育部人事司一位代表表示,灾区教师的表现十分令人感动,广大教育战线的教师职工都应以他们为榜样,教育部将会陆续进行表彰,目前只是第一批,以后将会陆续表彰。

  王旭明同时向在场观众表示,本次本来应该是灾区教师为主角的节目没有邀请一名教师,因为灾区教师已经承受了巨大的悲痛,不能再把他们请来一遍遍地讲述,这是对灾区教师的关爱与尊重。


(来源:工人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6:01:00 | 只看该作者

四川各级团组织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抗震救灾纪实

四川各级团组织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抗震救灾纪实
2008年06月19日 09:27
  
 团旗在灾区飘扬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四川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抗震救灾纪实


  汶川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四川各级团组织迅速行动,紧急动员和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和志愿者,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一线,他们参与搜救被埋人员、抢救护理伤员、募集运送救灾物资、开展心理援助、服务受灾群众……成为抗震救灾一支重要力量。

  快速反应 抢险救灾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共青团四川省委快速反应,迅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全省团组织抗震救灾工作,第一时间成立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中心,强化全省团组织抗震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张彤告诉记者,团省委打破日常部门战线设置,实行战时组织动员机制,全力围绕抗震救灾开展工作。专门成立基层服务队,深入抗震救灾一线指挥共青团系统抗震救灾工作;向全省下发《关于组织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广泛动员组织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抗震救灾。

  四川各级团组织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首要的任务。各地青年突击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特别是全省基础设施行业系统,共组建了800多支青年突击队,突击队员达3.6万名,为抢修公共设施、尽快恢复灾区通电、通路、通信和供水等工作日夜奋战。

  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时,北川羌族自治县团县委副书记马晓燕正在组织五四纪念活动,她不顾自身安危,立即安全疏散了300余名在场学生,随即投入到抢险救援工作中。自那以后,在地震中失去母亲等3位亲人的马晓燕一直强忍悲痛,来回奔波于北川与绵阳九洲体育馆灾民安置点之间,承担着受灾群众情绪安抚、救灾物资发放等工作。

  共青团绵阳市委书记廖雪梅,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带领47名医疗志愿者,迅速赶往震灾的北川县。他们冒雨艰难跋涉在被山体滑坡严重损坏的山路上,在遭遇数次余震后,终于在5月13日上午赶到北川中学紧张投入救援,在第一时间挽救了大批生命。

  为缓解绵阳市的交通运输压力,廖雪梅创造性地发起“红丝带”爱心车队,动员出租车、私家车主免费运送伤员、志愿者,搭建绿色交通通道。日前,廖雪梅刚刚被选为团十六大代表,并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团十六大。她说:“越是危难,越考验团干部,我们要以抗震救灾的实际胜利迎接团十六大的胜利召开。”

  灾区一线 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四川这次地震灾害,灾情重、灾面广、受灾人口众多,灾区急需大批志愿服务人员。四川各级团组织迅速组织招募志愿者,截至6月6日,各级志愿者指挥中心共接受报名117.9万人,有组织、成建制派出志愿者共16.1万人,累计128.5万人次,积极参与搜救被埋人员、抢救护理伤员、心理抚慰调适、排查灾害隐患、开展义务献血、后方后勤服务等工作。

  在志愿者队伍中,大学生志愿者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地震灾害以来,四川省内各高校学生积极踊跃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报名人数超过60万。全省各级团组织重点选派了8.1万余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通过定点包片、接力帮扶、定期轮换的方式,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工作。

  地震发生以来,团中央已向四川灾区派出22支共900余人的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服务队;派出“12355灾区青少年心理康复援助专家志愿团”共3批、516名心理咨询专家志愿者。目前,这些志愿者均连续奋战在灾区一线。

  熊述娟,北京城市学院二年级学生。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四川什邡市老家探亲。尽管在灾难中爷爷等几位亲人不幸遇难,弟弟失踪,熊述娟仍然主动加入到救灾志愿者的行列,在当地灾民安置点协助开展医疗护理、救灾物品分发等工作。她说:“我会把每一位受灾群众当作亲人,尽自己的努力为他们服好务,让他们少吃苦。”

