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语文课堂添点儿生活味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更具实效性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金洲小学 陈益民
【摘 要】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全部的课程。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下面五点做法:生活味点缀语文课堂、生活味激活语文课堂、生活味丰富语文课堂、生活味充实语文课堂、生活味升华语文课堂,来论述如何给语文课堂添点儿生活味,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生活,品味生活,从而使语文课堂更具实效性。
【关键词】生活教育课堂生活味
美国教育家华特很早就提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无庸置疑,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语文如果脱离了生活,必然会变成僵死的毫无生命力的一堆文字,可见,语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可不分的关系,其表现在:一是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生活化;二是语文学习的反复实践性决定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三是语文的思想性、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给语文课堂添点儿生活味,我觉得是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于漪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悟生活。接下来,我就语文教学如何紧密联系生活,使语文课堂更具实效性谈谈我的看法。
一、生活味点缀语文课堂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即是死教育。”的确是这样,生活的本身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课堂,一旦我们教师能把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通融,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无限兴趣和重要价值,就会触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主动地、深入地进行探究,在体验、感悟中发现的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草原》一文时,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描写“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情景,以此来达到对诗句的理解和体会。
学生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到了离别的时刻,我们谁也不愿离开。我们眼含热泪地说:“蒙古的朋友们,即使我们远隔一方,但我们的心在一起,我们会想念你们的!”我们上了车,他们骑着马为我们送行,走了很远很远。
学生2:天下无不散的筵席,老舍先生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蒙古同胞说:“希望蒙汉两族团结互助,朋友,希望你们常来!”我们带着不舍,脚踏碧绿的草原,边走边回头看一看,不时的招一招手,蒙古同胞也是挥手作别。
学生3:相聚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转眼间,夕阳西下。这时,那位七十多岁的老翁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小伙子,以后要常来呀!”我使劲地点了点头:“老爷爷,感谢你们的盛情款待,我们也一定会回来看你们的!”
一段结合生活想象写话,道出了诗意,融入了真情,自然而然地解决课堂中的教学难点。
其实,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知识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善于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课文,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到阅读中来,生活味一下子点缀了语文课堂,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
二、生活味激活语文课堂
“生活有多广,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广阔。”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我们学习语文知识的舞台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换言之,学好语文也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教学这一狭小的天地中,而要走向无限广阔的课外生活,把生活中的语文巧妙地引入课堂教学中来,使我们的语文课成为理论性、实践性、生动性、趣味性十足的展示平台,使所学知识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记得在教学《落花生》时,在学习到底是学落花生还是学苹果、石榴的问题中,多数学生选择了学落花生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精神。这时,我自以为已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一位学生突然举手向我提问:“老师,我爸说生活中‘落花生’的精神是要有,但有点不太合时宜了。”
一下子,我被这抛来的问题给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快,课堂也有几位学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认为‘落花生’的精神有点土,是啊,我意识到了原来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与文本产生了冲突。于是,我马上回应了学生的质疑:“是啊,落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可贵,但她一味等待别人来发现的思想不可取,因为如果没有人发现,不就埋没一生了吗?”
另一名学生也答道:“是啊!所以我觉得该要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时候,就得有那样的勇气。该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时候,就要踏实工作,不炫耀,不张扬,像落花生一样。”
此时,刚才的那位学生举手示意:“小明说得对,我觉做‘落花生’也好,做‘苹果、桃子、石榴’也好,有一样必须得有,那就是做人要做有用的人。”
“对!张扬也好,内敛也罢,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高兴地答道。
于是,课堂上的“突发意外”就这样解决了。有时候,课堂教学中的“小意外”往往是在考验老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同时也是在考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其实,当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做到不仅考虑到文本里存在的价值,也要做到引领学生把文本放入现实生活中,放入时代的价值变化中,让生活体会激活语文课堂,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