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1-5-21 08:53:00
|
只看该作者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008年6月6日下午(周末),我布置学生周末做关于端午节(6月8日)的手抄报。
周二,当看到学生的手抄报时,真是喜不自胜。学生的手抄报可谓是精彩纷呈。那一个个醒目的题目就让我眼花缭乱,《粽子飘香》、《艾香幽幽》、《端午情结》、《汨罗江畔》、《龙舟竞渡》《走进屈原》《屈原诗会》等。读着五彩的内容,我不由得把学生的手抄报进行了归类整理,也由此更加坚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第一类:故事类。学生手抄报涉及的故事有“孝女曹娥寻父的故事”、“伍子胥的故事”、“屈原投江的故事”、“赛龙舟的故事”等,内容广泛,富有趣味性,突出了端午节主题,有的还配有图画,可谓图文并茂,异彩纷呈。
第二类:习俗类。很多学生的手抄报凸显中华民族古老的习俗,例如“粽子的来历与发展”,解释了粽子的起源以及现代粽子的丰富多样。“悬艾叶菖蒲” 与“小孩佩香囊”的习俗则叙述了华夏民族平安与宁静的生活愿望。“龙舟竞渡”的习俗则叙写了人们对屈原的纪念。有的手抄报的专题是富有地域特色的端午习俗,如河北省的打井水与踏柳,山东邹平的清晨饮酒、日照的给儿童缠七色线、临清的女孩带石榴花、即墨用露水洗脸,甘肃的“烧高山”,四川的“打字子”,湖南的“送瘟”,台湾的“送节”与“咸茶”等等,五花八门的习俗,展示了华夏民族丰源远流长的习俗文化,也展示了学生对端午习俗的喜爱。
第三类:文化类。文化类主题主要体现在学生搜集整理展示的屈原文化,其中包括屈原简介、屈原的作品、屈原被逐与投江。“屈原简介”栏目主要内容是屈原生平,配有屈原的肖像画。“屈原作品”栏目主要有《离骚》节选、《桔松》《怀沙》《天问》《山鬼》《湘君》《湘夫人》等,运用各种字体书写,版面安排美观和谐,视觉效果良好。“屈原被逐与投江”主要介绍了屈原被楚怀王放逐后心情抑郁投江自尽的故事,结尾附有中肯的评论。
学生的手抄报张贴在教学楼入口处的展板上,那一行行美丽的诗,一幅幅动人的画,那一串串诱人的粽子,那一束束飘香的艾叶,还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呼喊,成了校园文化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学生通过创办端午节手抄报,全面认识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进一步了解了端午文化,对中国的民俗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悟。
由此我也深深感悟到,教育的文化功能往往隐藏在社会生活之中,只要教师善于用慧眼挖掘,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