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从理论视角、自主性的实现、教师情感劳动的自主性方式三方面进行阐述。教师情感学习的理论视角:情感不是个人的或公共的,也并非不能控制地恰好发生在被动承受者身上的先天固有的冲动,相反,情感是通过“话语”(discourse )建构的,并且指向更为广泛的社会生话,权力关系是形成“情感话语”的基础,教师情感与教师身份(角色)密切相关,是社会、文化和政治的产物。这与“个人”领域(心理学的关注点)和“公共”领域(结构主义的关注点)具有明显区别。
教师情感建构于社会、文化与政治之中,离不开权力关系的支配,权力关系是“情感话语”的内在本质,通过允许或禁止教师感受某些情感,从而塑造了特定的的情感规则和情感表达,(如伦理守则、专业标准和职业规范),然而教师在情感规则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付出情感投资,“质疑”或“抵制”学校的情感规则。这里的质疑和抵制不是消极抵抗,而是福柯所言的生产性的权力运作,是教师主体性的显现,是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热情、乐观、振奋等情感因素对课堂心理气氛起直接影响的最重要的因素。作为教师,要始终保持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对教学倾注满满的热情,应该正确认识其情感因素的作用,并学会调控,从而始终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反应,以激发、感染、陶冶学生,使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得到发挥。
教师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反应的敏感性、思维的活跃性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临渴逢源、豁然开朗的境界;有利于激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殿堂中流连忘返。
教师情感劳动的自主性方式有四个方面,一是直言:直言是指构建并融入对话平台;二是书写,指在教学实践中抒发情感;三是自我修炼,即是情感是自我创造的行动力量;四是自我关怀,它是显现教师的生存美学。田教授重点讲了自我修炼。情感规则是可协商的。当情感规则与教师理念产生冲突时,教师应该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情感劳动协调、修整或改变与规则之间的关系;情感能力是教师行动力量的彰显,具有行动力量的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调节策略,提开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培养自控力,形成自律人格,变被动为主动创造,实现情感表达,情感体验和情感规则三者的统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