  地震发生初期记者在重灾区北川县看到,青年志愿者与解放军、武警官兵等救援队伍一道,抢救埋在废墟下的受困人员,帮助疏散和安置受灾群众。不少从北川县、安县等靠近震中山区逃出的当地居民,就是在半道中遇到前来接应的青年志愿者,才得以快速脱险。

  地震发生以来,共青团四川省委着力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抗震救灾志愿服务体系。目前,四川省、市、县三级都建立了志愿者服务指挥中心,灾民安置点都设有志愿者服务站,各种专业志愿服务队深入灾区开展流动服务。

  团旗插在安置点 支部建在帐篷里

  针对重灾区团组织受损严重的现状,四川在灾区加强临时团组织建设。在受灾群众安置点广泛开展“团旗插在安置点,支部建在帐篷里”主题活动,重点建立临时团支部、志愿服务工作站、手拉手红领巾帐篷书屋的“三位一体”工作阵地,切实用于灾区青少年服务。目前全省已在灾民安置点建立起208个临时团支部。

  记者在重灾区绵阳市看到,为了让受灾青少年尽快走出阴影,当地团组织在团员青年比较集中的安置点组建临时团支部、少先队组织,建起了40多个青少年活动室、红领巾书屋,组织2000余名学习辅导志愿者、心理疏导志愿者等为安置点的受灾青少年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地震灾害阴影,重树生活信心。

  截至6月6日,四川各级共青团组织共累计募集救灾资金8455.8万元,物品价值8977.3万元。为准确把握灾区需求,规范管理程序,团省委建立了灾区需求报送制度,每天定员、定时收集灾区需求信息,并及时下发《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的紧急通知》,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采取定点采购、定员跟踪、定区派送、定时反馈等方式,确保募集到的赈灾款物及时足额运达灾区,送到灾民手中。

  张彤告诉记者,在抗震救灾新阶段,全省将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充分动员各界力量,整合各种资源,重点关注灾区青少年,实施“风雨彩虹--关爱四川地震灾区青少年特别行动”,主要从“孩子加油--灾区青少年学生关爱接力”“从头再来--灾区青年就业创业帮扶行动”、“美好家园--灾区青少年活动阵地援建”3个方面重点着力,全方位、多层次地布局和谋划,努力实现工作长效性,项目长期化。

(来源: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6:03:00 | 只看该作者

大学毕业生求职“三族”老、关系、:啃排队

大学毕业生求职“三族”老、关系、:啃排队  
2008年06月19日 13:40   来源:人民网-《市场报》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其中最心切的莫过于毕业生的父母,10多年含辛茹苦把孩子供上大学,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于是,在大学生的求职过程中,我们总能看见父母的影子,他们为毕业生提供经济来源,寻找关系,甚至排队。众多事实面前,无怪乎有人惊呼,大学生就业进入“老子时代”。

  啃老族

  小林毕业快一年了。与别人紧张地求职、勤奋地工作不同的是,她压根儿没考虑过工作的事。由于家庭富裕,毕业后小林过得并不拮据。目前,小林计划用父母的钱在广州买房,方便以后的工作生活。

  像这种主动放弃就业,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不菲的人,职场上称之为“啃老族”,他们的年龄都在23至30岁之间。据某招聘网站调查,产生“啃老族”的主要原因,27%的职场人认为是“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20.8%的人认为是“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缺乏真才实学而又不愿当个打工者”。

  对此,职业顾问建议,大学生就业应该制定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毕竟融入社会、融入职场是事业腾飞的第一步。而对于创业幻想型的“啃老族”,职业顾问指出,创业前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考察,确认可行性,多咨询有经验的人,提升自己创业项目的成功率。

