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小学科学课堂抢答问题背后的思考
湖北省兴山县教育培研中心 马咏梅
科学课上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看起来气氛很强烈,学生积极性高,其实热闹的背后有这样三“不好”。
一、盲目攀比“不好”
小学生在学校、教师、家长平时采用最多的“比比谁最……”“向谁谁学习”等“比学赶帮”的方方面面活动、言语反复刺激下,孩子们学会了盲目攀比。就连上课回答问题也是如此。回顾我们听过的课,你会发现:有的孩子在环顾四周后犹豫中举起了小手,如果请他来回答,要么答非所问,要么一是语塞。就是为了追求反应快,这不成了舍本逐末嘛!
二、有悖科学“不好”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教师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的大脑进入了思维状态,一般要经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系统化和具体化等思维的基本过程。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追求表面的热闹,教师提问话音刚落就要求学生作答,违背了思维的科学原理。在科学课堂不讲科学思维实属可笑。
三、思维习惯“不好”
教师一提出问题学生就立即回答,从不分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问题的层级,学生在极短时间来不及对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只是对听到的问题做出迅速反应,有时候仅仅是对问题中的一个词语的理解和判断;有时候完全是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答非所问;有时候是滥竽充数,脑子里一片空白。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重浅层次思考,重表面参与的坏习惯。
针对以上几种不利局面,我们在今后的科学课教学实践中力求三“做好”。
一、课堂前测要“做好”
开展课堂前测,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也就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这样提问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上好一节课就才有保证。
二、问题设计要“做好”
课前备课时,要在课堂前测的基础上设计符合本班学生的不同类型的问题。设计好课前导入提问、课中实验观察提问、探究总结提问、课后拓展提问;还有拓展性、探究性、发现型、创造型等不同要求的提问。
三、全面参与要“做好”
教师要以生为本,心中要有每一个学生,不能让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问题提出之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多数或者全部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每个人才有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才能让每个人得到相应的发展。
作者简介:马咏梅,女,小学特级教师。湖北省兴山县教育培研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