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5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月3日南海主权争端新闻8.3南海局势最新消息8.2中国南海最新动态形势8月1日南海近况分析军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8: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8月3日南海主权争端新闻8.3南海局势最新消息8.2中国南海最新动态形势8月1日南海近况分析军事8月4日

日本《每日新闻》发表评论称,日本年度《防卫白皮书》8月2日在内阁会议上获得批准。今年的《防卫白皮书》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日益活跃的行动以及与东盟国家的摩擦表达了强烈关注。
  以前的《防卫白皮书》就曾提到中国海军和其他方面在日本周围海域的活动。今年的白皮书首次专门开辟一个版块谈“南海动向”,还称中国的行动有可能“影响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2011年版的《防卫白皮书》还有一部分专门谈论中国与较远地区的关系,如中东、非洲、太平洋岛国、中美洲和南美洲。白皮书称中国通过海军舰艇到访和积极的武器出口,扩大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
  白皮书认为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中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国防部一位官员还承认,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网络,因为有传言称世界范围内针对政府网站的攻击都可能来源于中国。
  白皮书强调为了应对中国崛起的危险,日本民主党领导的政府应加强日美同盟,而对重新安置美国海军陆战队普天间飞行场带来的纠葛只字不提。
  白皮书称赞东日本大地震之后日本自卫队与美国军队之间的互助配合为加强日美同盟做出了贡献,强调“迅速的反应是日美联合训练长期积累的结果”。
  在序言中,日本防卫相北泽俊美提到了六月民主党政府首次举行的日美“二加二”会谈,称其“意义极其重大,日本80%以上的政治力量都致力于日美同盟,包括在野党自民党”。
  中日两国在去年九月的渔船冲突后就停止了防务交流,今年六月双方又同意重新开始全面交流。但是,白皮书暗示,如果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日本会加强与美国、韩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向中国施加压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8:12:00 | 只看该作者
2011年《防卫白皮书》特别关注中国海军活动,并专设“南海动向”内容,强调应对网络攻击

当地时间8月2日,日本政府发表了2011年《防卫白皮书》,其中特别对中国海军在东海和南海的活动表示了担忧和关注,并强调自卫队应对网络攻击的必要性。

详细列出中国海军活动

日本政府2日上午召开内阁会议,批准了防卫大臣北泽俊美提交的2011年《防卫白皮书》。按照惯例,日本政府每年会推出一版《防卫白皮书》,对过去的国防进行回顾,对未来可能影响国防的因素进行分析。

2011年《防卫白皮书》中有关中国的部分占据了较大篇幅。

据报道,白皮书对中国的关注自2008年开始写起,将中国海军在日本周边海域活动的事件一一列出,特别提到了去年9月发生的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称中国海军在东海、南海等地的活动让日本、东盟和国际社会感到忧虑。

白皮书还设立了一项内容,专门谈“南海动向”,称中国和南海附近国家的领土纠纷,可能会给地区以及国际社会和平带来影响。

此外,白皮书还首次提到了中国与中东、拉美和太平洋岛国的海军交流活动。

加强冲绳防御

日本媒体称,白皮书对去年12月制定的防卫大纲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中提到的“机动防卫”的概念进行了解释说明,称以冲绳为中心,防御各种来犯的威胁,也包括对恐怖主义事态作出反应。

冲绳位于日本西南部,日本一直加强在当地及其附近西南诸岛的防御。

这次白皮书的一个重点是,特别强调针对网络攻击的对策,表示“由于网络攻击可能对国家安全保障带来很大影响,所以有必要提高自卫队情报系统和网络的防护能力。”

与以往历次白皮书一样,此次也强调朝鲜的导弹问题和核问题已成为亚太地区和国际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并对日美安保体系进行了介绍,直言要深化日美同盟。(张乐)

■ 分析

“日本对中国戒心更重”

军事问题专家张博称,日本一直对中国海上力量发展表示担忧,这次的《防卫白皮书》对东海和南海问题的特别说明,显示其对中国的戒心更重,加强日美同盟的愿望更迫切。

张博说,去年12月,日本制定新防卫大纲时,明确提到了加强西南诸岛的防御。

新的《防卫白皮书》是对日本防卫大纲“机动防卫”方针的认可和强化,其中不仅提到日本西南诸岛的防御,而且对中国海军在东海、南海以及全球的活动表示担忧,这能看出,日本试图在本土之外发挥更多影响力,以及对中国海上力量发展的不信任和严重的戒心。