  关系族

  王娟(化名)就读于广州某大学新闻系,毕业时想在广州找个媒体做记者、编辑,但不幸的是,应聘两三家媒体都在初试中就被刷下了。幸好求职之初,王娟就请父母在家乡的城市“攻关”。最后,王娟还是回到家乡在一家报纸做了一名记者。

  对于求职中的“关系族”,众多的毕业生认为这是职场上的“潜规则”。职业顾问指出,“关系”最多是一块敲门砖,给你一些便利,真正的职场靠的还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排队族

  “子女求职,父母排队”是当今高校招聘会里非常独特的一道风景。在一些招聘会上,应聘大学生自己不露面,由父母帮忙排队、递简历。这种父母“越俎代庖”的例子,虽是少数,但广受争议,有评论者戏说,大学生就业进入了“父母就业时代”。

  “父母排队”并不为大多数大学生看好,华南农业大学的周同学认为:“这简直不可思议,啥年代了,找工作还要父母操刀?”“父母排队”也不被用人单位看好。有招聘主管反问,连举手之劳的事情都不愿做,由父母代劳,我招你来干嘛?

  (钟雯)

    《市场报》 (2008-06-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6:06:00 | 只看该作者

高校毕业生:求职扎堆大城市 就业乡镇鲜问津

高校毕业生:求职扎堆大城市 就业乡镇鲜问津  
2008年06月19日 11:52   来源:沈阳日报  
    去年辽宁下基层大学生仅占4.41%     
    专家建议:相关部门除制订优惠政策,还应有保障机制
    调查动机:又到毕业生就业高峰时。6月18日,记者从省毕业办了解到,近年来,辽宁省毕业生往大城市扎堆的情况较为明显,到农村及基层就业者少之又少,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近日,记者在沈阳的一些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做了随机调查。

    95%毕业生就业选择大城市

    毕业后想在哪里工作?就这个问题,记者先后询问了20名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同学,有19人选择沈阳、大连、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只有一人因为父母身体不好需要照顾而选择回到家乡辽宁海城。

    调查对象中,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一些学校的学生,本身就来自农村,他们表示,当初努力学习考大学,就是想留在大城市,不想再回到家乡,那里落后的生活条件和陈旧的观念让人无法忍受。一位来自辽宁彰武,学人力资源的男生说,学人力资源的他回到家乡,没有适合的岗位,而在沈阳,用人单位多机会多,而且主要靠本事吃饭,而在小地方,一个单位沾亲带故的特别多,实际工作能力很难得到发挥,主要精力得用来处理人际关系。

    采访中,抱着这种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

    扎堆大城市造成人才浪费

    据不完全统计,沈阳、大连两市接收的高校毕业生约占全省接收总人数的2/3,而其它12个市接收的人数仅占1/3。从城乡分布看,许多区县特别是农村乡镇基层单位急需大批教育、医疗、农技农艺、农产品加工、法律、机械等类人才。来自省毕业办的权威统计数字表明,2007年全省到县以下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仅有824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41%,其中44个县法院多年来没新进一名法律类本科毕业生,1033个乡镇卫生院从业的医科院校本科毕业生不到2%。

    供需比从3.9∶1到1∶3.7

    大学生扎堆大城市,大城市的情况又如何呢?以沈阳和辽宁中部城市群其它六城市为例。只有沈阳人才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全年人才供需比为3.9∶1,其余六市均为供不应求的状况。鞍山地区人才供需比为1∶2.7,抚顺地区人才供需比为1∶2.8,本溪地区供需比为1∶1.5,营口地区人才供需比1∶3.7,辽阳地区人才供需比为1∶2.8,铁岭地区人才供需比为1∶1.1。特别是营销、管理类人才需求量非常之大,而到这六城市求职者却相对较少。


    专家建议:到基层去需要完备的政策

    辽宁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思宁认为,大批高校毕业生扎堆大城市,这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可否认,大城市的用人需求的确较多,可一扎堆,就会导致求职成功率的降低,甚至还会造成一定时期的失业,增加求职的成本。但是,要想让大学生“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必须有完备的政策跟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毕业生之所以不愿意到基层去的深层次原因,一方面是基层的待遇和城市相差甚远,另一方面,就是担心没有发展空间。

