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其中大概念、大单元教学成为教学发展的中心。所谓大概念、大单元,就是把具有相同规律和处理方法的知识在教学中归结在一起。例如,关于矢量这个概念,凡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都是矢量,在运算上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关于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四节《抛体运动的规律》这一节,如何体现大单元教学的思想呢?本节课是第五章的最后一节,是在学习了曲线运动及其处理方法的前提下,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一个实例分析,是在实验证实了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论学习,从平抛运动的学习推广到一般抛体运动的理论分析。通过我对本节课的理解,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5.4 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现象,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引导学生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出抛体运动的规律。
2.学生能利用抛体运动的规律处理生活中抛体运动的一般问题。
教学重点
用运动合成和分解的知识分析抛体运动的速度和位移。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物体做抛体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2.平抛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
3.处理匀变速曲线运动的方法是什么?
4.从上节课的实验可知,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哪两个方向的什么运动?
二、新课教学
1.新课引入
玩投掷游戏,谈体验感受
把小物体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让物体投进远处的容器中。
第一次:把小物体从相同的高度水平抛出,分别投进距抛出点水平距离不同的容器里。
第二次:小物体抛出的水平距离相同时,以不同的高度把小物体投进同一容器中。
学生谈每种情况下抛出的速度关系。
过渡语:为什么会这样呢?同学们能用物理的规律来解释这一现象吗?
2.新课探究
(一)平抛运动的规律
把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从抛出点开始计时,
以初速度方向建立x轴,竖直向下建立y轴。分析:
1. 物体在 t 时刻运动到P点时小球的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及物体的
合速度。
2.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及物体的和位移。
学生分析,教师根据情况补充。
总结出规律之后,学生分析游戏环节的结论。
(1)投掷游戏中,从同样的高度把小物体水平抛出,为何水平距离越远,需要物体抛出的速度越大呢?
(2)水平距离相同时,为何抛出位置越高,抛出的速度越小;位置越低,抛出的速度越大呢?
继续提问:
(3)若已知抛出点和落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高度,同学们能计算出抛出的水平速度吗?
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
典例1:在某次紧急追捕罪犯行动中,一名警察同志不顾危险,从3.2m高的围墙以10m/s的水平速度一跃而下。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警察下落到地面的时间。
(2)警察跳跃点与落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3)警察落地时的速度。
3.平抛运动的轨迹
通过观察和理论分析可知,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曲线,这是一条什么样的曲线呢?请推导出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
(二)斜抛运动
通过体育项目抛铅球和投掷标枪的视频,学生体会斜抛运动。提出下列问题:
(1)根据运动的效果,斜上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哪两个方向的运动?
(2)通过理论分析两个分运动分别是什么运动?写出两个分运动的规律。
学以致用
如图,小球以速度v0斜向上抛出,v0方向与水平夹角为θ,P为轨迹的最高点。分析:
(1) 小球抛出时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的大小;
(2) 小球运动到P点时的速度;
(3)小球从O点运动到P点的时间。
引申:(1)小球从O点运动到P点与从P点到A点的时间有什么关系?求解小球整个过程的水平射程OA。
(2)由逆向思维法可知,做斜上抛运动的物体从最高点P点到抛出点O是什么运动?
典例2.某同学参加立定跳远比赛,起跳到落地的过程如图所示,其比赛成绩是2.5m,在空中时脚离地的最大高度约为0.8m,忽略空气阻力,g取10m/s2,则该同学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约为( )
A.24m/s B.12m/s
C.6m/s D. 3m/s
本课小结
一、处理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方法
二、平抛运动的规律
三、斜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之后,经过专家评课,还是存在几个问题的。
1. 关于斜抛运动的轨迹问题,教学中只是说明了它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但没有推导出它的轨迹方程。如果能推导出来,更能说明问题,也能说明加速度恒定的曲线运动的轨迹都是一条抛物线。
2. 教学中只讲了平抛和斜上抛两种情况,如果把抛出的速度方向由竖直向上逐渐的旋转180度,这样就可以概括所有的抛体运动了,而且也说明了竖直抛出和水平抛出是抛体运动的特例。这就更能体现大概念和大单元的理念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