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别让新理念在潜意识里枯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08: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别让新理念在潜意识里枯萎

  一、背景描述

  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按部就班地导演教案剧,也不再是权威人士或指挥家,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倡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里的每一点表现,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随机地调整教学行为,不断找到一种新的教学生长点,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自己的想法也成能成为一种新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显得更有活力。然而有时往往在新理念的倡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却在潜意识里流露出了传统的老观念,所表现出的教学行为也与新课程的理念相背离。下面就是笔者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例。

  二、案例描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我通过一番生活情景的创设,引出了例题“28+4,此时大多数同学都喊出了32,我连忙问:“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生1:我是把4分成2和2,28+2=30,30再加2等于32

  生2:我把28中的8分成6和2,6+4=10,20+10=30,30再加2等于32

  生3:我从28开始数,在数4个等于32

  生4:我先用28+2=30,再加2等于32

  生5:我先算8+4=12,再算20+12=32

  师:你说的真好!(生5)并且进行板书:(这个板书与书本上出现的相同)

  26+8=34想:6+8=1420+14=34

  师:刚才说的这么多方法中,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

  此时全体学生看了看黑板一致认为是教师板书的这种最好。

  师:对!(生5)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案例反思

  当我的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我明白自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与时间!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学生潜能得以发挥时所带来的震撼与魅力!然而在课后仔细想想自己的一些教学行为却引起了以下几点思考。

  多了点束缚

  从课堂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表扬“你说的真好”并完成了板书,这一过程,不难看出我是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与方法,目的是想让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得到训练。但是在接下来,当有一位学生说出的是我老师急需要的板书(与书本上的相同),同时也是我潜意识里,早已埋下了那种书上的方法仍是最好的习惯教材意识,加上这也是本节课所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时,我就直奔主题、万源归宗,板书出了这种方法。

  显然这种方法仅是从一个学生嘴里讲出来的,让大家认同这种方法是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与理解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强加给学生的教学行为,此时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是被动的,知识也是单纯记忆性的。我们知道在倡导计算方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建立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与反馈,鼓励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质疑或认同,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在相互的碰撞中促进对算法的理解,才能对知识有一个更好的掌握。试想:如果长期这样的教学,学生还会有创新的火花吗?试问:我自己都跳不出书本的“笼子”、“框架”、那么我们的学生还敢于向“权威”挑战、向真理“质疑”吗?。此时,我的这种行为不是让学生思维枯萎了吗?

  少了点尊重

  你觉得那种方法最好?求异求佳固然需要,但不要忽视这个问题中“你觉得”这三个字所包含的强烈的“人文性”?这三个字恰恰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自主发展”的人!如果都像这节课中所有的意见都高度一致,我们又何必提出“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实践表明,许多被老师与大多数小学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最佳方法时,却总是不能被一小部份或个别学生所接受,他们看似走弯抹角、令人费解的方法却往往是他们自己所津津乐道的!当然这一小部份学生有些是学习能力存在问题,但却不乏“标新立异”者,或许正是他们的异想天开,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而这节课上,学生5的方法,在我的表扬“你说的真好”与“黑板上唯一的板书”的权威暗示下,他们已经无法不接受这是最佳的方法,至于在我提问“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时学生已经不是自己的感觉了!因为他们对老师太信任了。

  因此,本节课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再没有出现了第二种的计算方法,看似进程顺利,但这种顺利又有多少价值呢?其实最好的方法是相对的,因为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存在差异,他们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有其独特性,我应该从这些差异出发对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学生或一种暗示让学生掌握所谓的最好的方法,在26+8这题上学生提出各种方法后,我不能强加给他一种所谓的好方法,而应该作为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的一员,参与到各种算法的讨论中去,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找到自己的基本方法。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是积极的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式的接受。这时学生的思维不是枯萎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上吗?

  缺乏点体验

  “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这一问题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实现找到“最好”,它更能体现了一种过程与思考!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与他人比较、共享他人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反思,甚至产生共鸣,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体验”的过程!并且在这众多的解法中,蕴涵了一种极其重要的思想方法---------转化,这种思想,只有在这一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有所领悟,这样学生自主的选择算法才会是一种更高层面上的,理性的扬弃。领悟这种数学思想,将使我们的孩子终身受益。然而我却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此时学生思维的激活,不是枯萎在没能让学生充分的体验上吗?

  实践证明:数学学习的价值更多的是体现在认识的过程中,而不是体现在具体的结果上。让每一个学生有选择合适自己方式的空间,这看起来目前是大家的共识,但往往在我们课堂的操作中却很难到位。新形势下,让我们的理念与教学行为巧妙的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习许多课本上无法反映的知识,并逐渐确立自己的个性,提高判断能力,学会交流合作,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度生命的场所,这才是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课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21: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