    一位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负责人表示,基层很需要大学生,但是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不仅需要精神上的鼓舞,更需要物质上的优惠措施。他透露,虽然就业指导中心一直响应国家政策,做了很多工作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但是收效甚微。“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学生愿意到艰苦地方去。”

    专家呼吁,虽然沈阳市出台了不少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的优惠政策,但还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如何让毕业生到基层真正有用武之地,如何让基层确实能接受毕业生,让其无后顾之忧也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再有,如何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也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之一。

    (本报记者 李海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6:08:00 | 只看该作者

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申请四川灾区就业

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申请四川灾区就业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008年06月19日 09:24
  正在四川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的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研究生向圣军,昨天在电话里正式谢绝了导师推荐的工作,向学校职业生涯发展办公室申请到灾区寻找就业机会。

  一完成论文答辩就赶到灾区的向圣军是湖南土家族人,学业成绩优秀。向圣军7岁时,父亲就因积劳成疾病逝;17岁那年,母亲也劳累过度病逝。他说:“我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成长的,对社会充满感恩之情。”

  向圣军今年上半年已经谢绝了学校推荐的在上海就业的机会,他向导师表示,要到西部地区就业。“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向圣军多次向系党总支、学校党委提出申请,要求作为志愿者到四川参加救灾。考虑到他的毕业论文答辩和孤身一人前往灾区的安全问题,学校当时没有同意他的请求。5月底,参加完硕士论文答辩后,向圣军向学校职业生涯发展办公室提出申请,要到灾区就业。他还主动与四川省阿坝州政府联系,请缨去最危险的地方参加抗震救灾工作。
  
  6月4日,向圣军启程前往灾区,在汶川县城电力部门协助开展电力恢复及生产计划方面的工作。记者获悉,10年前我国南方遭遇特大洪水,当时在湘慈AES水电有限公司工作的向圣军,就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了抢险救援队。凭借着抗洪救灾中积累的抢修电网的经验,向圣军到达阿坝州马尔康后,便再三主动向政府请战,要到最危险的一线,发挥专业特长,参加电力设施抢修和重建。
  
  向圣军在灾区以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承诺。面对同学们的关切与疑惑,他回答道:“我觉得对一个人来说,生计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要去做。”


(来源:文汇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6:13: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确定19省市对口支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中国确定19省市对口支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中国政府网18日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的通知》,明确灾后重建对口支援省市为19个,对口支援期限按3年安排。

    方案指出,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发展战略,中央统筹协调,组织东部和中部地区省市支援地震受灾地区。对口支援省市为广东、江苏、上海、山东、浙江、北京、辽宁、河南、河北、山西、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天津、黑龙江、重庆、江西、吉林。

    根据国家地震局提供的汶川地震烈度区划和四川省提供的受灾县(市)灾情程度,将四川省18个县(市),以及甘肃省、陕西省受灾严重地区作为受援方。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依据支援方经济能力和受援方灾情程度,合理配置力量,建立对口支援机制。

    对口支援安排如下:山东省—四川省北川县、广东省—四川省汶川县、浙江省—四川省青川县、江苏省—四川省绵竹市、北京市—四川省什邡市、上海市—四川省都江堰市、河北省—四川省平武县、辽宁省—四川省安县、河南省—四川省江油市、福建省—四川省彭州市、山西省—四川省茂县、湖南省—四川省理县、吉林省—四川省黑水县、安徽省—四川省松潘县、江西省—四川省小金县、湖北省—四川省汉源县、重庆市—四川省崇州市、黑龙江省—四川省剑阁县、广东省(主要由深圳市)—甘肃省受灾严重地区、天津市—陕西省受灾严重地区。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复杂,任务艰巨。方案要求,支援和受援双方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设立机构,协调配合,抓好各项措施落实。为争取时间,支援方要尽早参与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5: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