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李老师执教的 《雪地里的小画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3 08:3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是有趣的,李老师执教的这堂课也是有趣的。

                   “四看”
     先一起来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册教材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察,让学生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识字写字训练要素为:了解汉字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掌握多音字“着”,会写横折弯钩,掌握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阅读要素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背诵课文。提取文中明显信息,圈画出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口语交际要素是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说出理由。

     再一起来看整套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与之相关联的语文要素(主要分析一二年级)。识字写字训练要素是从看图识字、字理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按结构识字、猜一猜识字多种方法稳步进行识字,从基本的笔画到偏旁到结构识字方法逐步增多,学生也掌握了不同结构汉字的书写笔顺规则。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阅读要素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背诵课文。提取文中明显信息,圈画出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要素为:找出明显信息培养阅读能力;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要素为:根据信息做简单推断,训练逻辑思维;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阅读要素为:提取文章信息,了解课文内容。以上是对阅读理解的一个提升。

     接着一起看课后习题。本课的课后习题: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些什么?通过比较分析我们会发现:课后第1题就是为落实“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熟读成诵”。课后第2题就是为落实“提取关键信息,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都是紧紧围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而设计的。老师巧妙地处理好这两道题就是有效地落实了本节课的语文要素。

     最后一起看语文园地。本单元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读一读、写贺卡、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都是为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巩固。(在学课文的时候老师进行了适度的整合)

“三说”
目标很关键。说说教学目标。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这节课的目标依然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设定。三个目标是: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3个汉字,认识横折弯钩,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知道雪地上都有哪些小画家以及它们画画的内容和原因,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3、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目标定位很准确。
思路很重要。说说教学框架。导入环节有趣味。(设计动感的下雪场景问孩子我们会干什么?然后导入到小动物在雪地上画画,它们画什么呢?调动了学习的兴趣。)我觉得这堂课是紧紧围绕“如何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来设置教学环节:1、自主读识整体感知。2、美读课文,寻找关键信息。3、质疑点拨,说出看法。4 、游戏检测,回归整体。5、单元学习内容整合。(环节设置中有识字写字指导训练,先后衔接,有序有效地落实语文要素)
亮点有特色。说说教学亮点。李老师这样做:1.学习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用”采用加一加。“ 竹”先出示图片,再出示汉字演变,从结构到关键笔画到占位指导很细致。2.图片资源切入较好,重视学生的观察。3.巧设环节:在观察中朗读中知道小动物画了什么画,了解小动物脚的外形特点。生字教学切入自然。游戏检测环节学生热情很高。作业的设置很有个性。
          “两评”

教之有方。教师的教:重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学习“竹”字时按照先笔顺再关键笔画最后示范在田字格中占位这样的方法来进行。写字指导有梯度有层次。还有教师的提醒语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教师的评价语适度、及时,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之有法。学生的学:学得有热情,学得有方法。孩子的读(自己读、同桌互读),孩子的发言(能抓住关键词),孩子的圈画(有据可依)孩子的交流(能围绕中心议题),学习兴致比较高。(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年级孩子刚学习合作,还应具体指导)
                   “一议”

上课老师要求学生读课文时带动作表演的太多,建议让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06: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