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八(7)班,八(8)班均是我校的优秀班级,学习氛围浓厚.两班比较,八(8)班优生稍多一些,但后进生面却较大,学生不是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而八(7)班学生单纯,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整个班级上课氛围浓厚,学生非常活跃.要在本期获得更加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平 行 线是在七年级上第七章提出平行线的概念,画法后的延续,这章将继续学习平行线的有关判定和性质 ;教学时把握证明难度,避免概念超前,加强形的建模.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说理的过程仍以填空为主,注意避免综合性较强的说理出现.2,要避免证明,命题,定理,公理等词的口头出现,课本是以判定方法,性质,结论来描述.3,要注重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情景抽象为相交线,平行线等数学图形的建模过程.4,还应注意画图,探究性题的教学.另外对教材中(1)P8 例2出现了添辅助线的说明方法,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不要作深入展开,(2)P20 第5题:不是很明确其意图.
第二章 特殊三角形是在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基础知识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一步熟练几何符号语言的表达,书写;教学时要控制证明的综合难度,侧重计算与形状的判定.本节与以往教材相比较,有以下特点:1,加强了对等边三角形的学习要求;2,强化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3,淡化了30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4,P28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说明,P36 例3,教师可简单提出辅助线的作法,作用,要求,但不要藉此来提高难度.5,可以在勾股定理的知识上,让学生去研究 探讨,增强数学人文性教育.另外教材中的(1)P24—4,5两题的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教师要作提示,作小结; (2)教师最好还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30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3)勾股定理这节中出现了不少"定理"一词,是否在教学时可改.
第三章 直 棱 柱是从七年级上册提出立体图形概念后第一次对立体图形的研究,与原浙江版义务教材相比,是较新的一章(原教材有立体图形直观图的画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也是为高中阶段立体几何中棱柱的学习做准备;教学时要借助实物,课件的展示,逐步构建空间想象基础能力,教材重点落在两处: 1,直棱柱特征及表面展开图2,画三视图,关键要理解"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法则.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1)充分利用实物,课件,实际动手操作等途径,使学生能慢慢的在实物与空间想象之间找到一些转换的经验,(2)在教学时对解答过程,说理过程不作过高的要求,避免过高的严密的要求挫伤学生学习本章的积极性.
第四章 样本与数据分析是在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收集与图表的基础上,对科学取样,数据分析,合理化决策的研究学习,是实用性较强的一章;教材以生活现象为导入背景,以解决问题为达成目标,教学应注意(1)避免对样本,总体,个体的定性的描述;(2)增加了对某一事件研究抽样与普查的方法选择;(3)加强了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 这些数据处理方法的决策判断,
第五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在掌握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及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学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教学时应注重与方程,等式的迁移类比,发挥数轴工具性,建立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习惯
第六章 图形与坐标是函数知识学习的开始,与老教材比较也是较新的一章,重在突出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与运用,其中也有一部分知识与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图形和变换相关;教学时应重视场境模拟,降低坐标表达的抽象,侧重变换图形的坐标描述. 当然更应注意多利用实际场景图示,降低点的位置表达的抽象性,增加点与有序数对的对应性.
第七章 一次函数是在第六章建立直角坐标系后通过对实际生活中变量间变化关系的刻画,侧重了函数是刻画现实生活的又一数学模型.注重函数建模,降低函数抽象图形分析,融合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统一,教学中应做到1,突出了函数是生活中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刻画.很多问题是以实际生活背景为载体.2,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教学顺序做了调整.3,要加强函数基础知识的练习,要注重解题时从应用中来到应用中去的理念.要充分利用合作小组讨论,有足够形成建模的时间,切忌分析模式化,练习呈式化.
另外,本书的设计题(P95, P181)切合学生实际,容易操作,要好好利用,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题学习P181-182《怎样选择较优方案》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建议作为一堂较重要的方程,不等式,函数综合应用课来讲.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本册数学共46课时,加复习考试24课时,共60课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