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1-7-12 12:17:00
|
只看该作者
暑假保护环境手抄报资料
如何应对泥石流灾害
什么是泥石流?什么是地质灾害?
8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突降暴雨,随即,泥石流在8日凌晨倾泻而下。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目前已经导致1435人遇难,330人失踪。一场暴雨为何会引发如此强烈的泥石流?到底泥石流是什么?
泥石流是指存在于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出现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者是在连续降雨发生之后。另外,需要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有利于把上述松散物质和水源集中的陡峭地形和地貌相配合。此外,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也能诱发泥石流。泥石流发生时会同时引发具有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泥石流只是地质灾害中的一种。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数据,截至今年7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国发生地质灾害的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明显增加,其中滑坡在地质灾害类型构成中所占比例最大。
泥石流常与暴雨洪水相伴发生,在泥石流多发季节,我们应该及时收听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并采取防范措施。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人持续在高温条件下或受阳光暴晒所致,大多发生在烈日下长时间站立、劳动、集会、徒步行军时。轻度中暑会感到头昏、耳鸣、胸闷、心慌、四肢无力、口渴、恶心;重度中暑可能会伴有高烧、昏迷、痉挛等,如不及时救治,很快会出现全身抽搐、心律失常、脑水肿、休克甚至死亡。
中暑八字诀
降温:离开高温环境,揭开衣服、冷敷头部、冷水擦澡。
饮水:淡盐水或清凉饮料。
送医:呼吸困难可以用人工呼吸,血压下降一定及时就医。
水浴:昏迷不醒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施以4℃水浴,同时按摩皮肤,吸入氧气。
外出旅游防中暑
安排时间要合理,避开正午时骄阳
大量出汗要补水,解渴饮料要带上
出门穿上浅衣裳,遮阳眼镜防晒霜
以上几条都做到,仁丹藿香不用上。
中暑打油诗:
湿热天气暑难当,预防中暑不能忘;
出门带上遮阳帽,疲劳出汗找阴凉;
淡盐水、酸梅汤,解暑补水来预防;
未渴先饮备足水,急救中心做保障;
长期工作在楼房,很少机会晒太阳;
心肺脑肾有疾患,耐受性差要先防;
暴晒时间不能长,避免中暑把人伤;
自知之明不逞强,量力而行保健康
极端天气会越来越频繁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预测减灾司司长宋连春称,7月份,我国很多地区都发生了极端的天气气候事件,很多气象要素记录都被打破了。
到底是何原因致使极端气候事件频频发生?国家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助理顾万龙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了近年来气候异常的原因。
顾万龙解释,近年来各种异常天气的出现,主要还是由我国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成的。我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川盆地是夏季风从南部海洋向北输送暖湿气流的重要通道,只要遇到冷空气交汇就会引起降水。
对近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反常,顾万龙认为,我国各地雨季来临的早晚,大都直接与季风的进退有关。一旦季风规律反常,就会出现较大范围的旱涝灾害。而我国受夏季风的影响更为强烈,夏季风的强弱决定了夏季主要的降水位置。季风今年偏晚偏弱,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弱,江淮地区的梅雨向北递进的速度变慢,雨季就偏向淮河一带,长江中下游降水就偏少了。
顾万龙说,虽然最近几年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强降水、干旱、高温等极端天气增多,但是它们出现的时间和地点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他认为,近两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干旱和强降水现象,主要还是“天灾”,而非“人祸”。
同时,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预测减灾司司长宋连春也对媒体称,上个月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一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环流异常;二是,跟西南暖湿气流异常活跃有关。另外,整个副热带高压异常,也偏南,造成极端事件发生非常频繁。并且,这样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会越来越频繁,会越来越明显。
安全健康度酷热暑假
进入8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在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出现了持续的高温天气,咄咄逼人的热浪气势汹涌地翻滚而来,高温愈演愈烈。南方地区普遍气温35℃以上,江南大部地区的最高气温达到37℃,局部甚至超过了40℃。
我市也变成了烧烤“大火炉”,多为晴热高温天气,持续热浪滚滚,“高烧”不退,人们饱受高温侵扰。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要更对安全给予足够重的视。
高温酷暑之下,到江河湖海游泳避暑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一定要在家长监护下,下水玩耍。
暑期外出旅游、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也要防止中暑。少年儿童年龄越小,高温下越容易发生中暑现象。学生外出旅游要注意以下方面:衣着上,应穿白色、浅色的或素色衣服,不宜穿黑色的或蓝色的衣服,浅色的衣服吸热少,散热快、穿着凉爽,不易中暑;中午时间一定要休息,避开一天里气温最高、日头最毒的阶段;因高温环境中出汗过多,应多喝些开水或盐茶水,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外出旅游时应带些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万金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一旦感觉有中暑的症状,马上到阴凉通风处躺下休息,用冷水毛巾敷在头部和颈部,并服用相关药物。
气候反常再敲减排警钟
世界气象组织(WMO)8月7日指出,今年全球各地极端天气明显增多,而且分布范围很广。今年1月和4月的全球地表温度达到1880年以来的同期最高值。
亚洲洪灾严重,继中国南部洪涝灾害之后,近日来,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纷纷连降暴雨并引发洪灾。欧洲更是“水火相煎”,英国今年5月和6月的降雨量打破1766年以来的历史纪录,洪水造成超过60亿美元的损失。德国情况也令人始料不及,4月经历1901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5月降雨量又打破了历史同期纪录。
与北半球的洪水与高温相对应,南半球出现反常低温。7月,阿根廷和智利出现与以往同期相比异常寒冷的天气,而在智利之前,南非也出现了自1981年以来的罕见大雪。世界气象组织目前正和188个成员国一起研究设立极端天气预警系统,希望能进一步追踪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特别是洪灾、旱灾和暴雨对穷国造成的伤害。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在警示人类,气候问题已异常严重。世界气象组织7日指出,全球持续变暖已经是毫无疑问的趋势,同时全球极端天气事件在过去50年中不断增加,而未来很可能将更加频繁地发生。
科学家普遍认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与全球温度上升有密切关系。而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则是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联合国最新报告预测,假如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量计划得不到有效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8至4摄氏度,从而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值得庆幸的是,气候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意识到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已通过多个旨在解决气候问题的文件,主要目的就是敦促各国减排,其中最重要的是《京都议定书》。1997年由149个国家签订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主要工业国家的减排指标。有关专家估算,《京都议定书》的目标如能顺利实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60%。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针对协议书内容一直存在争议,发达国家主张“减排”优先,发展中国家坚持“减贫”优先,双方观点的差异影响了协议书的有效实施。另外,个别国家为了私利拒绝签订《京都议定书》也对全球减排造成不利影响。
高温炎热心情易烦躁 喝水能赶走坏心情
心情郁闷吗?多喝几杯水吧!据美国《心理健康》杂志报道,喝水能帮助人加速“痛苦激素”的代谢,及早走出抑郁情绪。
研究人员发现,激素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例如大脑制造出来的内啡肽能使人产生快感和满足感,因此被称为“快活激素”。但当人生气或受到恐吓时,人体就会分泌一种肾上腺素,也被称为“痛苦激素”,这种激素会让人心情低落、郁郁寡欢、没精打采。研究者发现,人们分泌“痛苦激素”时,一般都处在应激状态,比如跟亲人吵架、受到别人责备等,严重了会引起大脑思维混乱、手脚发抖、想哭。
此时,多喝水能帮助身体排出“痛苦激素”。当然,汗水和泪水也有助于减轻坏情绪。因此,当心情郁闷时,可以多喝几杯水,跑跑步、做家务,让身体出出汗或者大哭一场来排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