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5-13 22:05:00
|
只看该作者
三、概括中心突出“道”
训练学生概括中心思想,也是突出“道”,从而理解“道”的一种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对中心思想的概括,绝不是简单的文字组织,也不是穿鞋带帽的贴标签,而是“潜心领会本文”,一层深一层思索的结果,是作者与读者心与心的撞击,情与情的交融。
在小学语文现行的教材中,中心思想各不相同,但也有其规律可循:或告诉人们某个道理;或赞扬某个人物的高尚品质;或揭露、批判丑恶落后的东西;或介绍、说明某一事物、现象……教学中,概括中心思想的训练既是“道”的揭示,又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深化。
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教师在指导朗读的同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及了解了课文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流血牺牲、朝鲜人民也为中国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的具体事例,又突出了“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的深刻含义──中朝两国人民永存的友谊。
一件普通的事物,孤立地看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值得重视的,但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往往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应,从而较好地突出中心。
例如,课文《琥珀》讲的是一块化石,若从字面上讲来讲去,必索然无味,但一经追溯到几百万年千的情景,学生就会心驰神往,被波澜壮观的自然景象所迷醉。通过提问学生就能理解到:这块化石的演化过程,实际上就是记载了地球的历史,从而也领会到大自然无穷的变化,为学生从小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打下了基础。
从上面的教学实践来看,训练学生概括中心思想,其实就是理解文中蕴含的“道”──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思想,与作者心灵碰撞。
四、创设情景体会“道”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片段等直观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理解课文内容的情景,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对课文不仅加强了“道”的渗透性,增强了感染力,而且能做到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既有所感,又有所知。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不少学生认为这不过是个故事而已,很难产生真情实感体会其“道”。有经验的教师就用创设情景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学中,以画面内容为指引,首先为学生创设了如下情景:一个寒风凛冽的大年夜,一个衣服单薄赤脚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中叫卖火柴。接着启发学生与我们过大年夜时温馨团圆的气氛作比较,以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再以五次幻觉德美好情景与严酷现实作比较,学生由“同情”进而为其“鸣不平”了。最后老师以大年夜小女孩冻死在街头的情景激发了学生“鸣不平”转而产生极大的“愤怒”,至此水到渠成,“道”已体会尽然。
纵观我们的语文教材,大部分课文本身对学生有很大教育作用和强烈的感染力,其语言和思想是统一的。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感情,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学生只有将语言理解得深透,才能感悟思想的真善美;同时,教者在“文道统一”思想指导下,首先要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深刻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准教材中本身的“道”。在此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寻找在教学中做到“文道统一”的途径和方法加强语言训练,抓住这一点,牵动其它,引向深入,渗透情感,受到熏陶,真正实现“文道统一”与“思想情感”的辩证统一。
【参考文献、资料】
1.《语文教次啊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作用》作者:游芳
2.《论“文道统一”与语文新课标》作者:康健吉
3.《探源寻根根深叶茂──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浅见》作者:田本娜
4.《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如何实现》作者:金传富
5.《我与小学语文教学》作者:田本娜
6.《新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张新元(笔名:无求无为)小学语文一级教师,从教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金洲小学,现任学校语文高年级科组备课级长,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本人一直担任学校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曾入围全国百佳语文优秀教师,获首届全国“天天爱学习”杯论文大三等奖,第二届全国“天天爱学习”杯论文大一等奖,全国基础教育系统年度论文大赛二等奖,虎门镇“教书育人”优秀语文教师称号,撰写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多次在虎门镇、东莞市获奖,辅导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作文比赛多次在虎门镇、东莞市、广东省获奖,在人教网小学语文网发表论文、教学设计、课件资源等达57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