此外,白皮书提到了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说明日本民主党政权加强日美同盟的意愿也比以往更加突出,也是其对中国等国海上力量加强作出的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8:12:00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战略转移,中国迅速发展,某些国家的利益驱动,三个因素在同一时间点上“相遇”。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搅局”使问题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观察今天的南海问题,需要认识三个重要的背景因素。其一是经济因素。油价上涨,海洋开采技术的提升以及对能源的需求,使得南海的资源特征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对周边某些国家来说,如果有了石油,GDP马上就能上去。比如,越南国家油气集团去年的总收入约占当年越南GDP的24%。据“商业监测国际”的数据,菲律宾2010年到2020年对石油的需求将增长33.7%,天然气的需求将增长104.6%,这促使菲律宾加快了对南海油气的勘探和开采,以减少对能源进口的依赖。

其二是美国的战略转移。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开始将原来侧重于反恐的战略重点转向亚洲。这主要是因为亚洲经济发展迅速,区域经贸融合出现了新局面。正处于经济复苏关键时刻的美国意识到,未来提升经济的希望在亚洲,因此必须加大对这一地区战略投入,以巩固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东盟10国中,有一部分是美国传统的势力范围,美国的影响根深蒂固,它们对美国的“重返亚洲”是有所期待的,其中某些与中国有主权争端的国家,则希望借美国来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

其三是中国的迅速发展,使中国成为这一地区最强大的经济引擎。一些亚洲国家希望搭乘“中国快车”,而又囿于传统的意识形态、历史纠葛和经济竞争等因素,对中国这个大邻居而有所担心,希望借美国的力量来平衡中国,同时也希望能够借这样的平衡从两个巨大市场获利。

这三个因素在一个时间点上“相遇”,引发了南海问题的升温。去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河内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明确表示,南海问题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利益。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与东盟10国领导人举行峰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强调“海上安全”、“自由航行”的重要性。美联社的报道称,奥巴马向中国发出强硬信息,要求保证中国声称拥有主权的海域的航行自由。

显然,美国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亚太经济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与南海的航行自由是密切相关的。没有南海航行的畅通,何来亚太经济发展?华盛顿这样的表态不过是借口而已,一是为了显示出其主导地位;二是要让那些希望美国来平衡中国的国家放心;三是为了实施在亚太规制中国的战略以获取最大利益,也就是让中国成为以美国为主导的体制中的“负责任的一员”。战略专家指出,美国高调介入南海问题,导致中国在南海方向上的安全压力突然增大。

美国是这一地区的军事主导力量,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搅局”使问题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使原来的一些例行海军演习,也有了明显针对中国的意图。美国某些媒体和学者甚至公开鼓动美军插足南海。《华盛顿邮报》曾发表社论,要求五角大楼在南海争端问题上给予菲律宾军事支持。

但是,美国要想在这一地区借助于自己的传统影响,拉帮组派,甚至挑起与中国的冲突,又是十分困难的。美国《外交家》杂志今年6月一期的文章说,美国任何遏制中国的努力遇到的最大障碍,实际上是来自于东南亚国家对于美国在该地区存在的两难态度。

记者在东南亚的采访中明显感觉到,东盟国家在期望美国来平衡中国的同时,也非常担心重新陷入冷战之中,他们极不愿意看到出现一个必须在中美之间做选择的局面。正如一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葛莱仪所说,目前的局势把美国扯向两端,一方面是有人要求美国站出来替他们说话;另一方面有人强调美中要交好。

观察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一个关键问题是美国究竟想要什么?无论是制衡中国也好,还是拉拢盟国,或者是为亚洲未来定规矩也好,最终它想要的是在经济上最大获利,就是要借亚太的繁荣来繁荣自己。正是这一目标使美国的亚洲战略处于一种纠结状。对比去年和今年的两次香格里拉对话和两次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表态先“硬”后“软”,就足以显示出华盛顿“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南海问题下一步怎么走,与美国这种纠结的立场仍会有相当大的关联。美国会继续借所谓的“航行安全”等问题,加大其在南海问题上的参与,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以制衡中国。但另一方面,美国又不得不更积极地参与这一地区的发展,以期获得更大的好处。而参与发展就必然要与中国合作。

在南海问题上制造紧张,或许会有利于美国国内的某些利益集团,有利于巩固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但挑起战争对美国没有任何好处,即使是最想借用美国力量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的东南亚国家,也会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从整体上看,美国战略东移,重返亚洲,对中国既有挑战也有机会,对美国同样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5: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