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终于从试用走向定稿,语文教科书必然得重新修订。值此学期之末,仅就教后反思成录,为编订者所认知,与时俱进吧。
一课到另一课,我们很“忽悠”
寒假一开学,我们就得“导学”着让学生观察学习《燕子》。燕子来了,我们又在忙“导学”《荷花》。终于等到荷花开了,我们辛辛苦苦在《燕子专列》一课让学生“导学”到“保护鸟类”之理念,一过语文园地,我们又得费尽计谋“导学”《惊弓之鸟》中我们中国古代智慧的“能手”残忍地对待一只孤独伤重的大雁……
一课之内,我们也很“缠绕”
比如《绝招》一课,无论“导入”还是质疑,我们都绕不开“倒立”“憋气”“口算”这些“所谓的绝招”。就不说三年级的小学生课后“独练”“倒立”“憋气”,就说练什么“口算”我们再“千方百计导学”也似乎绕不开“奥数班”“钢琴班”等“独练绝招班”,而把学生美好的童年和大好的青春缠进去。就算能一蹴而就练成“绝招”者,也只是争了一回强好了一回胜。同样,像《月球之谜》绕得很多孩子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猜想。像《果园机器人》绕得我们是“引导”着孩子普及“来不点半点虚假的”高科技呢,还是激发孩子们“漫无边际的”幻想呢。
我们很想告别“机械”的某些课
“言而无文,行而不远”。我们以语文教科书为依托的语文课程,应该“丰富学生的汉语言生活经验”、“充实语文学习内容”和“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连缀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语文经验、感知体验,把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
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所以学校课堂上、教材上的内容,应该摈弃那些“机械的品德和爱国说教”内容,应该摈弃那些“枯燥伪假的外国传译文和今译古文”的内容,应该摈弃那些“华而不实”“形式至上”的内容,能精选名著就精选,能节选古代经典就节选经典。像《山海经》多么精简的文章,却被《女娲补天》所啰嗦……
孩子的梦想是现实看得见的雄鹰,渴望我们的语文课程特别是教科书要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语文学习生活的现实中,使我们的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和语文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