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5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 文言文二则》课时练带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1:2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2 文言文二则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给下列生字补充读音。
ɡ            ín      y     
       勤           焉  
二、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例:胤恭勤不倦(疲倦)。
1.        囊萤夜读(        )
2.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
3.以夜继日焉(        )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四、学习了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1:26:40 | 只看该作者
【答案】
一、ōnɡ   q    ān
二、1.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2.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3.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三、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四、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1:26:4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给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1.家贫(  )不常得油。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    )去。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三、《铁杵成针》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1:26:58 | 只看该作者
【答案】
一、1.贫:贫穷  2.弃:放弃
二、1.李白被老婆婆的意志力所感动,回去继续完成学业。
2.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三、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会成功。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成功之处:
1.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中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2.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了以下问题:
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性,教师范读课文本身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更是重要,第一遍要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第二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做到准确。要注重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3.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还有意地传授了一点儿文言文知识,以后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不足之处:
应该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理解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而不是采取填鸭式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15: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